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9697479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姓名:XXX部门:XXX矿井水灾防治安全知识一、矿井水害凡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的,增加吨煤成本使矿井局部或全部淹没的矿井水,都称为矿井水害。二、矿井水害类型1、地表水水害水源是大气降水、地表水体。水源通过井口,采后冒裂带、岩溶塌陷坑、断层带及封闭不良、钻孔充水或导水进入矿井。此类型水害的发生类型主要有因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冲毁工业广场、洪水从井口直接溃入井下;因工作面超限回采,破坏冲积层下防隔水煤柱,导致冲积层水和地表水溃入采煤工作面。2、老窑水水害水源是老窑、小窑、废巷及采空区积水。当巷道接近或遇到老窑积水区时,往往在短时间涌出大量老窑水,来势凶猛,具有很

2、大破坏性,常常造成恶性事故。3、裂隙水水害水源为砂岩、砾岩等裂隙含水层的水。5#煤层顶部常有厚层砂岩和砾岩,其中裂隙发育,如与上覆第四纪冲积层和下伏奥陶系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可导致突水事故。若砂岩层缺乏补给水源时,则涌水很快变小,甚至疏干。4、厚层灰岩岩溶水水害主要是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一般构造正常地区均赋存于主采煤层之下。主采煤层与厚层灰岩含水层之间常有不同厚度的煤系隔水保护层,灰岩顶面常有一定厚度的风化残积铝土存在,亦起着隔水保护层的作用。所以此类奥灰突水常与构造有关,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情况:(1)断层使开采煤层与厚层灰岩对接,当巷道掘进至断层带或断层附近,断层另一侧奥灰含水层水便大量溃入矿井

3、。(2)小断层带垂向导水裂隙,使主采煤层之下隔水保护层失去隔水作用而转化为通道,使下伏奥灰含水层突水突入矿井。(3)个别在无构造破坏的地区也有因隔水层经采动破坏后,含水层水压高而发生突水。(4)由于奥灰岩溶陷落柱造成突水。三、矿井突水(透水)1、矿井突水(透水)是指煤矿在正常生产中突然发生的具有一定数量的涌水现象。突水可来自底板、顶板、老采区、老窑、地表等。由于来势猛、水量大,一旦防范不力或排水能力不足时,往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亡事故。煤矿生产中的四大灾害之一水害即指突水。2、矿井突水灾害的原因( 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因对防洪设施管理不善,暴雨山洪冲毁防洪工程,使地面水涌入井

4、下,造成灾害。( 2)水文地质条件不清,井巷接近老窑区,充水断层,强含水层,塌落柱时,不事先探放水,盲目施工;或探放水,但措施不当,而造成淹井或伤亡事故。( 3)井巷位置不合理,如布置在不良的地质条件中或接近强含水层附近,施工后在矿山压力或水压力共同作用下,发生顶板或底板突水。( 4)乱采、乱掘,破坏了防水煤柱、岩柱造成突水。( 5)工程质量低劣,井巷严重塌落冒顶,造成顶板塌陷,沟通强含水层突水。( 6)矿井排水能力不足或排水设备平时维护不当,水仓不按时清挖,突水排水时排水设备失效而淹井。( 7)测量错误,导致巷道揭露积水区或含水断层突水而淹井。( 8)忽视安全生产方针,思想麻痹大意,丧失警惕

5、,没有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违章作业等。四、矿井突水预兆( 1)煤壁挂红。这是因为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通过煤层或岩层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的暗红色水锈,一般认为巷道接近积水区。( 2)煤壁挂汗。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缝透过煤岩壁,聚成水珠。( 3)空气变冷。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气温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去有阴冷的感觉,时间越长就越感到阴凉。( 4)发生雾气。当巷道内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气。( 5)在采掘面中,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征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压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即将突水,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

6、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6)底板鼓起。底板鼓起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底板承压含水体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共同作用而产生底鼓,这是突水预兆;另一种是受矿山压力单方面作用而产生底鼓,一般不突水。当发生底鼓时,要监视底鼓的发展变化,并报告矿井调度室,经技术人员调查核实确定底鼓原因。若是前种原因,须采取紧急措施,先在底鼓地段铺设密集地梁,打木垛控制底鼓发展。在底鼓基本被控制情况下,可在底鼓地段外侧打钻孔放水泄压。( 7)涌水,即水已涌出。五、矿井突水时的应急措施( 1)发现有人被堵井下时,各级领导应首先制订营救措施,要判断被堵人员可能躲避地点,分析其生存条件,制订营救方案,并根据涌水量的排水能力,

7、估计排除积水时间。( 2)立即通知排水人员加大排水,将水仓水位降至最低程度,争取较长的缓冲时间。( 3)检查所有排水设施和输电线路,了解水仓现有容量,派人清挖水沟。如果水中携带大量泥沙、浮煤时,可在水仓开口处修筑临时分段挡墙,以减少水仓淤积。( 4)水文地质人员应测量涌水地点、涌水量大小及其变化,记录围岩及巷道破坏变形状况,分析判断突水来源和最大突水量,以及突水发展趋势,为防止淹井采取必要措施提供依据。( 5)当排水能力负担不起涌水量时,可因地制宜,采取将涌水引入下山巷道,筑坝蓄水,以延长缓冲时间,争取时间增加排水设备,减少灾害损失。(6)当采取上述措施仍不能阻挡突水时,受灾地区全体人员应向安

