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969683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练习:第2单元 五人墓碑记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抶:笞打,鞭打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按照(法律)C素不闻诗书之训 训:教诲,训诫D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缳:绳圈,绞索【解析】B项,按:追究,查办。【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借。B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但。D项,都是代词,的人。【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以至于永嘉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匹夫之有重于

2、社稷也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吴之民方痛心焉大阉亦逡巡畏义ABC D【解析】社稷:古今均指代国家。湮没:埋没,多跟抽象名词搭配。逡巡:有所顾忌而徘徊不敢前进。当道:古义为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今义为路中间。以至:古义为到达;今义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或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首领:古义为头颅,借指性命;今义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颜色:古义为脸色;今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痛心:古义为痛恨;今义为极端伤心。【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去今之墓而葬焉人皆

3、得以隶使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安能屈豪杰之流亦以明死生之大不能容于远近A/ B/C/ D/【解析】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答案】D5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导学号:76722036】(1)大阉之乱,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_?(3)亦以明死生之大,_。【答案】(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轻重固何如哉(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阅读课文第46段,完成69题。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詈:斥骂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棺材收殓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哀:悲哀D蓼洲

4、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解析】C项,哀:惋惜。【答案】C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解析】以:相当于连词“而”/连词,表目的,来。为:读wi,是/读wi,介词,替。【答案】D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名望的人以重金买回五位志士的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入墓中。B魏忠贤畏惧正义撤回军队,没有马上对抗暴的民众进行残酷镇压。C魏忠贤未能篡夺帝位,后又畏罪自缢,这里有五位志士的一份功劳。D张溥与同社的同仁在五人墓前竖立起一块石碑,并在上面镌刻了碑文。【解析】A项,应为把头颅和尸体合到一起埋葬。B项,“没有马上镇压”错。D项,是张溥写的碑记并非镌刻。【答案】C9翻译下面的句子。(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译文:(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译文:【答案】(1)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2)也可用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