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轿车市场现状分析与市场开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965676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轿车市场现状分析与市场开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轿车市场现状分析与市场开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轿车市场现状分析与市场开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轿车市场现状分析与市场开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轿车市场现状分析与市场开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轿车市场现状分析与市场开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轿车市场现状分析与市场开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轿车市场现状分析及市场开拓 刘 剑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轿车消费成为消费市场的一个“亮”点2002和2003年我国的轿车消费市场出现了“井喷”现象,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良好的增长势头并没有长久延续,2004市场开始显现出增长乏力的迹象,2005逐步进入稳定状态,2006到2007市场保持着稳定态势,然而2008年又再次出现市场困乏.随着时间的推移轿车市场出现了各种新的局势,如何在现行状况下促进消费,开拓市场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轿车市场需求状况、消费潜力、消费结构、国际金融的影响、以及消费环境等方向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轿车市场所出现的各种现状,并针对此现状,提出了如何开拓轿车

2、市场的各项建议及方案。关键词:轿车市场 金融危机 消费环境 市场开拓。(一)我国轿车市场现状分析 1.我国轿车市场发展迅速,近几年呈现稳定发展态势,2008年再次呈现疲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轿车需求量占汽车需求总量的比例逐年提高。2000年,轿车需求占汽车总需求的比例已达到40%左右,2005年已经发展为53.7%,到2007年发展为60%左右,而且还保持着继续增长的势头。随着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具备了购买轿车的消费能力。尤其是进入2002年以来,私人购买轿车的绝对数量和占整个轿车消费比例大幅提高,中国轿车消费

3、进入一轮快速增长阶段。轿车需求爆发性增长,出现“井喷”行情。2002年生产109.08万辆,销售112.6万辆。2003年,轿车销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与2002年市场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不同,产品间的品牌竞争正逐步取代纯粹的价格竞争,并成为各厂家未来的主要竞争手段。2003年,全行业整体供求保持平衡,轿车产品技术、品牌等差异化因素导致各厂家间开始出现分化。但好景不长,2004年我国轿车市场开始显现出增长乏力的迹象,轿车需求急剧下降,企业及经销领域库存激增,价格战此起彼伏,消费者持币代购情绪严重,汽车厂家利润大幅减少,大批企业进入亏损的行列。进入2005年以后,轿车市场逐步入稳定发展状态,20

4、05年销售278.万辆,同比增长24.31%。2006到2007年期间轿车继续保持稳定发展,2006年销售382.89万辆,同比增长36.89%,2007年销售量为472.66万辆,同比增长23.46%。 2008年由于国际性经济危机,加上上半年油价的暴长,前3个季度,销售378.91万辆,同比增长10.1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一五.57个百分点,轿车销售再次低迷。下半年虽然油价有大幅度下跌,但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未来预计短期内国内市场将继续保持温和,疲惫状态。2.我国现行轿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国内轿车消费主要分为公务商务用车、出租用车以及私人用车。2002年起,私人轿车消费所占比重超过公车

5、消费。轿车产销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私人轿车消费需求的增长,只要宏观经济增长平稳,汽车消费环境保持平稳,轿车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自1995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0%。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也随之不断升级,从十几年前的“拾元级”、“百元级”到近几年的 “拾万元级”,“百万元级”。根据轿车普及率和人均GDP变动的国际经验,人均GDP处于30006000美元期间是轿车普及率上升最快的阶段。2007年,中国人均GDP接近2481美元,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国内主要大城市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具备了轿车购买、消

6、费能力。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无疑对我国轿车消费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近期我国轿车消费同比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轿车消费逐步迈向理性阶段,但是这只是短暂的停顿,未来轿车消费将逐步恢复,消费潜力依旧巨大。3.未来中高级轿车将保持消费主流。 国内轿车消费经历了从非理性到理性的成熟过程,随着汽车产品的不断丰富,可供我们选择的面也越来越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已从原来的感性消费开始了更加理性的选择。现在,消费者已从单纯追求经济实惠,转向对安全、舒适、时尚和个性化的全面关注,中高级轿车产品的全面升级可谓时逢其时;齐全的装备、时尚的外部造型、舒适宽敞的内部空间、个性化的设计、安全可靠的质量保证、优异

7、的性价比、良好的品牌优势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加上中高级轿车价格的纷纷下滑;当前世界石油价格的下跌,预计未来中高级车使用成本将近一步降低。这些都使中高级轿车消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2007年,中高级轿车为消费主力,高级车消费出现大幅度上升,在轿车主要品种中,1.6升以上各系列轿车品种与上年相比增幅较为明显。其中:1.6升排量2.0升系列销售144.55万辆,同比增长45.67%;2.0升排量2.5升系列销售51.66万辆,同比增长26.56%。此外,3.0升排量4.0升系列相比较而言增幅更为迅猛,截至2007年底,该系列共销售1.21万辆,同比增长4.5倍。然而,小排量轿车市场需求仍然较为低迷

8、,据统计,2007年排量小于1.3升轿车品种共销售73.0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1.60%,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场占有率下降3.70个百分点。其中,排量小于1升系列销售25.17万辆,同比下降30.90%。 2008年前三季度,由于世界石油的上涨,中高级轿车消费出现下滑趋势,小排量汽车出现短期上升,在轿车主要品种中,1.6L及以下品种继续占据最大比重,共销售230.6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0.87%。其中1升排量1.6升系列销售212.28万辆,同比增长17.43%;排量1升系列需求降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减缓,共销售一八.36万辆,同比下降0.91%,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减缓24.42个百分

