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语文第五册教案设计第七组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967276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语文第五册教案设计第七组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三语文第五册教案设计第七组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三语文第五册教案设计第七组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三语文第五册教案设计第七组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三语文第五册教案设计第七组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语文第五册教案设计第七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语文第五册教案设计第七组(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五册教案设计第三组祖墩中心小学李正飞25 、矛与盾的集合一、设计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既要注重语言训练,保持语文课的本色,又要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是语言思维统一的原则。孩子在语言训练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思维训练中享受学习、开发智力。二、教学目标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2.正确朗读课文。3.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

2、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四、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五、教学方法:读中感悟,读中仿写六、课前准备:课件和资料七、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坦克图,问:你们认识这些吗?认读:“坦”。知道坦克的用途吗?有谁知道坦克是根据什么发明的?(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认读生字“集 矛盾”,理解集合的意思,了解矛和盾的特点)2、矛和盾是古代的兵器,怎么会成为威力无比的现代武器坦克呢?(板书?)问:如果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矛和盾的集合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字理识字的基本原则是“析形索义,因义记形” 。这里运用字理

3、识字法和讲故事的方法学习“矛”、“盾”两个生字,生动有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1.认读生字。2.认读词语。(分两组)(1)第一组: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首次、长处、胜利者。(这组词语只要求读正确即可)(2)第二组: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作一团。(这组词语要求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带着感情朗读。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去理解。)3.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特别注意读好上面的词语,读出一定的感情来。4.用“矛、进攻、盾、自卫、合

4、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语概括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不可轻视。这一环节的字词学习层次分明,由字到词,由易到难,根据词语的情况和课文的特点,做不同程度的讲解。读词也要带着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抓住关键词概括全文的内容是一种概括的好方法。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过渡:矛和盾的这一次交锋,不再是自相矛盾,而是碰撞出了“坦克”这一新鲜事物。1.坦克具有矛和盾的什么特点?请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话来解答这个问题。2.第一句话:“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联系这句话说说“合二为一”的意思。(2)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

5、 (抓住“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等词句来理解)(3)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3.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坦克在战场上的威猛气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大显神威”一词的理解能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起到重要的作用。品词、品句、品读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第二课时一、学习第 1 4 自然段过渡:坦克一出现在战场上,就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发明家是怎样想到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1.小组合作学习 14 自然段,进行讨论:发明家的思路是怎样的?画出有

6、关的词句。2.全班交流,说说找出的相关词句,并板书出来。参考如下:比赛时难以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像铁屋子开小洞伸出进攻的“矛” 加上轮子、装上履带坦克。3.参考以上板书,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路和过程。【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这个内容不难理解,却不容易说清楚。这里采用抓住关键词语、理清顺序进行复述的方法来突破重点,读说结合,以说促读,既避免了烦琐的内容分析,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二、学习最后一段,揭示道理,拓展思维过渡: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理解重点句:“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1.联系这篇课

7、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提示:文中说到了哪些事物的长处,这些事物的长处是怎么集于一身的)2.你还能用哪些例子说明这句话?(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老师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可以从实际应用、做人学习、处理事情等方面去思考。如:铅笔和橡皮的结合橡皮头铅笔;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指导学生理解最后一句话时,既紧密联系课文,又不局限于课文,拓宽思路,超出文本,密切联系实际。 】三、总结写作方法,仿写课文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章是

8、怎么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文章是借发明坦克这件事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使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这样才能有说服力)2.仿照这篇课文,想象编写一个发明故事(如:橡皮头铅笔的发明) ,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个道理。出示课件:在生活中发现了( ),它的长处是 ( ) ,不足之处是 ( ),还发现了 ( ),它的长处是 ( ),不足之处是 ( )。我们把它们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 ()。它的长处是( )。四、作业板书设计25 矛与盾的集合矛进攻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盾自卫教学反思随想:10

9、 、科利亚的木匣一、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切实按照新课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营造赏识理念下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和感悟,能在最大的程度上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二、教学目标、认识“匣、锯、阶”个生字。会写“挖、鞋”等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三、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

10、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五、教学方法: 导读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用纸分别画一个岁左右和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七、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11、音,读通句子。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3、认读词语:冰鞋 斧头 手锯 玩意 免得 抢走 难过 算术 当初 随便 仍然 敌人台阶所以懂得4、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5、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6、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木匣()木匣()7、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三、指导写字、出示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找出左右结构的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

12、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 个生字:斧、免、屋、管。、给生字组词。4、学生写字: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四、抄写词语、自己读、记词语。、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第二课时一、精读感悟,明白道理(一)讲读课文第一段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2讨论思考题。(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2)

1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 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为什么又要写出 “科

14、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2讨论思考题。(1)讨论思考题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2)讨论思考题引读: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 “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