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咚咚啪教案反思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9664548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音乐咚咚啪教案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班音乐咚咚啪教案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音乐咚咚啪教案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音乐咚咚啪教案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音乐咚咚啪教案反思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欢之情。2、学习对童谣的理解、表现才能。3、理解童谣内容,能明晰、有表情的朗读童谣。4、培养初步的知识经历迁移和仿编才能。5、理解童谣内容,丰富相关词汇。6、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教学隹备:1、知识准备:自由玩小鼓并听小鼓的咚咚声。2、物质准备:小鼓,多媒体设备,课件: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图片及声音。3、物质准备:搜集各种各样的鼓,装饰布置环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的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背景下带幼儿拍手唱歌坐好。提问:小朋友们,刚刚你听到歌词里面有什么?二、展开教育(一)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朗

2、读童谣。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一遍童谣。2、老师边做动作边朗读一遍童谣。3、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读童谣。4、请个别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读童谣。(4人一组,分2-3组)(二)引导幼儿仿编童谣的后两句。1、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历。(根据6种图片如: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说出6种相应的象声词)提问:小鼓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呢?(当幼儿说出小鼓做的一种事情,老师出示相应课件图片及声音,请6个幼儿分别说出与6种声音相应的象声词及做什么事情)2、引导幼儿仿编童谣。(三)根据以上方法老师引导幼儿自由仿编童谣。三、活动完毕老师小结活动过程,带幼儿把自己编

3、的童谣带回去给别的小朋友听。四、活动延伸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别人,不影响别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附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咚!。哎呦呦,这不行,妹妹睡在小床中,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说声:懂,懂,懂;!。教学反思: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老师创设幼儿喜欢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可以较深化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构造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老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历,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泼、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

4、编学习。活动环节明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的。老师本身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可无视。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老师要学会大胆放开自己,让自己充分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效劳。亲切的态度,夸大的语态,优美的歌声等等。这些都是一节好的音乐活动所必备的。教学点评:活动重点立足于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明晰、有表情地朗读的根底上,进展简单的仿编;。因此,活动中老师需要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理解童谣,体验作品语言的构造形式、韵律特点,有方案、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童谣。小班仿编活动的特点是:只要求幼儿在原有诗文的根底上换词,通过改变某个词来表达诗歌的变化。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仿编,更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因此,在活动中老师创设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运用直接示范朗读和边做动作边朗读的方式调动幼儿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去欣赏和考虑,从而更好地感受、理解童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构造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老师运用出示动作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历说出象声词;根据动作和象声词仿编童谣的后两句;逐步过渡到脱离图片自由想象仿编;的形式,师幼互动积极有效,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较好地完成了仿编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