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9699975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年月图纸目录编号图纸名称图号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YHSHXF-综合-012洞子沟工程平面布置图YHSHXF-洞子沟-平面-013老蓥华沟工程平面布置图一二YHSHXF-老蓥华沟-平面-01024洞子沟纵断面设计图YHSHXF-洞子沟-纵-015老蓥华沟纵断面设计图YHSHXF-老蓥华沟-纵-016老蓥华沟整治横断面图(一)(十)YHSHXF-老蓥华沟-横-01107陡坡设计图(一)(二)YHSHXF-老蓥华沟-陡坡-01028老蓥华沟-石亭江汇口设计图YHSHXF-老蓥华沟-汇口-019洞子沟整治横断面图(一)(十二)YHSHXF-洞子沟-

2、横-011210跌坎设计图YHSHXF-洞子沟-跌坎-011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YHSHXF-施工-01什邡市蓥华镇仁和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1 项目概况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项目区位于村境内。工程建设规模为:整治山洪沟2条,长度共计909m,其中整治老蓥华沟579m,桩号L0+000L0+579;整治洞子沟330m,桩号D0+000D0+330;配套新建跌坎1处,整治跌坎2处,新建陡坡1处。2 水文2.1 流域概况2.1.1 流域概况石亭江为沱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茂县与绵竹接壤的九顶山南麓,源头为二道金河、头道金河。沿什邡、绵竹界至红白镇以下称石亭江,自西北流向东南,至高

3、景关出山口,流经绵竹市的广济镇、新市镇、金轮镇,什邡市的洛水镇、双盛镇、禾丰镇,进入旌阳区的天元镇、八角井镇,又经广汉市的金鱼、连山、和兴、等乡镇,在三水镇汇入湔江后于易家河坝注入绵远河,河道全长131.7km,流域面积1501km2。老蓥华沟属石亭江右岸一级支流,位于村,该沟发源于玄家山,集水面积仅1.34km2,河道全长2.48km,平均比降约130.99;洞子沟属石亭江右岸一级支流,位于村,发源于玄家山,工程河段以上集水面积仅0.98km2,河段长约2.46km,平均比降为184.3,工程治理段均穿过仁和安置小区后汇入石亭江。2.2 气象什邡市位于川西平原西北部,辖区内有平坝温和区、丘陵

4、温湿区、中低山温凉区和高山寒冷区之分,但总体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615.6 ;月平均气温七月最高为25.126.2;一月最低为5.15.5。极端最高气温3739(出现在平坝和丘陵区),极端最低气温-7.5(出现在山区)。多年平均积温情况:气温10的统计,平坝区4408.85138.5,丘陵区5296.2;山区3597.22000。多年平均无霜期281d。年内降水多集中在79月,12翌年2月降水较少。根据什邡市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0.6mm。在平坝、丘陵区年日照为998.61290.5h,季节分布多集中在78月。什邡市年均蒸发量962.1mm。

5、什邡气象站气象特征值统计成果见下表。表2-2-1 什邡气象站气象特征值统计成果表项目市站名气温()10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h)无霜期(d)大风日数(d)平均风速(m/s)最大冻土深(cm)资料系列年限多年最高多年最低多年平均什邡市什邡市气象站 35.9-5.315.84800125028001.45198120102.3 设计洪水2.3.1 洪水特性石亭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由于流域地处鹿头山暴雨区,暴雨强度大。据统计高景关站最大一日暴雨量为194.1mm,其一日暴雨量的60%左右集中在6h内,三日暴雨量约为一日暴雨量的1.5倍。年暴雨日数64d,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其中7、8两月的暴雨日

6、数约占全年暴雨日数的80%左右。石亭江的洪水有与暴雨有同步的特点,每年汛期69月,由于降雨强度大,加之上、中游地形陡峻,河道比降大,洪水汇集迅速,石亭江的洪水具有峰高量小,陡涨陡落,历时较短的特点。2.3.2 设计洪水标准本次工程为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下游主要保护对象为仁和安置小区内住户、下游石亭江临近磷石膏堆场,本次工程属农村段,结合防洪标准(GB50201-201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工程所在河段保护人口小于5万人,属乡村防护等级等工程,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相应防洪标准为1020年。由于本次工程为山洪沟,上游集水面积较小,失事后保护对象受洪灾损失影响较

