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理解发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9703318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共享理解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共享理解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共享理解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共享理解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共享理解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共享理解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共享理解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共享理解发展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共享成为推进发展转型的新理念。那么,为何共享?谁之共享?如何共享?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探讨共享与发展的客观逻辑。 下载论文网一、为何共享:发展转型的客观要求在当代发展运动中,共享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发展需要更具包容性,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的理念被广泛接

2、受。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通过市场机制让闲置的资源等得以共享,既实现了物尽其用又增加了收益,其中就包含了共享的价值观。在总结发展经验的过程中,中国也形成了“共享式发展”的理念,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式发展意味着克服排他性的发展模式,通过开放市场及社会职位、普及教育等使更多的人参与发展;它还包含基于权力共享之上的政治发展、基于人与自然共享之上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共享价值观之上的文化发展等。共享是在特定生产方式之上形成的分配方式及相应的价值观,因此,认识和实现共享需要从经济社会结构入手考察人们的观念。共享既是一种价值观

3、又是一种发展理念,共享式发展不仅是一种价值立场,更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某种趋势。计划经济时代,在公有制、按劳分配以及集体主义基础上,共享成为流行的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共享的观念逐渐被 “个人至上”等观念所取代。在发展新阶段,应对新常态下的发展压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推动发展转型,共享则是一个核心理念。其一,从工具理性角度看,共享是化解转型期的复杂矛盾特别是贫富两极分化的直接要求。中国在快速发展中积累下巨额财富,这既增强了综合国力又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但是,财富的分配却存在着?乐氐牟黄降取本笱泄?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

4、产的基尼系数为0.73。将家庭财产从低到高排序,排名在50%以下的家庭的财产总量占全国财产总量的7.3%,排名在顶端10%的家庭占比61.9%,排名在顶端1%的家庭占比34.6%。财富两极分化不仅带来国内市场需求的不足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也加大了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共享便成为化解矛盾的客观要求。同时,在持续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要避免发展“失速”就需要推进转型并寻找新的发展动力。由于出口与投资的下滑,扩大内需成为拉动增长的现实出路。在高收入群体以奢侈品消费为主的条件下,扩大内需必须提振中低收入阶层的支付能力,以共享理念提高其收入水平则是前提。尤其是人的创造力

5、的释放是创业与创新的源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调动亿万民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共享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利条件。以共享理念推动教育公平,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培育和挖掘人的创造力,这是创新转型的根本支撑。知识与信息的共享也是推动创新的有利甚至必要条件,如网络发展带来的共享将开辟新型的创业创新模式。这就要求继续扩大开放,推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其二,从价值理性角度看,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立场与正义性,因而也是巩固执政合法性的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揭示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新途径。公平正义是社会

6、主义的核心价值,人们在共同拥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共同劳动、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因而必然要求由全体人民共享一切发展成果。其三,从执政党的角度看,党带领人民治理国家,其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增进民众福祉。在革命年代,党通过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从而赢得了底层民众的支持;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党通过发展经济惠及广大民众。在发展新阶段,要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政府就必须坚决遏制两极分化的态势,以推动共享式发展来巩固执政合法性、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性基础。概言之,作为一种手段,共享是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发展转型、巩固执政合法性的客观要求;作

7、为一种目的,共享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价值原则。二、谁之共享:多元包容的发展理念共享的主体是谁,谁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原则上说,共享式发展主张人民共建共享。“人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泛泛地谈“人民”而实际上维护少数人利益,则会将“人民”架空而让共享化为泡影。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是抽象的存在物而是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人在社会生产中结成各种关系并展现出人的本质。因此,实现以人为中心、人人共享的发展还需要具体分析。其一,共享立足于每个个体公民的发展与自我实现,旨在让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在共享国家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一方面,国家发展的目标包括富国强兵。对于曾遭遇殖民掠夺的国家来说,提升

8、国家能力、增强国家实力是实现所有人利益的前提;另一方面,国家的发展最终落脚于保护和实现每个人的利益与价值。现代社会变迁的一个方向是从社会本位转向个体本位,尊重和实现个人的权利、尊严、自由,这既是个人奋斗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在发生这种转变。共享式发展意味着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发展成果,这是实现人民共享的具体体现。其二,共享表现为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在共享中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当今中国,既不能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主张消灭阶级差别,也不能任由市场竞争带来的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的分裂甚至对抗。这时,平衡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便需要坚持共享原则,促成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解与相

9、互包容,其基础则是通过共享式发展壮大中产阶层、构筑稳健的社会结构。其中,在财富与权力体系中处于弱势的群体常常缺少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与机会,应予以特别照顾,实现全民脱贫便是实现公平正义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体现。基于此,中国政府提出以超常规的力度实现精准扶贫,力争到2020年实现7000万人口脱贫。 其三,共享是所有民族、各区域人民的共享。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是56个民族共同的追求。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的差异,中国的发展很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区差距与民族差距交织在一起,这些差距在技术革新与对外开放的格局下呈现加剧趋势。在多种因素

