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由发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9685519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论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由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论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由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论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由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论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由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论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由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论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由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论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由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由发展”摘要: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社会交往性,特别是群体体育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友伴群体教学是一种小群体的分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由结成“友伴群体”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创造性的锻炼,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从而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喜悦。经常参加群体体育活动的学生在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和对集体、社会的关心程度都有所提高。而且学生在“友伴群体”体育活动中所积累的社会交往能力会潜意识的迁移到以后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去。关健词:学生;体育活动;自由发展1 前言11 友伴群体教学的概念及作用友伴群体教学是一种小群体的分组教学形式,教学中让学生结

2、成“友伴群体”,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创造性的锻炼,在互为裁判、互为教练、互为帮助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从而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喜悦。这种分组只有当学生之间关系协调和目标一致时,才能形成一个小群体。个体间情感交流,彼此鼓励,相互配合,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共同提高,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能发挥内在的潜力。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我从“友伴群体”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和研究。友伴群体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在体

3、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一要重视四个意识的培养,即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这是友伴群体学习的前提;二要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因此,其意义和价值已被很多教师所接受,从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内容,学生在友伴群体练习的过程中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当今社会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改变,在体育课上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在体育技能上有所掌握。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并不是孤立的学习,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对学习过程中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要有所

4、培养,特别是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这两方面较为欠缺。学校往往是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心理方面的需要,使的学生的心理只适合学校生活而和社会疏远。本课题就是想通过体育活动中友伴群体教学模式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在上体育课的同时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2 研究对象和方法2.1研究对象:姚东三校初三学生做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首先,反复并且深入细致的研究了蔡军、樊临虎等人关于友伴群体教学的理论。其次,认真查阅并研究了社会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相关理论,尤其是这些理论中的心理内容,为分析和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方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问卷调查法:对姚东三校(河姆渡、丈亭、三七市)初

5、三段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之所以选初三学生是因为初三学生已经经历了两年原有模式的体育课,现在插入一个“友伴群体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清晰的感觉到两种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数据分析法: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逻辑分析法:从理论的角度,根据蔡军教授关于友伴群体教育的层次阐述,明确了这种教育模式的内在涵义,它与教师主导型的班级教学和分组教学不同,它是把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地、协同地学习为目的。3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三所学校学生体育课进了对比性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果。表1 原有模式下学生对体育课情绪数据统计结果强烈 一般 很少成就感 21.8% 55.2% 23%运动自信心 18.3

6、% 58.8% 22.9%运动坚持性 26.8% 53.2% 20%交往动机 12% 47.2% 40.8%运动责任心 24% 53% 23%组织动机 12.9% 20.2% 66.9%表2 友伴群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体育课情绪数据统计结果强烈 一般 很少成就感 40.8% 49.1% 10.1%运动自信心 38% 49.9% 12.1%运动坚持性 36.2% 55% 8.8%交往动机 55.5% 34% 10.5%运动责任心 36.2% 51.5% 12.3%组织动机 40.8% 44% 15.2% 由表1、表2数据统计比较可以发现在友伴群体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情绪数据有了不同幅度的提高,特别是

7、“组织动机”和“交往动机”这两项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变,而这两项恰恰是学生以后走出校门后社会交际能力的基础。31友伴群体教学的目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社会交往性,特别是群体体育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友伴群体教学是一种小群体的分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由结成“友伴群体”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创造性的锻炼,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从而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喜悦。经常参加群体体育活动的学生在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和对集体、社会的关心程度都有所提高。而且学生在“友伴群体”体育活动中所积累的社会交往能力会潜意识的迁移到以后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去。32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人的能力不仅

8、包括语言表达力和数理逻辑力,还有另外4种同样有价值的方面,即:音乐 感知力、空间想象力、身体协调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这6种智慧如果在学生时期崭露头角,得到鼓励,这些小孩就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通过友伴群体教学是针对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 社会交际能力是一种长久以来被忽视的智慧,人们逐渐认识到的确存在这种天才,而且还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未来的管理者,不论总经理,还是政府首脑,都需要这种能力。有这种天赋的学生知道如何发挥最大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观察入微,注意到别人的变化这种能力很难在后天学习到。怎样鼓励这类学生呢?要经常表扬他们的洞察力。鼓励他们参加学生组织,因为那儿有机会锻炼

