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9699280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023-11-05 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屏障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我国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和内河航运干线地区,在促进长江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东西部地区经济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三峡工程建设已经实现初期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三大目的,三峡库区已经完毕二期移民任务。但是,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编制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于进一步改善库区投资环境,加快产业哺育,增长就业机会,实现库区百万移民的安稳致富和经济社会的连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的范

2、围涉及湖北省宜昌市的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恩施自治州的巴东县;重庆市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开县、忠县、石柱县、丰都县、涪陵区、武隆县、长寿区、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市,共计19个县、市、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89.6万人,其中三峡库区移民规划安顿人口113万人。本规划的期限到2023年,重点放在2023年前。一、发展现状和重要问题(一)发展现状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对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202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0亿元,财政收入58.2亿元,按当年价计算,分别比19

3、93年三峡工程开工时增长3.4倍和3.3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93年的393526调整为2023年的224434;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93年提高了2.0倍和2.1倍。截至2023年终,共搬迁移民84.65万人,完毕规划移民总数的74.9%。迁建城乡面貌发生了主线性变化,移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快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一是库区具有丰富的水能、特色农业、旅游、天然气、磷矿、岩盐等资源,有助于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库区劳动力充足,成本低廉,有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是对外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助于库区进一步接受发达地区的产

4、业辐射和转移。四是随着国家、各省市对库区发展的扶持和和支援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助于增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二)面临的重要问题三峡库区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特点,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23来,三峡库区经济快速发展重要得益于国家对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库区水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的投资拉动。随着国家对移民安顿投入高峰期已过,靠高投入拉动经济较快增长的局面难以连续。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低。2023年,三峡库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033元,仅相称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5、62%,也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三峡库区是全国重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9个县、市、区中有12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多数县财政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弱。2工业基础薄弱。库区大多数公司由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竞争能力弱,实行了关停并破,而新公司成长又相对缓慢,工业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局限性。3移民就业和生计问题突出。后靠农村移民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形成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搬迁公司实行“关停并破”及效益不佳导致下岗失业人员增长;城乡建设占地形成的失地移民,多数缺少技能,就业和生计问题趋于突出。4基础设施条件差。县乡公路密度低、断头路多。农村电网设施落后,部分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6、。电话普及率低,广播电视尚未完全覆盖。三峡工程蓄水后,受淹没的基础设施复建按“三原”标准补偿,标准普遍较低。5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基础教育水平低,部分县尚未实现“两基”达标,乡镇中小学校舍条件差。专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针对库区移民的劳动技能培训能力局限性。县乡医疗卫生设施简陋、设备不全、人员局限性。人才总量局限性,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短缺。6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滑坡、崩塌、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隐患多,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三峡工程蓄水后,局部支流水域水质恶化,漂浮物增多,水污染防治任务繁重。上述矛盾和问题,有些受到原有基础条件的制约,需要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和经济的连续发展来解决,有些是在新的历

7、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需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绪与目的(一)指导思想加快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贯彻全面、协调、可连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发展与移民稳定安顿、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国家的指导、扶持和社会各方的支援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依托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二)基本原则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移民稳定安顿的关系,加快改善投资环境和哺育特色产业,拓展移民就业空间;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要考虑本地

8、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适度开发运用本地资源,切实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加强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投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解决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扶持的关系,充足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扶持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发明产业发展环境上来;解决好重点布局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和库首、库腹、库尾地区协调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地区结构调整,使全体城乡居民受益。(三)规划目的从现在起,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建设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平台、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和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逐步形成经济稳定发展

9、、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局面,努力把三峡库区建成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安定、环境优美的地区。其中,2023年的目的是:人均生产总值达成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其它贫困地区基本消除贫困;就业率力争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实现移民的稳定安顿,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体系,完毕“双基”教育目的,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设施达成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着进展,建设青山绿水秀美库区,森林覆盖率达成40%以上;城乡污水解决率达成

