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705333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一作业本【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B 2.D 3.A 4.B 5.C 6.D 7.A 8.B9. (1)海王星木星地球水星火星天王星金星 土星(2)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或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均按逆时针方向绕 太阳运行,轨道为近圆形,且大体在同一平面上)。(3)10. B 11.A 12.A13. (1)与太阳的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2) 金星。理由:因为金星与太阳的距离、赤道半径、质量、体积、公转周 期等数据与地球最接近。(3)假如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减小,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就会减弱,地球外围 的大气就会逃逸到太空中,地球上就不会有适当的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也不

2、会 有适宜的温度范围,地球上也可能不会出现生命物质了。14. (1)能够使“可见宇宙”的范围扩大。(2)“大麦哲伦”在地球上对太空进行观测,中间有大气层阻隔,而“哈勃” 在太空直接观测;“大麦哲伦”比“哈勃”的成像清晰度高10多倍。(3)说明人类对神秘宇宙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对科学真理执著地追求。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1)电磁(2)紫外 可见光 红外(3)可见光(4)可见光2. A 3.B 4.A 5.B 6.A 7.C 8.A 9.D 10.B11. (1)(2)11(3)黑子数目增多时,太阳活动处于活跃期,太阳大气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 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使磁暴发生的几率增大。第三节地球

3、的运动1. (1)NS南北两极点(地心)(2)箭头略逆(3)正西(4)不偏转(5)A = B = C = D A = BC = D2. A3. (1)地球上除了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外,其他地方都相等;线速度随纬度的增 高而逐渐减小,到极点减为零。(2)40 000(3)1 4474. D 5.B 6.B 7.C 8.A9. (1)北 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2)90 W 90 E(3)9 23 12 9 23 14 9 22 21(4)0 180 10.C 11.A 12.B13. (1)略(2) 自西向东(3) 地球公转轨道 黄道(公转轨道)(4) 近日点1快14. (1)北极星(2) 地球公转轨

4、道(黄道)赤道23.5黄赤交(3) 太阳直射 23.5 N23.5 S15. D 16.B 17.A 18.C19. (1) 6月22日 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夜)现象或太阳直射在北回归 线上。(2) 远日点(3) 晨 6时 0时或24时 6时 12时(4) 0 66.5 正午太阳高度(5) A 和 E, C 和 D(6)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 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 北两侧逐渐降低。 三个月后到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 南北两侧逐渐降低。20. B 21. (1)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

5、温带南寒带(2)22.B 23.D24. 夏全日太阳高度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冬至日达到最小,此后又逐渐增大, 至第二年夏全日再次达到最大。25. B 26.B 27.A 28.C 29.C 30.略31.32. A 33.D第四节地球的结构1. (1)地震波传播速度(2) 横波纵波古登堡面莫霍面(3) 地幔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4) 地壳 硅铝 硅镁 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 低,地壳越薄 (5)液态或熔融状 横波不能在该层物质中传播(6) 相同点:都能在固体中传播。不同点:B波的传播速度比A波快;A波不能 在液体中传播,而B波能。2. B 3.C 4.D 5.D 6

6、.C7.(1)A(2)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会明显加快。(3) 只有上下颠簸的震感(因为纵波可通过海水传播,而横波不能)。单元练习1. C 2.A 3.B 4.D 5.A 6.B 7.B 8.A 9.B 10.D 11.C 12.A 13.D14.C 15.B 16.A 17.C 18.D 19.D 20.D 21.C 22.C 23.B 24.C25. B26. (1)自西向东(2) 夏全(6月22) 北回归(3) 9 23全球各地昼夜等长(4) 冬极夜(5) 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7. (1)莫霍面 古登堡面(2) 地核地幔地壳(3) 硅铝硅镁E (或硅镁)(4) 地壳(岩石圈)、大气圈、水

7、圈、生物圈28. 从地球本身看,由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当,自身体积、质量大小适中,所 以拥有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从恒星际空间看, 太阳周围的恒星际空间比较稳定,并且太阳光照比较稳定;从行星际空间看,八 颗行星绕太阳公转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点,所以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 稳定。以上条件保证了生命的产生与演化。29. (1)15/ 时 0(2) (3) 23小时(4) 正东正北(5) 地转偏向右(东)(6) 地方时相同;二分日日出、日落时刻相同;所处的温度带相同;季节相同 等。(答出两点即可)30. (1)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2) 电子通信、航天工业等

