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反思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9656875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腊八粥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腊八粥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腊八粥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腊八粥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腊八粥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腊八粥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腊八粥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腊八粥教学反思腊八粥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民俗板块里的一篇文章。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 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 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的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置在其中。整篇课文围绕着 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 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为了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 了本课的线索入手,从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 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和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 红了,体现了八儿的那种迫不及待的的心情。 用同样的方法感受八儿 的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 亲见时的惊讶孩子们轻松的感

2、 受出一个孩子那天真嘴馋的情形。进而能感受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 融。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的喜爱的处理, 总觉得有着 不小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 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其的喜爱,从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是对 不同年龄段人都喜欢腊八粥的具体描绘处理不当。又从看“、闻”、吃”来一点点的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体会不深刻。如果此时让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去品读一下,那会在品读的过程中学会这样的写作 方法,这样才在遗漏中补回一点缺失。可见自己的备课不够深入,文 本剖析不够精当所致,今后的教学应予以警示。篇二:腊八粥教学反思腊八粥是五年级下册第三板块的一篇文章,通过学

3、习这篇文 章,让学生能真正走近民俗,感受民俗。全文围绕 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一 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 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 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初读课文后,抓住 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 件什么事? ”这一话题展开,进而引出八儿嘴馋聪明可爱这一人物性 格特点,。为了把八儿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构成本课的线索入手,从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进进出出看一 大锅正在叹气的粥和八儿听了这松劲的话, 眼睛可急红了,体现八儿 迫不及待的心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的机会较少,如果课堂上充 分组织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

4、好。另外,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喜爱的处理,总觉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对其的喜爱,如果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其表 达的妙处,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对于文中八儿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变化,从 迫不及待”到 苦苦等 待”,到 美妙的猜想”,再到 亲见时的惊讶”,学生体会不深刻,如 果此时让学生用不同形式去品读一下,如分角色朗读,那么会在这过 程中掌握这样的写作方法。再次,感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自己讲的太多, 回答的学生没有落实到中差生,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总之,本节课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的地方应予以

5、 警示,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篇三:腊八粥教学反思一、行为、表情展心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不但通过八儿语言的描写来表现, 作者还 注重的是八儿行为和表情的描写。从哪里还能看出八儿特别急于吃到腊八粥?一个问题将孩子们再次带到课文之中, 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 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 ”由出进进”一词把八儿对腊八粥的惦 记形象地写了出来。八儿要哭的样子”他惊讶得喊起来了 ”都真实地将八儿的心理 展现给大家。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将一个嘴馋的小孩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八儿等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也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展现给了 大家!二、拟人写法有妙处。文章中在写锅中的腊八粥熬煮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孩子们在 体会中了解作者运用想象将句子表达得如此生动形象, 由此引导学生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了孩子们对 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爱恋之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会计教学反思灰雀教学反思黄土高原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