8、全地点撤退,安全出井。六、掘进防探水安全技术措施1、有矿井突水预兆其中任何一种突水征兆都必须停止掘进迎头工作,向调度室汇报情况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采取边掘边探,探水眼必须超前掘进巷道20米以上。2、掘进时遇到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掘进,加固支架,并将全体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向调度室汇报。3、探水采用M心3型全液压坑道钻机进行,打超前钻眼,探眼数量、角度依据工作面实际情况在措施中明确规定。4、探眼发现有突水预兆和瓦斯涌出预兆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并向调度室汇报。若发现意外突水时,安全盯面员和跟班队长(班长)必须通知带领全体施工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撤离,并组织补救。5、打探眼时,若钻孔沿钻杆向外

9、流水,应立即停止打眼,固定钻杆,并根据水压情况,由跟班队长(班长)决定是否拔出钻杆。6、在探水眼的严密掩护下,且保持设计前和帮距时,可采取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方法,以利保持掘进工作面煤体抗压强度。7、严格执行“三不装药”制度。(1)炮眼或掘进头有突水征兆时不装药。(2)探眼超前距离不够,或偏离探水方向时不装药。(3)掘进支架不牢固或空顶超过规定不装药。8、跟班队长(班长)和安全盯面员随时注意观察整个巷道出水点的水量变化情况,若发现水位增大时,立即向调度室汇报。9、及时维修和检查排水设备,清挖水仓淤泥,以防突水时,设备失去效用。10、其他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七、矿井透水事故时的自救与

10、互救1、透水事故后矿工的自身安全防护措施。( 1)防止被涌水打倒或冲走。透水后,在水流迅猛、急速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立即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躲避到硐室内、拐弯巷道处或其他安全地点。如情况紧急来不及躲避时,可抓牢棚梁、棚腿或其他固定物体,防止被涌水打倒或冲走。即使被水淹,生命受到威胁时,只要有生存的条件,就要顽强的活下去。( 2)在有害气体的环境中,要佩带戴自救器,当矿井发生老窑水涌时,一般会使井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发现这种情况时,现场人员应立即佩戴好自救器,并撤离危险区。在未确定所在地点的空气成份能否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禁止任何人随意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夹,以避免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11、。同时,井下发生透水事故后,更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在不佩戴防护器具的情况下冒险进入灾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营救人员的目地,反而会造成自身伤亡,扩大事故。( 3)防止独头泄压遇险人员地点被淹。矿井发生透水事故使人员被困时,若人员低于外部水位,遇险人员不得打开水管、压风管供风,以免独头泄压,水位上升,淹没被困遇险人员。如果已打开,发现空气外泄,水位上升时,应立即关闭。2、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1)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地点附近及下方

12、的独头巷道。( 2)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矸石和木料撞伤。( 3)若发现透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了行进方向时,现场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注意( 5)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撤退中,如因冒顶或积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寻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在惟一的通道被封堵无法撤退时,应组织好灾区避灾,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

13、的冒险行动。3、被矿井水灾围困时矿工的避灾自救措施( 1)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选择合适地点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如系采空区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外建筑临时挡风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 2)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写字、留设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于救护人员及时发现,前往营救。( 3)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坚信上级领导一定会组织人员快速营救;坚信在班组长和有经验老工人带领下,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共渡难关,安全脱险。避灾人员应做好长时间避灾准备,要节约食物,注意身体保暖并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要轮流担

14、任岗哨,注意观察外部设备情况,特别是水情的变化;硐室内除留1盏灯照明外,其余矿灯应关闭备用。( 4)避灾时,应采用有规律地、间断地敲击金属物、顶帮岩石等方法,发出呼救联络信号,以引起救护人员注意,指示避灾地点的所在位置。( 5)被困期间断绝粮食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如木头、棉花、布料甚至电缆皮、胶布带等)充饥。需用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砂布或衣服过滤。( 6)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要听从抢救人员安排。得救后,不可吃硬质和过量食物,要用毛巾等蒙住眼睛,以避开强光,以防止发生意外。4、透水事故发生后

15、现场人员的报警方法和抢救措施( 1)透水事故发生后,在现场及其附近地区工作的人员,应认真分析判断灾情,立即报告矿井调度室,同时,要利用可靠的联络方式,及时向下部水平和其他可能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 2)在透水区域设置有水闸门时,现场人员撤出后,要立即紧紧关死水闸门,把水流完全隔断。( 3)水泵房人员在接到水事故报警后,有密闭门时要立即关闭泵房两侧的密闭门,启动所有水泵,把透水后涌出的水尽快排出,没有接到矿井救灾领导人的撤退命令,决不可离开工作岗位。( 4)透水事故初期,现场人员应在本班班长和老工人的组织带领下,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进行抢救工作。若透水地点周围围岩坚硬,涌水量不大,可组织力量,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尽快堵住出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