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第16课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五)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9680332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第16课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五)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第16课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五)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第16课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五)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第16课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五)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第16课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五)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第16课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五)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第16课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五)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五) 赤壁赋一、语用小题夯基练1下列四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劝人饮酒)客纵(任凭)一苇之所如B苏子愀(忧愁凄怆)然正襟危(危险)坐C舞(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使泪下)孤舟之嫠妇D则天地曾(竟,简直)不能以一瞬相与(交错)枕藉乎舟中解析:选BB项,“正襟危坐”中的“危”,应该解释为“端正”。2下列四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解析:选DA项,“冯”同“凭”,凭借,依靠。B项,“属”同“嘱”,劝人饮酒。C项,“缪”同“缭”,盘绕。D项,没有通假字。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C项,都是介词,在。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项,形容词词尾/语气词,表示疑问。D项,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解析:选DA项,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斗牛是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B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C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

3、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D项,古义今义相同,都形容时间极短。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侣鱼虾而友麋鹿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A和不同和相同B. 和相同 和不同C. 和相同 和相同D. 和不同 和不同解析:选D下:名词作动词,攻占;西:名词作状语,向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和不同,和不同,答案为D项。6下列句子中,和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B游于赤壁之下C而今安在哉 D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选CC项,宾语前置句;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7名句默写(情境式默写)(1)(全国卷)在

4、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洞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是通过音乐引起想象,运用比喻来描写听者的感受。(3)在赤壁赋中,苏轼写了夜游赤壁的欢乐情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写出月亮升起前江面波平浪静,清风拂面,让人感到无比惬意。(4)苏轼在赤壁赋中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能听到即为音乐,能看到即为美景,因为“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所以可以认为它们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被人们共同享用。(6)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形容箫声美妙动听,如缕缕细丝般回旋不止,给人以美的感受。(7)赤壁赋中写作者举起酒杯,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语句的两句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8)苏轼在赤壁赋开端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的美妙景色的句子是“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8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2)既望是指农历望日之后的第二天,望在这里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3)斗牛在文中指天上的斗宿和牛宿。斗,在这里指南斗,牛,指的是牵牛。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6、过15个字。_,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_。苏轼偏不在乎,他不仅爱好美食,还极爱下厨房,_,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答:解析:要注意“但”在语意上的转折,再结合“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即可把握这句的内容;处要结合“苏轼偏不在乎”,他“不在乎”的是什么?那就是这句话要说的内容;处自然就是交代苏轼在做饭这方面的成就。参考答案: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

7、要求答题。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扶植了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1)有一个句子和本段的话题不统一,应删去,这句话是:(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1)他热心奖掖后进,扶植了不少人才。(2)苏轼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或:苏轼的作品对后世具有广泛影响。)二、类文阅读拓展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8、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是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9、?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治官舍治:建造B以属客而告之 属:“嘱”,叮嘱C而吾亭适成 适:恰好D岁且荐饥 荐:连续,一再解析:选BB项,属:劝人饮酒。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亭于堂之北 月出于东山之上B雨麦于岐山之阳 句读之不知C

10、乙卯乃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忧者以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选DA项,介词,在/介词,从;B项,结构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副词,才/副词,却,竟然;D项,均为介词,因为。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望美人兮天一方A予至扶风之明年B以为休息之所C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D饥者不得以为粟解析:选B“美人”在语境中为“所思慕的人,美好理想的象征”的意思,是一个古今异义词。A项,“明年”古义为“第二年”,是一个古今异义词;B项,“休息”古义与今义相同;C项,“从而”古义是“进而”的意思,表递进,是一个古今异义词;D项,“以为”古义是“把它当作”的

11、意思,是一个古今异义词。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因久旱逢甘霖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愉悦,故以“喜雨”名其亭,这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表现作者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宁。B全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如剥茧抽丝。语言轻快活泼,文笔淋漓酣畅,充分表现作者的喜悦心情,极富感染力。C第3自然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以一“志”贯串,首尾呼应,结构严谨。D开篇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接着援引古人以喜为名的三个例子,这三件事不仅有趣,而且都与国家政治有关

12、。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作者看重的是国计民生,而非亭名。解析:选CC项,“全文以一志贯串”错,应为“全文以一喜贯串”。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译文:(2)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译文:参考答案:(1)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2)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参考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

13、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而高兴,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于是,我在亭子里向客人举杯劝酒,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会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会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吗?已经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进而歌唱此事。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