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定位错误案例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68574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宁定位错误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李宁定位错误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李宁定位错误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李宁定位错误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李宁定位错误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宁定位错误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宁定位错误案例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宁定位错误案例分析【李宁案例】从运动品牌的定位来说,无论是耐克还是阿迪达斯,其主导的运动精神才是其品牌定位的精华,也都集体性的放弃了以目标人群的年龄来进展的品牌定位。2011年7月7日,李宁公司发布预警称,由于受到原料价格上升等的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盈利增长及毛利率均较去年同期下跌。公司在盈利预警公告中表示,预计截至6月底,公司净利润率将从上年同期的12.9%跌至6%-7%,整体收入也较去年同期下降5%,毛利率将下跌1个百分点,而整体费用率则较去年同期上涨约7个百分点。过去一年里整个体育用品行业的公司则股价大跌。截至2011年8月1日,李宁跌了62.64%,安踏体育跌了14.31%,匹克体

2、育跌了17.46%,特步国际跌了17.46%,特步国际跌了19.17%,361度跌了32.88%.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老大,李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战略错误?还是和体育用品整个的行业状况下滑有关?从以上数据看,李宁股价的大跌是受整个行业的大环境影响,但从李宁整个的战略定位上来说,李宁的战略定位是否也出现了错误?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无疑极大的刺激了体育用品行业的开展,李宁、安踏、特步、中国动向等品牌无论是通过赞助还是其他的营销活动,只要在这期间进展大规模的市场推广,自然能获得高增长。相关体育用品品牌则借力奥运会的市场推动,获得了绝佳的开展时机,李宁、安踏、特步、中国动向KAPPA上半

3、年收入或营业额都实现了同比50%以上的增长,当时特步的收益同比暴增174.3%。到2009年上半年,上述4家企业中,营业额同比增长最高的是中国动向,仅为33.5%;但到了2010年上半年,这4家企业中营业额同比增长最高的则是安踏,为22.6%。此时的李宁,2009年李宁公司销售收入则突破80亿。据公开资料显示,李宁自上市六年以来,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9%,净利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5%。与奥运会召开刺激的市场增长相反的是,奥运会完毕之后的推广围绕哪些方面?抑或是通过渠道的下沉获得市场份额?这些问题统统围绕着体育用品行业的品牌。其体育行业品牌股价大跌均可视为这些问题出现的结果,这又与整

4、个行业在获得飞速开展之后,市场开展放缓的市场自然整合规律不谋而合,从这点看整个行业高速增长后下滑也是一个必然规律。【李宁失败的原因】1、战略定位错误:2010年6月底,在李宁公司20岁生日庆典上,李宁穿插动作的全新Logo亮相,同时新品牌口号madethechange让改变发生取代了消费者早已熟知的一切皆有可能,目标直指90后,意欲抢先一步,占领未来的消费大军。这种定位本质上是对消费人群的年龄细分定位,其改变根根源于李宁公司在2006-2007年进展市场调查,发现李宁品牌实际消费人群整体年龄偏大,近35-40岁的人群超过50%。另一方面,年轻消费者对李宁品牌在酷、时尚等特质的印象,相较国际品牌

5、略逊一筹。那这种定位的改变能改变李宁目前的竞争开展形势吗?从李宁本身的消费群体来说,李宁的核心消费者为30-40岁人群,随着李宁品牌的逐渐成长,确实面临着原有消费群体年龄老化,新兴消费群体不能获得认同的现实,因为李宁这个运发动本身影响的消费群体在逐渐老化,李宁这个品牌也就逐渐.面临老化。但问题是,哪个品牌因为自己的消费群体在老化就放弃自己原来的消费群体,去定位一个新的消费群体?况且,从30-40岁重新定位于90后这个新兴的消费群体,无论从年龄、消费观念,还是品牌等其他方面说,跨度都非常发,老消费者能不能承受?新消费者能不能认同?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从运动品牌的定位来说,无论是耐克还是阿迪达斯,其