9、领导能力 。如果你让他描述某项群体运动技能的情况,你会大吃一惊,然而经过实际观察,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对的。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孩子很早就引人注目、讨人喜欢,父母须装扮自己的形象。 作为父母,当然不能弃学校教育于不顾。如果孩子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有缺陷,多花些时间、或花些金 钱来补救都是必要的。但是,不要仅仅以学校强调的两种能力为评判标准!尤其在家庭中,要多多鼓励发展孩子的潜在才能,即便父母没有这种才能。321如何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友伴群往往都是自发形成的,它以成员间的吸引力、共同信念、兴趣爱好、亲密感和同情心为维系纽带。人员可多可少,活动可频可疏,领导可稳定可更换,全赖成员间的一种默认。从学生自身

10、发展的需要看,它是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因此,做好友伴群的教育工作,不仅对友伴群成员的社会交往能力、品德行为、学习及身心健康发展起调节作用,而且对班集体起凝聚和互助作用。这种群体人数多,涉及面广,在校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友伴群教育非常重要。通过观察分析,友伴群并不是偶然相聚,也不全是随意组合。他们之间性情相近、志趣相投、情感相通、彼此往往能够和睦相处、平等相待,这种既简单又复杂的组合群体,正好给班主任实施思想教育、辅导文化学习等提供了便利。为此,班主任主动牵线搭桥,联谊结对,组织不同形式的“互助组”,在群体内及群体之间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取长补短,发挥群体优势和个体特长

11、,比思想,学文化,赶先进,帮差生,超群体。通过互帮互助互爱活动,缩小友伴群与友伴群、友伴群与正式群之间的情感差距,融洽学友关系,达到同心同德为实现班级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目的。良好的环境造就人,良好的环境使人成功。体育课堂不应是兵操式,我首先摆正、调整自己的位置,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相互促进关系;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发现者、倾听者和参与者,珍惜学生的创造冲动,倾听、理解、尊重学生的内心表露,将学生的不同观点联系起来,积极地与学生的思维同步,并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员融入其中。对学生充分信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课堂上敢于发表意见、看法,敢于提出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质疑、解疑,形

12、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探究离不开问题,课堂探究活动主要围绕“问题”进行。因此,每节课教师都要提出几个问题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研究交流和探究。如:短跑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同学们,你们认为短跑采用那种起跑姿势才能跑得快?为什么?”学生间通过练习、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深入一步发问:“取决短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再分组练习、对抗、比赛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又最后提出:“两个人的起跑速度和途中跑速度都一样,怎样才能超越对方呢?”通过引导,学生很快想到冲刺技术。整堂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通过亲身体验体现自我,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每节课都提出问题或设疑,会给学生

13、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有良好的基础。活动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组织群体活动则是提高群体成员素质的重要选择。学生不仅从活动中学会观察和思维,学会求知和交友,学会健体和审美,学会劳动和生存,而且在活动中学会选择,判断正误,辨明是非,寻找幸福的途径,明白做人的道理,还能在活动中发现真理,探索奥秘,有所创新与发明。学生个体在与友伴群的频繁交往中,相互倾吐肺腑之言,希望在友伴群活动中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通过努力显显身手、试试本领、比比高低,从而满足自己的内需。为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为友伴群创造条件,组织丰富多采的群体活动。比如,通过以友伴群为活动小组开展学科竞赛、知识问答、读书演

14、讲、唱歌跳舞、田径球赛运动、制作发明、辅优补差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益的活动,让他们既为群体争荣誉,又为班集体做贡献,并以此活跃气氛,充实生活,弥补正式群体活动的不足,消散一味啃书本应试的单调和烦闷。通过这些有益的群体活动,师生在共同营建的友好、合作、轻松的环境中,享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22如何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友伴群体中的领导角色一般都有较高的威望,在群体内具有一定的组织、影响和指挥能力。教师要善于把这些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或通过友伴群成员推荐后安排合适的班干部职务,参与班级管理,改善班干部结构,充实并加强班干部力量,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更充分的施展和显露。同时,友伴群成员在学校学会管理,为其以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服务于民、发展和超越自我奠定了基础。选拔和培养友伴群领导角色,最好是面向全体群员,人人参与管理,个个都做主人。比如,采用角色换位法,以友伴群组成班干部小组,轮换值日二至三周,负责班上日常工作,让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工作、学习的岗位,能够有效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小唐是友伴群“邻居派”的领头,号召力相当强。在友伴群中实施角色换位时,小唐被小组推举为班长。他多年的夙愿实现了,心理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