8、方面。(3) 气候变化、植物生长、人类的某些疾病、农业收成的丰歉等。(答出两点 即可)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B 2.B3. 岩石矿物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4. A 5.C 6.B 7.D 8.D9. (1)岩浆岩(火成岩) 沉积岩 变质岩(2) 冷却凝固 变质作用 熔融作用10. (1)侵入 喷出 (2)(3)大理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1.C 2.A 3.B4. (1)岩石圈 断裂带(2) 挤压碰撞 彼此分离(3) 亚欧非洲印度洋太平洋美洲南极洲(4) 消亡生长(5) 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所以多火山、 地震。红

9、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由于板块的不断张裂作用,形成了红海。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抬升而形成的。5. D6. (1)褶皱断层(2)背斜向斜(3)地垒庐山(华山西峰等)地堑渭河谷地7. A 8.B 9.D 10.B11. 冲积扇(洪积扇)流水的沉积作用 沙丘(沙漠)风力的沉积作用12. (1)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造成的。(2)流水的侵蚀作用(3)植被遭受严重破坏。(4)一方面,华北地区的地壳受内力作用影响缓慢下沉;另一方面,黄河等河 流带来的泥沙在华北地区大量沉积,逐渐造就华北平原。所以,华北平原是内、 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13. (1)印度洋(2)板块的张

10、裂作用造成的。(3)东非大裂谷将会发展成新的大洋。第三节大气环境1. (1)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2)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 随高度增加气温上升(3)大气以上下对流为主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4)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这一层天气变化复杂,集中了绝大部分的空气、 水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5)因为B层大气是以水平运动为主的,并且平流层水汽杂质少,能见度高。2. A 3.A 4.B 5.C 6.D 7.A 8.B 9.C 10.C 11.C12. (1)小多(2)长多少 (3)小少 (4)少多下垫面13. (1)太阳 地面 大气逆 (2)太阳 (3)地面辐射(4)地面 (5)大气逆辐射

11、保温 14.B 15. (1)略 (2) V V 16.C 17.D18. (1)甲乙(2)(3)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4)摩擦力成一夹角平行19. C20. (1)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极地高气压东北信风 中纬西风极地东风(2)略(3)b地区是空气堆积下沉,由于动力因素形成的d地区是由于气温低,空气 收缩下沉,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21. (1)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2)D F 多E G少(3)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南信风带(4)太阳直射点(5)D22. C 23.A24. (1)甲 乙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亚洲高压(蒙古一西伯利亚高

12、压)(2)略(3)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亚洲东部和南部25. (1)C (2)B 26.A27. (1)暖 冷 暖气团比重小,冷气团比重大,所以冷气团在锋面的下部(2)锋面云雨大风28. (1)乙 锋前(2)略(3)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冷气团 暖气团 晴天、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晴天、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大风降温、暴雨或雪阴天、连续性降雨气温下 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29. C 30.略 31.B32.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低压 高压 四周向中心辐合 中心向四周辐散 上 升下沉 阴雨晴朗33. C 34.C35. (1)高

13、压(反气旋)系统 晴朗(2)暖 晴朗(3)C将受冷锋的影响(4)A B(5)M M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气温 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低,故气温日较差大。而N 地受低压控制,为阴雨天气(6)西北(偏北)36. (1)甲 (2)中纬 西风 (3)海洋(太平洋)37. (1)甲地终年高温;乙地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季节变化大。(2)甲地终年多雨;乙地夏季干燥,冬季多雨,降水量季节变化大。(3)甲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降水丰富;由于气压 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冬季 受西风带控制,

14、降水多。38. (1)略(2)B B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风力就大39. (1)冷锋(2)寒潮(3)6较大的风和雨雪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4)暴雨40. (1)副热带高压(副高,反气旋)(2)A(3)冷锋(4)有利方面:缓解旱情,减少病虫害,净化空气,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等;不 利方面: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交通瘫痪,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重大经 济损失等。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1. D2. (1)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汽输送蒸腾下渗降水(2)地表径流、下渗、蒸发、降水。3. C 4.D 5.A6. (1)(2)日本暖流 西风漂流(3)寒暖(4)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 针方向流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流动。7. (1)略(2)低A处沿岸有寒流经过,并受冬季风的影响,B处沿岸有暖流经过(3)处在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沿岸为上升流(4)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同时沿岸又有寒流流经(5)北大西洋暖流8. 在山区,由于流水的侵蚀造成了沟谷、峡谷等地貌,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 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地貌。例如,华北平 原的形成就是黄河、海河等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9. 航线利用了东北信风和加那利寒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