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969281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结构焊后热处理工艺1总则1.1为了保证电厂厂房钢结局部焊接热处理质量,指导焊接热处理作业,特制定 本工艺。1.2本工艺适用于钢结构对接焊缝焊前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工作。1.3焊接热处理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应执行国家现行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 规有关规定。1.4焊接热处理除执行本工艺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以及 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2编写依据2.1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2.2DL/T8192002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2.3DL/T7342000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焊接修复技术导则2.4DL/T8682004焊接工艺评定规程2.5GB/T173941

2、998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2.6GB/T164002003绝热用硅酸铝棉及其制品3基本要求3.1人员要求3.1.1焊接热处理人员资格:3)焊接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专业操作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接热处理技术人员经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C)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只能从事辅助性的焊接热处理工作,不能单独 作业或对焊接热处理结果进行评价。3.1.2热处理技术人员的职责:a)熟悉相关规程,熟练掌握和严格执行DL/T8192002火力发电厂焊接热 处理技术规程;b)负责编制焊接热处理方案、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c)指导并监督热处理工的工作,收集、汇部、整理焊接热处理资料。3.1.3热处理工的职责

3、:a)执行DL/T8192002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焊接 热处理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b)记录热处理操作过程并在热处理后进行自检。3.2施工设备和材料要求3.2.1热处理设备a)热处理施工前,热处理设备应经调试合格,设备应满足工艺的要求,参数 调节灵活、方便,通用性好,运行稳定、可靠并满足安全要求;b)热处理应采用自动温度控制箱,并配有自动打印记录仪,设备的温度精度 应在5C以内,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的显示温度应以自动记录仪的温度显示为 准进行调整,两者记录误差不大于0.5%;c)焊接焊接热处理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维修 后的计量器具必须重新校验

4、;d)热处理应采用绳状或履带式远红外线加热器,在采用K型热电偶时,其 连接线应采用补偿导线。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DL/T8192002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附录A的规定。3.2.2施工材料a)采用氧一乙炔加热时,应采用瓶装气体。b)热处理用保温材料应采用无硬碱超细玻璃或硅酸铝纤维毡,保温材料的性 能应满足工艺及环保的要求,产品质量应符合GB/T164002003绝热用硅酸 铝棉及其制品的要求。c)当用于不锈钢热处理保温时,其热处理材料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10,且热电偶应采用不锈钢丝捆绑。3.3技术准备3.3.1热处理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标准、规范、工艺的要求,编制热

5、处理 施工技术方案或热处理技术措施。3.3.2热处理施工前,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3.4热处理作业条件3.4.1热处理作业人员已熟练掌握热处理的方法、程序和作业技术要求及质量控 制标准,并已掌握热处理设备和测量仪表的操作要领。3.4.2焊接工作已完成。焊缝外观质量符合质量标准,除铭钼耐热钢以外,焊缝 已经过无损检测合格。3.5热处理安全要求:3.5.1焊接热处理作业时应穿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止烫伤、触电;3.5.2遵守施工和电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规定,工作场所应旋转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设置高温、有电等警示牌;3.5.3采用电加热时,至少应有两人值班。拆装热处理加热装置之前

6、必须确认已 切断电源,工作完毕应检查现场并确认无引起火灾的危险后方可离开。4热处理4.1热处理范围4.1.1下列焊接接头焊后应进行热处理:a)板厚30mm的对接焊缝;c)经焊接工艺评定需做热处理的焊件。4.2热电偶及加热器安装4.2.1对接焊缝焊后热处理时,热电偶及加热器应按热处理施工技术方案或热处 理技术措施要求进行安装。4.2.2热电偶应安装在距焊缝边缘30mm的范畴内,热电偶端部与热处理焊缝的 接触处应用砂轮机打磨露出金属光泽。热电偶的安装应采用细铁丝(或细不锈 钢丝)捆扎,为保证所测温度为焊缝加热的实际温度,在热电偶与加热器之间 应垫小块保温玻璃布进行隔离。4.3焊接热处理工艺4.3.

7、1焊接热处理评定4.3.1.1焊接热处理工艺必须按照DL/T8682004焊接工艺评定规程的规定,在相应原焊接工艺评定工作中进行评定;4.3.1.2实际采用的焊接热处理工艺应与评定的内容一致。4.3.2焊前预热4.3.2.1焊前预热的前提条件和预热参数按照焊接工艺评定的内容进行,常用材 料的焊前预热的条件和预热温度见表1。表1常用钢的预热温度钢种管材板材厚度/mm预热温度/c厚度/mm预热温度/c含碳量0.35%的碳素钢及其铸件N26100200N30N28100150C-Mn (16Mn、16MnR)N15150200Mn-V ( 15MnV、 15MnVNR、18MnMoNbR)0.5Cr