7、小,本次结合规范要求,确定本次治理工程老蓥华沟及洞子沟防洪标准均为10年一遇(P=10%)。2.3.3 洪水计算1、石亭江工程段设计洪水石亭江工程河段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表:表2-3-1 石亭江工程河段设计洪水成果表位置集水面积F(km2)各频率设计值(m3/s)p=0.5%p=1%p=2%p=3.33%p=5%p=10%p=20%P50%石亭江干流487.7931502750236020801850147011006302、老蓥华沟及洞子沟设计洪水老蓥华沟及洞子沟工程河段各频率设计洪水成果,见下表。表2-3-2 工程河段设计洪水成果表位置集水面积F(km2)各频率设计值(m3/s)p=1%p=

8、2%p=3.33%p=10%p=20%老蓥华沟1.3476.337.633.825.119.5洞子沟0.9655.947.024.518.214.12.3.4 分期洪水由于工程河段洪水分期无实测资料,则根据与工程河段较近的高景关水文站的历年逐月最大流量散布图分析:历年最大流量集中在69月,为主汛期;11月次年3月,为枯水期;汛前过渡期45月,汛后过渡期10月。工程河段各分期洪水,其成果见下表。表2-3-3 工程石亭江河段分期洪水成果表洪水分期时段(月)各频率设计值(m3/s)P=5%P=10%P=20%P=50%枯期11月3月26.423.219.714.6汛前过渡期45月13881.440.

9、117.3汛后过渡期10月85.468.652.130.7由于老蓥华沟及洞子沟工程以上集水面积较小,考虑施工期间为枯期,枯期河段基本无来水,建议施工期间备用两台抽水泵排除基坑渗水。考虑到洪水在时间上的变化差异,建议在使用石亭江工程河段分期洪水成果时,主汛期提前(汛前)或错后(汛后)510d,非汛期提前错后5d。3 工程地质3.1 整治段山洪沟现状安置小区排洪沟水毁修复工程共整治2条山洪沟,分别为洞子沟和老蓥华沟。现状山洪沟两岸已成护堤堤身为仰斜式浆砌块石墙,已成底板为浆砌块石底板,已衬砌段墙体、底板大部份完好,局部墙体、底板存在破损、变形现象。本工程整治的2条排洪沟已整治段边墙为仰斜式挡土墙,

10、墙身级渠道底板采用砼砌块石砌筑,墙基置于土体之上,现场调查未见排洪沟沿线围墙、路面出现开裂、变形现象。已成渠墙高度较小,天然地基承载、变形能满足墙基要求,受水流冲刷破坏导致局部渠段底板破损、边墙基础悬空,墙体变形。因地基岩土体为强风化岩体或土体,其抗冲性差,建议设计复核墙基埋深,若埋深不够,应对墙基进行保护,同时对局部墙体破损段进行修复处理。3.2 堤基工程地质特征3.2.1 堤基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区内与工程有关的覆盖层主要为河流冲、洪积堆积层(Q4al+pl),由于其厚度分布不均,结构松散,承载力低,变形大,建议设计做相应处理,其工程地质性质如下:1、工程地质特性据勘探揭示,孤(漂)块卵砾石夹

11、粉土厚度05.5m。据地表地质测绘及取样试验资料,孤(漂)块石粒径一般2040cm,部分达80100cm,卵石粒径一般220cm不等,磨圆度一般,多呈亚圆形圆形;孤(漂)块卵石成分主要为砂、泥岩,次为灰岩、白云岩等,含量约占7783%。隙间充填砂及粉土,结构松散,局部架空。属强透水层。1表3-2-1 河床砂砾石试验汇总成果表试样编号各粒径颗粒含量(粒径单位:mm)各粒径组颗粒含量(粒径单位:mm)漂(块)石卵(碎)石砾(角砾)砂 粒粘粉粒巨粒粗粒粘粉粒漂石 卵石 砾石 砂2052300300200200100100808060604040202010105522110.50.50.250.25

12、0.10.10.07560600.0752002006060220.075()()蓥TK133.09.27.47.26.29.810.44.22.21.80.60.81.52.71.31.763.035.31.742.220.828.46.983.289.691.4蓥TK233.09.47.67.25.07.811.25.43.82.10.91.01.31.61.01.762.236.11.742.419.830.35.881.290.492.5蓥TK333.011.55.46.56.76.18.45.04.84.11.51.81.91.50.71.163.135.81.144.518.628

13、.47.477.687.491.5平均值33.010.06.87.06.07.910.04.93.62.71.01.21.61.91.01.562.835.71.543.019.729.06.780.789.191.8最大值33.011.57.67.26.79.811.25.44.84.11.51.81.92.71.31.763.136.11.744.520.830.37.483.290.492.5最小值33.09.25.46.55.06.18.44.22.21.80.60.81.31.50.71.162.235.31.142.218.628.45.877.687.491.4表3-2-2 河床砂砾石试验汇总成果表试样编号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天然干密度最小干密度最大干密度相对密度细粒比重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