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9701854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课堂教学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德育的渗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是照亮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任何一种良好品德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德育作为一门学科,它有其自身的规律,那就是必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予正确的影响,既不可超越,更不能错过。超越了,就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那就失去了德育的基础。因为,在这一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对道德的初步认识,对道德情感的理解和对道德习惯的养成能力。错过了,就会在教育过程中产生脱节,那将是无法弥补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主要教育活动,是

2、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道德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坚持各种知识目标与道德目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既能学到文化知识,又能受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直接的道德教学,在当今社会虽然较为普遍,但其效果却褒贬不一,甚至遭到了批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通过不断的批评和辩解,找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间接道德教育”,即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使每个人在学习中都能按社会的需要在各个方面都

3、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不仅进行知识的传递,而且也在进行良好的道德素质的交流。教师教学中,用自己的良好道德素质去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搞好德育工作。 根据现行的课程计划,我们首先必须做好直接的道德教学。即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和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因为这两门课程不但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主导渠道,而且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德育的主要形式。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具有导向作用。因此,这就要求上这两门课的教师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构特点、课程标准等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确定好教学目标,并用教学目标

4、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增强计划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还要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努力改革德育方法,增强科学性和实效性,才能防止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从而充分发挥思品课和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各种知识目标与道德目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既能学到文化知识,又能受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同时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这里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不能相互替代,不能以政治理论教育代替道德教育,也不能以时事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当然,更不能用文化知识传授代替道德教育;二是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要自然渗透。使其对学生的影响应如“春日之禾苗,不见其长,但日

5、有所增”。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有利时期,运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来武装他们的头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发展健康情感,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德育,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内容之一。 中小学各门学科教材本身不但具有内在的科学体系和逻辑体系,同时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要在各科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首先是通过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实现的,各科教学任务不同,进行德育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都是知识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统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知识的魅力,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观点、信念、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应该是恰如其分的、水

6、乳交融式的。它既反对单纯地传授知识,忽视育人的倾向,也要防止脱离学科特点牵强附会地进行道德教育。 二、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文科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语文历来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并重,我们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掘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逐步培养他们的民族道德情感。例如,在教学荷花淀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领会小说中洋溢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外,同时还要让学生领会其丰富的传统道德观念。比如,水生回家后与妻子的对话:“爹呢?小华呢?”这样先老后小的顺序,体现了水生尊老爱幼的传统道德意识。又如,水生在临行前对妻子的叮嘱:千万不要让敌人抓活的,若

7、被敌人抓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妻子则“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这其实正是民族气节的具体体现。 三、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除了文科以外,其他自然学科,如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做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渗透,切忌脱离实际的牵强附会或“油水分离”的做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德育呢?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粗浅体会,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切磋。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发展思维为核心,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渗透德育。 我们知道,道德情感与

8、道德认识的发展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学生年纪越小,其直观性,形象性的体验较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的理智性、概括性就会随着增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注意道德教育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性和持续性。内容上要从具体形象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以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为例。在小学低段,可教育他们爱父母、爱同伴;到三、四年级就要教育他们爱老师、爱集体,到了五、六年级就可以教育他们爱家乡、爱祖国;对于初中学生就要根据他们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历史文化知识和国情教育知识,使其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壮丽的河山,逐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于高中生则要

9、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着重培养他们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教育才会获得稳固的、持续不断的深化。 准确把握道德教育目标,确定渗透内容。 根据现行的课程标准,中小学的德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用道德的规范来处理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在数学学科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兴趣与学习目的的教育。 2、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3、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只有在掌握了所要渗透的内容、准确把握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特征以后,才能很好地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确定具体的渗透目标,并加

10、以实施。 选择有利的渗透时机。 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例如,在进行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教学时,考虑到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选定以万里长城图为德育的切入点,通过对修建万里长城方体青石条的体积的计算和重量推算,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在运输工具、起重设备都十分落后的古代,能修建这样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这样就把学科知识内容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也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注意选择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潜移默化发,例

11、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提问学生:表示一个饼用哪个数?学生肯定回答:“1”。教师接着问:表示两个饼、三个饼呢?。接着,教师又问:那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多少?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有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半”字,。这时教师就要提示学生思考:这个量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的数来表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思考讨论,就会得出“不能”这个答案。于是便引出了一个表示事物的新的数“分数”。这样就渗透了“事物来源于实践”。即数学产生于实践之中的观点。方法之二是: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训练内容,努力寻找有关道德教育的因素。比如,节约用水、保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能充分挖掘和发

12、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能准确把握和恰当利用,日积月累就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应从各科教材的教学性质、特点出发,自觉地、有机地把德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使之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听课、复习、作业、考试和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都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及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应及时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勤奋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有一定自我教育的能力。德育教育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有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一定能使德育工作发挥巨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