10、的影响下,边疆地区也出现了不稳定因素,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受到挑战。从物质层面上说,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和民族差距拉大,一些群体在发展中被边缘化;从文化层面上看,大一统的政治认同受到冲击,而传统的民族宗教认同被强化。当人们既不能共享发展成果又不能共享文化价值观时,这些裂隙便可能诱发各种矛盾与冲突。因此,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让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既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要求。其四,共享包含全世界华人在参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共享成就与荣耀。全球华人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实现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与期望。推动共享式发展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通

11、过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确立中华民族新型的可以共享的精神信仰与文化认同基础。其五,共享也包括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的机会。中国复兴的本质不是成为新的世界霸权,而是作为古老文明的复兴为世界贡献更多的新思想、新文化、新制度。如今世界各国处于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之中,面临诸如全球变暖、反恐、发展等众多共同问题,尤其需要克服以往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与制度,在共享发展与进步中实现各自利益。中国的崛起不会走西方霸权的老路,在“天下为公”的理念下,中国会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可见,对共享主体的定义中包含了一种发展的理念及价值观,即发展需要更具包容性、开放性、多元性。通过扩大发展主体、开放发展

12、视域、促进合作互动,共享式发展让每个人、每个阶层、每个民族,让每个华人乃至世界友人都参与进来,增进主体之间的共识、认同、合作并减少摩擦、对立、冲突,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发展与创新的动力。三、认识共享:辩证看待共享与发展的矛盾从理论回到现实,共享与发展便呈现出复杂的矛盾。现代社会呈现高度的?驮有杂攵嘣?化,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利益与观念相互交织。作为一种价值观和发展理念,共享不能在乌托邦世界中实现,而需要在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展开。从现实看,人们追求各种不同的价值,各种价值之间又常常存在冲突,这便使共享在现实中呈现复杂的状态。其一,共享面临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发展的直接目的是通过提高效率来创造更高的生

13、产力。市场竞争引发了熊彼特所言的“创造性破坏”,由此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效率的提高。实践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自由竞争是提高效率的直接途径。在总结资本主义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亚当?斯密等主张鼓励市场自由竞争、保护私有产权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涌现。与此同时,市场的竞争与资本的扩张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马克思发现,资本对劳动的压榨导致财富的两极分化和人的普遍异化,资本对自然的侵占则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卡尔?波兰尼提出,缺少约束的市场竞争带来对社会的伤害,由此也引发了对社会的保护运动。中国的发展建立在市场取向的改革之上,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激活了各种生产要素进而提高了效率,但市场与资本的破坏力很快显

14、现出来,其中一个表现便是严重的分配不公。作为对资本主义内在局限的批判与超越,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运动蓬勃兴起,其基本主张便是平等与共享。可是,社会主义主张的共享不应该是平均主义,它既需要促进社会公平又要创造更高的效率,这也是推进共享式发展面对的一对尖锐矛盾。其二,共享也面临公德与私利的矛盾。共享意味着克服个人利益而促进他人利益。在保护私有财产制度、鼓励市场竞争的机制下,人们追逐自我利益构成社会行动的基本动机,个人利益至上成为流行价值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物质利益构成社会结构的基础,市场经济建立在承认并保护个人利益之上,也不断强化了社会的利益分化。面对这样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实现共享必然遇到强大阻力。

15、共享首先是对个人的要求还是对社会、国家的要求?从事实看,社会与国家担负着更大的责任,这是实现共享的根本条件和保障。共享固然离不开人们的道德自觉,但是在现实条件下人的“自私本性”仍是一个客观事实,对此不能视而不见。因此,共享更是一种“公德”,主要体现为社会、国家的美德,借由国家和社会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共享是更为现实的选择。在此格局下,认识和推进共享式发展,需要在现实的物质条件下辩证地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其一,推进共享需要坚持发展第一,在发展中解决矛盾。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条件与动力。经济效率与共享存在矛盾,共享应该是在生产发展之上的共享,发展是促进共享、提高共享水平的条件,而生产的不发展则常常

16、导致更大的社会不公。对于有着13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发展是解决各种矛盾的积极方略。所以,利用和调动一切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是中国发展的基本立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提出,中国未来社会福利体系应坚持“全民共享”和“发展型”的特征,“全民共享”是指惠及13亿中国国民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居民;“发展型”是指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扩展、健康促进、就业援助等把传统的补偿型福利模式转变为一种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福利模式。4 这一理念正确反映了共享与发展的辩证逻辑,符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其二,发展既是一种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历史运动,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合目的性活动,因而既需要遵循科学原则也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公平、正义、共享便是发展的价值取向。中国的发展是在政府主导下的社会运动,明确共享的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方向标意义,因为“共享”凸显了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在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