6、主导的运动精神才是其品牌定位的精华,也都集体性的放弃了以目标人群的年龄来进展的品牌定位。耐克、阿迪达斯都是以拉动品牌的高度,以运动净胜来驱动品牌,这与李宁的90后定位以目标消费群体的年龄来定位又完全不同。以目标人群的-全球品牌网-年龄定位,显然放弃了其老消费者,将新兴消费群体当做了主要的目标,这与耐克、阿迪达斯以运动精神来覆盖消费群体相比显然已经缩小了自己的消费群体,而这一切以年龄层次定位的最终结果,2011年李宁上半年营收42.9亿元人民币被安踏以44.5亿元所超越,外乡品牌老大地位暂时丧失。、2、渠道整合:李宁妄图通过重新定位来获得新的目标消费人群,以获得新的增长。但渠道又面临着新的问题。

7、据公开数据显示,在渠道数量上2010年李宁公司拥有129个经销商及超过2000个分销商。大局部分销商规模都比拟小,平均经营2家店。超过1700个分销商仅经营1间店。而在渠道的区域分布中,李宁主要核心区域市场为二三线城市,一线市场已经是耐克、阿迪达斯的天下,二三线市场中低端产品上安踏、匹克等*品牌则更具竞争力。随着现在耐克、阿斯达斯的价格下贱,安踏、匹克等*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李宁在品牌上面临着耐克、阿迪达斯的打压,和安踏、匹克等品牌的崛起的上下冲击。在开展渠道的数量上,安踏、匹克的渠道下沉速度又比李宁快了不少。反观竞争对手在渠道整合上,耐克从2009年初就开场对渠道大动手术,淘汰业绩不佳的经销

8、商,将销售业务往规模较大的经销商手中集中。阿迪达斯的最新方案则是到2015年,方案开设2500多家商铺,并为细分市场提供价格合理的产品,以满足各城市不同的消费模式,此时阿迪达斯店铺所覆盖的城市数量也将从现在的550个增加到1400多个。而从品牌的开展上,耐克、阿迪达斯倡导的运动净胜以大型的赛事赞助和体育形象代言人的赞助扩*,更是让李宁在品牌和渠道上无法伸展,其渠道整合思路还围绕在对256家经销商开设的门店的整合上,既没有参考同期竞争对手的渠道下沉数量和单店拓展思路,也没有将销售业务往较大规模的经销商中集中,同时在拉高品牌高度上也无所动作,能否获得成效已经不得而知。【总结】1、市场调查。很多公司

9、都将市场调查看的很重,但如何从市场调查中看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如何从市场调查中找出适合自身的扩*策略?是弯曲依据市场调查的结果来调整?还是从市场调查中国找出一些不适合自身开展的错误?李宁的市场调查没错,错在消费人群的年龄定位。这种完全依赖市场调查的恶果将导致企业各方面的下滑,相信市场调查,但不唯市场调查为导向的企业才会获得更快的开展。2、战略定位。很多企业在开展中遇到瓶颈时,会慌不择路的盲目寻求战略上的改变,定位就包含在这种改变的其中,但这种改变自身的定位本身就容易导致巨大的战略失误。从李宁的定位改变来说,缩小了定位的目标人群到90后身上更是冒着失去原有消费人群的风险,这种盲目改变定位的结果注

10、定会导致品牌在竞争开展中处于劣势。战略定位不能靠一个市场调查来随意更改,更需要调整整个行业的竞争趋势、产品和品牌特点来综合考虑,一味的唯市场调查数据来改变战略定位注定会酿成苦果。3、渠道整合。渠道整合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策略,但渠道整合是否应该参照同类竞争对手?是否应该寻找符合行业开展、产品和品牌特点来进展整合?从战略上看李宁的渠道是非常有必要进展整合的,但整合以哪种方式进展?是整合到直营方式?还是整合到更大经销商?以利于资源的调配?李宁的渠道整合既没有和自身品牌的定位、品牌的提升等同步,又没有考虑整合后以何种方式来推动渠道带动其销售和品牌的开展,所以短期的渠道整合并不会给李宁带来巨大的成效。单纯