10、95%;城乡垃圾无害化解决率达成98%。移民搬迁区内地质灾害和受蓄水影响的崩塌、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和监控。(四)重要任务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加大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库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增长就业机会,从主线上解决库区稳定发展问题;把移民安顿放在突出位置,基本实现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库区社会稳定;加大教育和培训投入,提高库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鼓励劳动力向有就业岗位的地区转移;进一步强化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保证库区生态环境安全;结合产业空间布

11、局和移民安顿,推动库区城乡化进程,提高库区城乡化水平。三、基础设施建设以打通对外通道、保障电力供应、提高通信设施水平为重点,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有效缓解“瓶颈”制约,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和城乡生产生活条件,构建可以满足库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平台。(一)交通设施统筹规划各种运送方式的合理布局,加快三峡库区对外通道的建设,促进三峡库区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与交流。到2023年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和机场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送体系。加快完善库区公路网络。加快建设万宜高速公路。加快重庆至长沙公路改造。加强库区通往南部和西南地区公路的前期工作。积极建设各县与高速公路的连接线,扩大公路覆盖面和通达度

12、,提高县乡公路等级。加快乡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加快完毕与移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路桥梁及乡村道路的复建工程。加快沿江铁路主通道建设。2023年建成渝怀铁路,形成横贯三峡库区的南通道。2023年前建成万州至宜昌、南川至涪陵铁路。远期规划实行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和涪陵至利川铁路建设。做好三峡库区通往西北、中南地区对外铁路通道的规划前期工作。继续加快库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充足运用三峡库区航道条件改善的有利时机,逐步形成以长江为主干,以嘉陵江、乌江等支流为补充的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贯通的航道体系,适应集装箱和滚装运送发展需要,重点建设重庆(主城区)、万州、涪陵、宜昌港,相应建设其它港口码头,形成大、中、小

13、港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港口体系。继续加强水运设施淹没复建工程的后续工程建设。建立三峡库区水上搜救和安全监管体系。继续加强机场建设。建设完善重庆江北、万州、宜昌三峡机场的配套设施,提高客货运送能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规定,适时建设支线机场。(二)水利设施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合理安排,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完善水资源供应与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和水资源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以水资源的可连续运用保障库区经济社会的可连续发展。建设水资源保障工程。加大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力度,建设重点骨干水源工程,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在缺水地区建设蓄、引、提等中小微型水利工程,兴建农村移

14、民水利设施配套工程,提高供水保障率,加强堤防及河道整治,增强防洪能力。加强农业水利建设。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对灌区骨干工程设施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在长江、嘉陵江、乌江沿江更新改造一批电力提灌站。(三)电力基础设施加强对三峡库区电网系统的统一规划和管理,防止反复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建设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提高库区输电网络的覆盖面,建设三峡库区500千伏和220千伏骨干网架,加强与华中电网三至四回500千伏线路的强联络,实现220千伏输电网络覆盖三峡库区各区县。结合区域电网的规划,加强库区输电电网建设。在完毕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

15、工程的基础上,加大以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为重点的配电网建设力度,提高三峡库区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加强重庆天然气发电厂、乌江11级梯级电站等重大电源项目建设;在具有条件的地方,结合生产、生活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小水电。通过加强库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库区用电需要,促进库区经济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四)邮电通信设施加快发展通信信息业务网。继续发展固定电话网特别是农村固定电话网,实行程控互换扩容工程。加快发展移动电话,逐步发展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网。加快建设基础传输网。建设和完善沿江宽带传输网、城域光纤骨干传输网和宽带综合接入网体系。加快邮政网络建设。建设相对快速、高效的邮政服务网络,改造城乡邮运网设施。实现邮政金融网、邮政综合计算机网、自办汽车邮政运送网和邮政自办局所营业电子化、办公系统自动化以及邮件投递到户等,提高城乡邮件传递速度和服务水平。四、产业发展把哺育产业作为推动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立足库区优势,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各种资源,壮大民营经济,发明就业机会。按照有助于发挥比较优势、有助于增长就业和收入、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把农业做优、工业做强、服务业做活。发明良好的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