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道次对变形量的影响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9664504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轧制道次对变形量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轧制道次对变形量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轧制道次对变形量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轧制道次对变形量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轧制道次对变形量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轧制道次对变形量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轧制道次对变形量的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多道次轧制中铁索体晶粒的细化机理200000800*1 14在此研究的同时,作者用0.18C-0.44Si-1.36Mn钢为试件,将其加热到1300C或1150C, 调查了对从1个道次到多道次轧制的相变组织变化(精轧厚度通常为20mm)。归纳结果如下: 首先,加热到1150C后,改变温度和压下率进行轧制后,空冷的组织分类示于图4b。如果 1150C不轧制而空冷的话,则会变成魏氏组织(论文中用代号w表示)。如果轧制一个道次, 则可得到各种相变组织。即10%的压下率在任何温度下奥氏体都不发生再结晶,在700C时 任何压下率都不再结晶而变成魏氏组织。根据再结晶温度, 25、40的轧制将使奥氏体多

2、 少因再结晶而细化晶粒,变成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偶尔混有部分魏氏组织。但是,在未再 结晶温度进行25%、40%轧制时,如图5所示,原始奥氏体晶粒内会产生大量的微细铁素 体,而在晶界以外,却受到从晶粒内产生的铁素体相变核的生成的促进(论文中称该组织为 w) 。伽I丨!60002040600204060圧下率/%ab跌素体 珠光棒魏氏体铁素体一魏氏体*变更后的魏氏体图 4 轧制一个道次时的相变组织分类0.18C-1.36Mn钢,加热温度:a-1300C, b-1150C“奥氏体状态”-左侧阴影部分:未再结晶;中心的白色区:再结晶;右侧阴影部分 粗大再结晶图5奥氏体再结晶温度以下大压下变形时的组织(

3、与图4的试验钢相同,加热到1150C) a- 700C, 25%压下率;b-700C, 40%压下率其次,加热到1300C后,进行下面4个系列的轧制试验。(1)1个道次以20%的定压下率轧 制,最终轧制道次温度为900C,在高温侧进行增加轧制道次的轧制(即轧制开始温度随轧 制道次数增多),结果如图 6 所示。金相组织在23个道次时是魏氏组织状态,再增加轧制 道次,虽然变成铁素体、珠光体,但是不发生铁索体的晶粒细化。也就是高温轧制虽然使奥 氏体再结晶相变为铁素体、珠光体晶粒,不再结晶成为使铁素体晶粒细化的细粒奥氏体。(2) 将开始轧制温度固定在900C,与前面相反,在低温侧进行增加道次数的轧制(

4、终轧温度随 轧制道次数下降),结果示于图7。最初为魏氏组织,随着轧制道次数的增加变成在原始奥 氏体晶粒内生成微细铁素体的组织,最终成为极其细微的层状铁素体、珠光体组织。虽然没 有发生奥氏体的再结晶,但是随着对奥氏体累积压下的同时金相组织微细化了。在上述的任 何一种情况下,力学性能随金相组织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如图7中所示,强压下时,奥氏体 相变时屈服点的上升以及转变温度的降低很明显。 (3)轧制温度范围(轧制开始温度-轧制终 止温度),将其固定在200C进行改变轧制温度的试验,结果已在前面有过分析。(4)在全压 下量一定(140mm20mm )的条件下,进行了变化轧制温度、轧制道次、压下量形式的

5、轧制, 其结果是铁素体晶粒大小、断裂转变温度与低温侧的累积压下率有关。例如,设hf为精轧 厚度,h(950)为轧制温度950C时的板厚,则断裂转变温度与压下比h(950)/hf有很好的相 关关系,以上结果可运用图1进行说明。也就是在各个温度区域的轧制效果,在高温区域I 内奥氏体再结晶引起晶粒预细化;区域II内反复再结晶造成奥氏体的晶粒细化;区域III内因 奥氏体未再结晶加工增加了铁素体核的生成。即区域I的主要的效果是相变组织的正常均匀化。区域II是该区域内累积压下量越大,越是反复再结晶,奥氏体乃至铁素体晶粒细化的可能性也越大。区域III是由于累积加工的作用,奥氏体晶粒的伸长效果和晶粒中晶核的生

6、成, 使铁素体晶粒细化。在区域n和区域III内轧制造成的铁素体晶粒细化的机理不同,可认为具 有加法性质。因此,作为描述控制轧制的指标,用奥氏体再结晶成为细晶粒那一温度下的压 下比,例如上面的f(950/hf)或累积压下比(区域11+区域III)。另外,强化区域III的轧制, 将使相变组织的集合金相组织发达,可以认为由于轧制后奥氏体具有的特定方位关系相变成 为铁素体的缘故。BdnsrsAy图 6 从高温侧增加轧制道次时组织和力学性质的变化实验为图4的钢加热到1300C后,精轧温度固定为900C,从高温侧以1个道次20%压率增加轧制道次日Wp嘗图 7 从低温侧增加轧制道次时组织和力学性质的变化实验

7、为图4的钢加热到1300C,开始轧制温度固定为900C,从低温侧以1道次20%压率增加轧制道次一纵向 O-O橫向图8低温下的压下比(h (950) /hf)和断裂转变温度(vTs)的相关关系h (950):950C时的厚度;hf:精轧板厚(20mm)除了上述的C-Si-Mn钢以外,对铌钢(0.19C-0.13Si-0.99Mn-0.33Nb)和软钢(0.12C-0.02Si-0.59Mn)也作了同样的试验。综上所述,可得到如下述结论:铌钢的奥氏体的再结晶温度高,因此在控制轧制区域III的效果重要。低碳钢相变温度高,得不到奥氏体区 的控制轧制效果,在低温精轧为铁索体相变后的轧制,而且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比相变温度低,因此造成铁索体晶粒粗大,结果是低碳钢的铁素体晶粒细化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