11、的依赖于*一方面的整合对企业带来的短期改变不会很大,甚至会走入泥潭,只有将战略定位、品牌提升等与渠道的开展同步来推动整个品牌来开展,系统化的整合企业开展才会获得更大的成效。李宁品牌建立案例分析一背景分析:1. 李宁产品的时机和威胁分析时机:李宁产品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品牌知名度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很高的。由于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多年高速的增长,整个体育产业也是不断向前开展,其市场容量逐年递增。威胁:以NIKE,ADIDAS为主的外国体育品牌份额的不断增长,国内厂家,国内厂家不断兴起,也在不断瓜分着市场份额, 而且他们的增长速率超过了市场份额的年增长率,使得李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渐减少了。李宁的实际

12、消费群体与目标消费群体相差很大,使用李宁牌的消费者忠诚度很高,但人群年龄偏大,收入很低,而且其中有很大一局部消费群体理想品牌却为NIKE李宁产品更像有群众感觉的群众休闲产品,没有真正吸引到那些视运动为消费的重度体育用品消费人群。2. 品牌建立环境.微观环境:公司内部:在产品开发方面,李宁公司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亚洲一流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开发管理机制,并聘请了国内外一流的设计师、版式设计师以及专业的开发管理人才,大力加强了市场调研和设计开发力量,以逐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整体品质,增强品牌的竞争力。营销中介人:李宁选择的是特许经营和经销商两种形式,拥有地理上优势的李宁在营销网络的

13、开展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顾客:李宁的消费群体大致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24-35岁之间的中等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这局部人对于李宁的忠诚度比拟高,认为这是民族的企业,是一种民族的象征,而不会轻易的去改变。他们认为李宁的产品给人一种很强的亲和力,是一种体育荣誉的象征。第二,15-24岁之间的还不完全具有经济实力的喜爱运动的学生群体。这局部人具有比拟的创新性和喜新厌旧的偏向,他们追求的是时尚,年轻。而李宁这方面是没有优势的,因而他们改变消费习惯的可能性很大。竞争者:随着中国对外政策的开放,李宁所面临的竞争者也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在中国市场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较为领先的国外品牌Nike、Ad

14、idas、Reebok和国内的康威,它们都成为李宁强大的竞争者。二纵向分析:1. 品牌创立:概况:1990年,健力宝集团注资在*三水成立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1992年底,该公司分别在,*成立3家公司,各自从事运动服装,休闲服装和运动鞋的生产经营。1996年公司开场整合,3家公司并为一家,形成了李宁牌运动产品的统一经营管理。李宁这一品牌名称来源于奥运冠军,体操王子李宁的个人*。分析:以奥运冠军李宁的个人*来给品牌命名,这种决策在品牌创立和推广之初确实有良好的收效,原因在于:李宁是国际著名运发动,在国人的心目中是民族荣誉的象征,拥有巨大的明星魅力,因而以李宁的*作为一

15、种运动服装的品牌能使这一品牌迅速深入人心-尤其是国人的内心,这对于一个新生品牌的推广无疑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但是,李宁个人影响力能持续多久?如果李宁只是做一两代人的市场,那不必讨论,如果想做成百年品牌,那李宁的个人影响力是无法支撑下去的。90年代出生的人对李宁本人已经感到陌生,他们印象中的李宁与安踏一样是国产品牌,不在他们考虑*围内,他们只相信耐克。则,延续到一个一个新的年代出生的人呢?李宁个人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弱,作为李宁服装品牌,必须依靠自身的品牌核心理念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明确认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百年品牌。2. 品牌定位概况:追溯李宁品牌的成长历程,自1990年以来,从最初的中国新一代的

16、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我运动我存在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等,直到现在的一切皆有可能,李宁的品牌核心价值经历了几次重大改变。分析:新生事物要开展必须要经历不断的探索,一个新兴品牌要寻求开展当然不可绕开探索的道路。李宁品牌价值的几次重新定位,反映出李宁对自身价值开掘,认识的不断深入。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无论是从最早的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到我运动我存在、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等,还是现在的一切皆有可能,李宁始终找不到明确的品牌方向,找不到清晰的品牌定位,没有具体的品牌焦点。其实品牌具有*种内在的恒定的品质,连续性是其成长和长期开展的关键。品牌只有始终如一才能谋求长期稳定的开展。李宁公司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