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965206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典型县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 谈 会 典 型 县 材 料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水利保障(吉林省通榆县水利局 2010年8月3日)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幅员面积849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6个国营畜牧林场,耕地300万亩。全县总人口为36.2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83万人。通榆县多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左右,近14年来平均降水在200毫米左右,且降水量集中在7、8、9月份,为全年的80%多,年蒸发量在1870毫米左右。干旱是主要气候特征,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38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0.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10

2、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0%。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干旱使得流经通榆县的两条季节性河流几乎全年断流,三座大中型水库中的两座已经6年干涸运行,另外一个也接近死库容。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通榆人民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引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经过十几年艰苦不懈努力,走出旱作节水农业发展一条新路。 一、节水灌溉的发展历程 面对十年十旱的现实,从1995年起,通榆县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开始走打井灌溉发展之路。1996年,我县被列入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从此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第一阶段,发展井旁经济模式,即在每一眼井周围,种植12公顷经济作物

3、。1995年培育了两个全程灌溉的“井旁经济模式”的典型户,并在全县宣传推广这一模式,号召农民打井用井。县政府出台打井补贴(打一眼小井补贴200元,大井补贴3000元)和利用信贷、农发资金为农民打井的政策,全县掀起了打井热潮,1996年,仅东部4个乡镇打井就超过3000眼。第二阶段,发展管道输水灌溉。1997年的严重干旱,该地区部分浅井和小口径井出现水量不足或成为枯井,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开始利用塑料管、小白龙代替田间土坝渠道输水的节水技术,尝试地埋软管、地埋硬管节水灌溉模式,通过管道输水,减少蒸发、渗漏等损失,节约水资源,扩大单井控

4、制面积。地面小白龙灌溉方式因工程投资少、使用灵活、便于管理等优势得以大面积推广。第三阶段,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标准节水灌溉技术。从1997年开始,我县先后赴江苏、新疆等地考察学习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针对通榆实际引进了5个类型的节水设备进行了试验示范。从1998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借助国家水利资金支持,建设了双鸿、新兴等5个总面积为13万亩的大型节水灌溉示范园区,购置安装大型喷灌设备500多套。当年示范区作物增产30%,广大农民享受到了节水新技术带来的丰收喜悦。农民投资购买地面喷灌设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又一次掀起了打井和配套节水设备的热潮,并且长久不衰。第四阶段,发展大田膜下滴灌。从2006年起,我们

5、又引进膜下滴灌技术在全县布点试验、示范,2010年采取多地布点示范的方式,发展膜下滴灌面积1.5万亩,分布在9个乡镇,11个村,目前作物生长表现十分显著。大田膜下滴灌正逐渐被老百姓认识并开始接受。 二、节水灌溉的成果和基本经验 (一)取得的成果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县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全面普及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截止目前,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88亿元,全县抗旱井总数达到3万多眼,节水灌溉设备达到1.5万台套,1万亩以上的节水灌溉示范区14处,各种类型的水泵和输水管带普及千家万户,每年配合农田灌溉采用地膜覆盖等保水节水措施的农田都在20万亩以上。全县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5万亩,其中

6、:小白龙低压输水管道灌溉面积26.95万亩、喷灌面积46.55万亩、膜下滴灌面积1.5万亩。基本农田具备全程化水利灌溉条件的乡镇场6个,行政村28个,常年全程使用节水设备农户达到1.25万户。节水灌溉工程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一是提高了抗旱的能力。从1996年后,水源工程及节水灌溉工程发挥了效益,每年有效杜绝农业经济损失2.8亿元。尤其是2009年我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伏旱,高温无雨天连续达到40多天,各类农作物减产40万吨左右,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整个年景在三成半左右。面对严重旱情,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群众开动所有水利设施展开抗旱自救,把抗

7、旱工作当作全县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确立了“保口粮田、保高效经济作物、保订单作物”三个重点,新增打抗旱水源井2700眼,全县75万亩水浇地实现了保丰收,凸显了优势。二是优化了种植结构。随着水源工程建设及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大力发展适应高效农业,推广抗旱节水作物和技术,重点突出了杂交葵花、棉花、花生、芝麻、辣椒等节水耐旱高效经济作物,到2009年种植面积已达到23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6.7%。三是节约了水资源。节水灌溉使水的利用率普遍提高20%以上,每年可节水0.84亿立方米,既扩大了农业灌溉面积,又为工业发展和安全饮水提供了保障。四是增加了农户经济收入。经实测,喷(微)灌一般比常规漫

