人教语文五下第18课将相和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9709667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五下第18课将相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语文五下第18课将相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五下第18课将相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五下第18课将相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班别: 姓名: 一、提前预习课文,书写课文生字词,并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理解下面的词语,用线连起来。无价之宝:将相和诚意:绝口:失信:抵御:推辞:理屈:理直气壮: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心。武将和文官和睦团结。因回避而不说。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抵挡,抵抗。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谦让不干。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亏。比喻物归原主。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每次战斗,没有不胜利的。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形容善于打仗。2、同学们,发现你们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掌握不大好,下面的练习你能完成吗?【近义词

2、】商议 诚意 胆怯 抵御 记录 推荐 能耐 诚心 抵抗 商量 记载 怯懦 本领 推举【反义词】胆怯 进攻 热情 拒绝 危险 削弱冷淡 安全 撤退 答应 增强 勇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你能给这三个小故事加上一个标题吗?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 ”、“ ”、“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在课文上用“|”把这三个小故事分开来。)2、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 ,“相”指上卿 ,“和”是 的意思。)3、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已经了解了故事内容。你

3、能用一两个词来评价一下文中的一些人物吗?蔺相如( ),廉颇( );赵王( );秦王( );蔺相如的手下( )三、学习第一个小故事。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线)起因 经过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2、从这段课文中,我认为蔺相如是_的一个人。3、在第一个故事中,蔺相如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 。四、学习课文第二个故事。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线)起因:经过: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蔺相如针锋相对

4、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2、从这段课文中,我认为蔺相如是_的一个人。从这些段落中可以体会到。(把这些语句用“”画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3、小组讨论: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五、学习课文第三个小故事。1、理清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 经过: 结果: 2、读读蔺相如有关语言、行动的句子,谈谈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从蔺相如的言语、行动中,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3、将“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改为陈述句是: 4、读读廉颇有关语言、行动的句子,谈谈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从这话中,我感觉廉颇是一个_的人。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从这话中,我知道了廉颇是一个_的人。5、讨论: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答:因为 六、回顾全文,想一想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课文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那么,( )是整个故事的发生,( )是整个故事的发展,( )是整个故事的结果。前面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