8、0.5Mo (12CrMo)N151502001Cr0.5Mo( 15McrMo ZG20 CrMo )N101502501.5Mn-0.5Mo-V(14MnMoV18MnMonbg)一一1Cr0.5Mo-V一200300一一1.5CrMo-V (15 CrlMolV)2Cr0.5Mo-VW (12Cr2MoWVB)1.75Cr-0.5Mo-VN62503502.25Cr-1Mo(12Cr2Mo 10CrMo910)3Cr-1Mo-Vti(12Cr3MoVSiTiB)9Cr-1Mo-V一250300一一12Cr-1Mo,9C-1Mo350400一一1Cr5Mo一250 CZG15Cr1Mo1V

9、60C100C(冷焊时)100C150C(热焊时)ZG15Cr2Mo160C100C(冷焊时)150C200C(热焊时)ZG20CrMoV250C300C(热焊时)注1:(1)表中的温度为根据壁厚确定的最低预热温度。当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时,可按下限温度降低50C预 热。4.3.2.2预热宽度从对口中心开始,每侧不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且不少于100mm。4.3.2.3按要求应该预热的焊件返修和重新焊接时应重新预热。4.3.3后热4.3.3.1有冷裂纹倾向的焊件,当焊接工作停止后,若不能立即进行焊后热处理, 应进行后热。后热恒温度为300C400C,保温时间为2h4h,使焊年缓慢冷却。 4.3.3

10、.2对马氏体钢的焊接,如要进行后热,应在马氏体转变结束后进行。4.3.4焊后热处理工艺4.3.4.1当焊件符合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中5.4.2条、5.4.3 条、5.4.4条和DL/T7522001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或其他规程、焊接工艺文件有要求时,应进行热处理。4.3.4.2常用钢的焊后热处理温度和恒温时间见表2。表2常用钢的焊后热处理温度和恒温时间钢种温度CW0.35 (20、ZG25)C-Mn (16Mn)600650W12.512.5252537.537.5505075751001001250.5Cr0.5Mo (12CrMo)60065

11、0一一1.522.252.52.751Cr-0.5Mo(15CrMo、ZG20CrMo)6507000.511.522.252.52.751Cr-0.5Mo-V(12Cr1MoV)(ZG20CrMoV1.5Cr-1MoV(ZG15Cr1Mo1V)1.75Cr-0.5Mo-V6707000.511.522.252.52.752.25Cr-1Mo7207500.511.5234520Cr-0.5Mo-VW(12Cr2MoWVTiB)3Cr-1Mo-Vti(12Cr3MoVSiTiB)7207500.511.523459Cr-1Mo-V12Cr-1Mo7507800.751.251.752.253.

12、254.255.250.511.52345注:返修焊件,其恒温时间可按焊件的名义厚度5替代焊件厚度5来确定,但应不小于30min。焊件的名义厚度5可按下式计算。h10mm 时,5=h+20式中:h焊缝高度或返修焊厚度,mm。4.3.4.3焊后热处理的温度选择应按下属原则综合考虑。a)不能超过Ac1,一般应在Ac1以下30C50C;b)对调质钢,应低于调质处理时的回火温度;c)对异种钢,按合金含量低一侧钢材的Ac1选择。4.3.4.4焊后热处理、降温速度应符合以下规定:a)热处理过程中的升温、降温速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升温、降温速度一般可按250X25/壁厚C/h计算,且不大于/h。2)降温过

13、程中温度在300C以下可不控制。b)热处理过程中升、降温速度的控制原则:1)热处理焊缝焊接热处理升降温度速度为6250/6 (单位为C/h,6为焊件厚度) 且不大于300C/h。降温时,300C以下可不控制;3)对返修焊件的恒温时间按焊件的名义厚度计算,名义厚度如表3。表3焊件名义厚度的计算焊缝高度或返修焊厚度h/mm焊件的名义厚度6 /mmhV5mm6=3h+5h=5mm10mm6=2h+10h10mm6=h+204.3.4.5异种钢焊接接头的焊后处理,应按两侧钢材及所用焊材综合考虑,热处 理温度一般不超过合金钢低侧钢材的下临界点ACL。4.3.4.6热处理地,应保证内、外壁和焊缝两侧温度均

14、匀,恒温加热范围内任意 两侧点间温差应低于50C。厚度大于10mm时应采用感应加热或电阻加热。4.3.4.7热处理应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进行测温,所用、热电偶及其附件,应按 规定要求进行检定或校验。4.3.4.8进行热处理时,测温点应对称布置在焊缝中心两侧,且不得小于两点。4.3.4.9焊接接头热处理时应同步做好记录,热处理完毕后应做好标识。4.4焊接热处理工艺措施4.4.1温度测量4.4.1.1根据加热方法可选择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定焊件温度,柔性陶瓷电阻加 热和电炉加热一般采用接触式测温,火焰加热一般采用非接触测温。4.4.1.2热电偶测温时就根据处理温度和测温仪表的型号选择热电偶,宜选择防 水型铠装热电偶。4.4.1.3热电偶的直径和长度应根据焊件的大小、加热宽度、固定方式选择。4.4.1.4热电偶的安装位置应以保证测温准确可靠、具有代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