9、点。2.0升以上各系列轿车品种市场表现均不如上年同期,尤其是上年迅猛增长的3.0升以上大排量品种共销售9一三7辆,同比下降9.17%。但现行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下跌,中高级轿车价格的继续下滑,预计未来中高级汽车消费将逐步上升,并保持消费主流。4.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轿车市场整体影响比较大,但我国轿车市场基本稳定。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非常之大,我国也在世界经济大圈子中,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讲,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汽车业会带来一定影响。 我的轿车市场由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部分组成。 在国际市场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轿车出口3.11万辆,同比增长近

10、2.3倍;2006年,轿车出口9.25万辆,同比增长2.0倍;2007年,轿车出口一八.86万辆,同比增长1倍多。今年17月,轿车累计出口16.04万辆,同比增长85.98%。我国轿车出口增长率呈现下滑趋势,轿车出口面临出口难度加大,销售价格低,利润水平低等困难。预计未来短期内这种现状将近一步恶化。我国轿车虽然遭遇出口困境,但我国轿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并逐步发展。“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一般要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还处在成长期,这和美国汽车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 此外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要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未来还有很大的

11、发展潜力;国际出口虽然遭受重大打击,但我们的轿车主要还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出口份额相对于全球的轿车产量,只占很小的的一部分不必过只忧虑;另外我国现行人均GDP处于不足3千美元这样的阶段,有大量的消费需求;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国家已经着手拉动、拓展国内市场需求。5. 市场需求与消费环境之间存在着矛盾。 轿车的消费环境是制约中国轿车需求的重要因素。轿车的消费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前者包括道路、停车、能源供应等,后者主要是轿车消费政策和包括轿车金融服务体系、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我国在轿车消费软硬件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列如交通设施相对滞后,交通管理水平不高;消费政策尚待完善:汽车金融服务水

12、平底;消费者权益未能得到切实保护。2008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消费的消费信心。当前如何创建一个科学、健康的消费环境,有效促进轿车消费的增长已成为一个关注的重点之一。(二)现行开拓我国轿车市场的措施1.降低轿车市场价格影响轿车价格的主要因素无非是三个:一是产车成本,特别是原材料价格,二是市场需求,三是政策导向。要进一步降低轿车的价格,并不是提倡现在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削价竞销现象,而是国内汽车企业的重组、合并、行业联盟等,建立在技术联合,大批量生产体制下,通过降低生产成本,经济合理地降低轿车价格。在这方面,我国许多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如果扩大生产规模,则价格完全可以降低,价格的下降反过来

13、又会进一步促进需求的增加,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汽车原材料价格在危机环境中或影响下也很难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所以原料价格是基本稳定甚至会出现下滑,有利于降低轿车的生产成本;最后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降低汽车的消费税,减免各项汽车费用等,这大大降低了轿车的使用成本,国家应当实施各种政策导向,近一步轿车消费提供更好的条件。预计未来轿车市场价格将近一不下滑,并近一步逼近国外价格。我国汽车在价格方面,虽然一再降价,但还远远没有降到位。消费者并非没有消费热情,而是现行中国车市的价格不为他们所接受。在他们看来,国内的汽车还有足够的降价空间,持币待购

14、并非捂紧钱袋,而是在等待一个合理的承受价格。一旦价格趋于合理化,必然会激起他们的购买热情。中国的老百姓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他们仅仅关注一点,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车。2.降低油价2007年以来,在消费环节,节节上升的油价已经在不断地提醒那些头脑发热的消费者,应该冷静选择车型,抑制购车冲动。2007年世界原油由50(美元/每桶),上涨到90.8(美元/每桶),2008年最高价格几乎接近一五0(美元/每桶)。我国的油价,由于国内供应不足,生产成本高于国外平均水平近1倍,因此油价上升的速度非常迅猛。意味着汽车使用的成本也在急剧上升,消费者最大的愿望是把油价降下来,以减轻消费者的负担。2008年下半

15、年以来世界原油价格持续下跌,给众多汽车消费者带来了福音,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这无疑对我国汽车的消费有巨大的促进作用。3.改革税费制度税费制度的改革要遵循统一政策、公平合理、精简透明、以税代费、减轻负担的原则。其具体的措施是:(1) 减少税费项目,简化征收手续。中央应组织有关部门对目前所有的收费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必要的予以保留,不合理和没有必要的应坚决予以取消。并把收费的权限集中在中央和省一级,同时明确收费内容,简化收费层次。(2) 以税代费,建立以燃油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目前,国外普遍实行燃油税,我国的海南省实行燃油附加费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推广,把与道路有关的

16、购车费、养路费改为燃油税,从而建立起以燃油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这样既公平合理,又利于节能。 (3) 推行差别税率。差别税率是国外普遍推行的一种税收制度,目前我国也已实行,但今后应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差别要适当扩大,太小导向作用不明显;二是分类要合理,分类太粗,表现不出差别,分类太细又加大了操作难度。因此,对差别税率要好好研究。4.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目前,美国轿车信贷和租赁买车的比例为92%,英国为80%,日本为44%。2003年仍然有40%左右的私人轿车消费者选择贷款购车;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以来,私人轿车贷款购车的比重降为10%左右。这是造成2003年的汽车市场“井喷”与2004年汽车市场“寒流”的原因之一。近年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比例呈现继续萎缩状态,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