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的损伤预防机制与运动康复训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9702456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踝关节的损伤预防机制与运动康复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踝关节的损伤预防机制与运动康复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踝关节的损伤预防机制与运动康复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踝关节的损伤预防机制与运动康复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踝关节的损伤预防机制与运动康复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踝关节的损伤预防机制与运动康复训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踝关节的损伤预防机制与运动康复训练跑步,有氧操和其它类型的运动有益于我们的健康。但是,如果我们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进行,那这些运动就会提高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以及其它小损伤的危险。踝关节最常见的损伤就是扭伤。扭伤是指韧带被拉长和撕裂。一般的踝关节扭伤通常包括两条韧带,前距腓骨韧带和跟腓骨韧带. 踝关节的解剖学 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是由胫骨,腓骨和距骨构成的枢纽关节,该环状结构的中心是距骨。距骨有一个光滑的表面可以让你的踝关节轻松的滑过胫骨和腓骨同样光滑的底部。 当这三块骨头相遇便构成我们的踝关节。踝关节的稳定取决于两个因素:1)骨骼结构 2)软组织比如韧带 韧带是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软组织。韧带最

2、主要的功能就是控制骨与骨之间的活动并提供稳定性。由于软组织“软于骨骼,所以当产生过分的活动时,韧带就会过长从而产生扭伤。 在踝关节有三条韧带构成外侧韧带结构。包括前距腓骨韧带(ATFL) ,跟腓骨韧带(CFL)和后距腓骨韧带(PTFL) 。通常,前距腓骨韧带控制踝关节向前动,跟腓骨韧带控制内翻活动。踝关节扭伤大部分是因为前距腓骨韧带损伤。如果情况严重会也影响到跟腓骨韧带。 踝关节的活动 踝关节联同距下关节产生三个平面的活动。在冠状面包括外展和内收。在矢状面包括足背屈和跖屈。在水平面包括内翻和外翻。通常,足背屈和跖屈的活动幅是20和50。 踝关节扭伤的病学 大部分踝关节扭伤的情况是由于其处于内翻

3、位置时有重量施加于脚部。通常这种情况会发生于在平坦的表面上并且加上跑或跳的动作。 在内翻损伤中, 踝关节向中间倾斜,也就是说足底朝向另一只脚。来自于体重的压力直接坐落于踝关节的外侧。 后果是外侧韧带拉长甚至撕裂。有时会听到“咔啪的响声。 踝关节扭伤的症状 以下是踝关节发生问题的一般症状: 疼痛是踝关节扭伤通常会引起的症状。 发生的位置一般是在腓骨下方踝关节的外侧。通常如果加以正确的处理疼痛感会逐渐降低。但是,如果疼痛难忍且超过 48 小时,那就需要看医生。 僵硬通常,僵硬会出现在静止后且是暂时性的,如果配合正确的练习会逐渐缓和。但是,如果在简单处后还没有消除该症状,请向医生咨询。 肿胀肿胀是损

4、伤后经常出现的,尤其是严重的踝关节扭伤。有时会很严重。踝关节经常扭伤的人会感到轻的肿胀。如果发现腿部,踝关节或脚部有严重的肿胀,会引起周围组织包括神经的严重损害。如果你患有伴随疼痛和紧张的肿胀,建议你应当去看医生。 麻木 如果感到脚部和踝关节周围有刺痛的感觉就意味着神经受到压迫。脚底或内侧感到麻木则是踝关节内侧神经受到压迫。这是由于纤维组织隧道中的神经受到压迫而导致。 青肿应视为被撕裂的软组织中的血管破。 血液渗向周围组织从而使受伤部位变红。 稳定性在脚部或踝关节受到单一或综合性损伤后感到的不稳定性是由于韧带撕裂造成的。当你试图在不平坦的表面上行走时这种不稳定的感觉会更强。 有些不稳定性出现在

5、轻微扭伤尤其是恢复的初期。经常扭伤踝关节的人会发现关节有长期的不稳定性。他们会感到受伤位置不稳定,并且会失去从事尤其是在不平坦表面时运动的信心。另外,还会经常伴随肿胀。疼痛和肿胀会引起身体失去对关节周围肌肉控制的反应。长期如此,踝关节感觉将不再敏感,意味着容再次扭伤。 怎样防止踝关节扭伤 为防止踝关节扭伤, 我们需要加强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并且提高踝关节的本体感受神经肌肉性控制能力。 神经肌肉性控制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对关节活动产生的不自觉反应。这就是为什么一名跑步者可以在上坡的过程中转换身体重量以保持平衡来适应崎岖的路面。 本体感受信息包括探测运动中关节位置,活动,方向,振幅以及速度的能力。理论上,加强肌肉力量可以提高关节稳定性并且在韧带受到过分压力时保护韧带。另外,关节拥有高度的神经肌肉性控制和高灵敏度的本体感受性反馈系统可以在运动中正确地对坐落于该关节的各种压作出反应从而降低受伤的危险。所以,平衡训练的目的在于训练本体感受器适应接收有害动作之中或之前产生的刺激信号。 训练 基本上,我们可以用橡皮带从四个同方向来训练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包括: 1. 足背屈 2. 跖屈 3. 内翻 4. 外翻 我们可以进每周3次,每次 3组,每组 15次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