8、灌增产20%至30%,采用膜下滴灌可达40%,作物品质等级可增加1到2等。有灌溉条件的农田公顷均纯收入超过万元,高的超过2.5万元。五是促进生产方式转变。采用喷灌、微灌,特别是膜下滴灌先进灌溉技术,对传统、粗放的灌溉方式进行改革,既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并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施药,从而推进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的变革。 (二)基本经验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广开始就采取了超常规的政策措施。行政手段上,要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支部书记、村长要当“打井书记”、“打井乡镇村长”和“节水书记”、“节水乡镇村长”,将打井、发展节水灌溉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和一票否决项

9、目。经济手段上,每年将农业信贷资金的20%,财政支农周转金的30%,农发项目资金的50%投入到水利建设中,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连续四年每年拿出100万元补贴农民打井,购买喷灌设备。 2、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一是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1999年编制了以节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百万亩稳产高效基本农田规划,从通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出发,细化到了具体的地块的大小形状和适宜种植的田间作物,规划期15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严格按规划进行。二是正确把握节水灌溉从示范推广到普及的每个环节。对节水灌溉普及推广不操之过急,采取了由户到屯、由点到面逐步延伸的策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3、国家产业政策强力支持。通榆

10、是国定贫困县,财政困难,群众贫穷,没有国家支持去搞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是不可想象的。十几年来国家、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累计投入的2.88亿元资金中,国家投入占到70%以上。 4、转变群众思想认识。采取典型引路、事例教育、政策倾斜等办法,力促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一是在节水示范区内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通过高产栽培获得高效益,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节水技术。二是广泛宣传盲目打井和传统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的例子,教育群众树立危机意识和节水观念。三是实行优惠政策向节水技术倾斜的措施。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执行“四优先”原则:即实行节水灌溉地区优先、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

11、区优先、高效示范园区优先、群众投资水利建设积极性高、自筹资金有保障的优先。“四优先”中,节水灌溉放在第一位,让群众认识政府发展节水的决心。 5、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在节水灌溉方式上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前几年我们大力推广适合我县地形条件的喷灌工艺,在节水、增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逐渐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从2006年起,我们又引进膜下滴灌技术进行试验、推广,今年已发展膜下滴灌面积1.5万亩,群众积极性越来越高,计划明年达到5万亩,“十二五”期间发展到30万亩。在项目区的选定上,选择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节水意识强的村屯,并采取召开村民大会,逐户走访等形式将项目建设内容和相关要求向群众公布,让

12、群众充分知情。按照“两集中、一倾斜”(向高效作物示范区集中,向农业科技带头人集中,向对水利建设有积极性自筹资金有保证的农户倾斜)的原则,将工作细化,并将具体工作量化细化到了农户,农户在符合上述条件前提下通过自愿报名、村级“两委”班子研究、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方式,最后确定受益区域和受益农户。项目下达后,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通过招标选定技术力量雄厚,信誉度高的企业施工单位,在设备购置上采取公开招标或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购买质优价廉的机械设备,保证了工程的质量。6、规范工程建设,强化民主监督。工程开工以后,我们均召开由项目区乡镇主管领导,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项目建设专题会议,从工程建

13、设顺序、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建设标准三方面向群众作出承诺,并将承诺打印成宣传单下发到受益村屯,让村领导和群众从水源井的进尺、造价、出水量的保证及配件输水管带长度、喷灌设备价格以及农户应配合和提供条件等全面了解,掌握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配合的义务,在群众知道的明明白白后,便主动参与监督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规范了施工单位的行为,杜绝不合格工程的产生。使群众心情愉快,消除了顾虑和疑团,积极配合工作,使得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实施。7、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在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上实行了“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管理机制,明晰井的所有权,以及户有户管、联建联管、村有村管、统种统灌分管等多种管理形式,保证

14、水源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切实发挥作用。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的农田水利发展机制亟待改变。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大多以生产合作为基础,农民种粮与兴修水利利益一致,积极性高;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农民对兴修集体所属的农田水利积极性不高。2004年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农民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制度,农民每年投工投劳修水利数量锐减。由于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困难,农民收入低,而按照现行政策,多是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财政为辅的项目建设模式,实施起来难度较大。2、配套不完善,运行困难。由于行业管理原因,绝大部分农田抗旱井均没有上电,灌溉依靠柴油机,而柴油价格日

15、益上涨,农民承担不起,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制约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推广和普及,对农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3、缺乏监管机制,群众节水意识不强。由于农民打井不需审批,随意性强,没有统一规划,造成部分地区井群过密,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出现井不出水现象,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监管,存在混层取水现象,造成地下水污染。另外由于对农民取水用水不收取任何费用,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四、意见和建议1、进一步加大以节水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化建设投资,确立“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高效、节水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农田水利特别是节水灌溉设施是农业和农村重要的基础设

16、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弱质产业,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也应确立以“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建议国家承担的投资项目应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多建设规模化的示范区,带动群众自筹建设高效、节水农业园区的积极性,整体拉动农村经济发展。2、统一规划,大幅度增加投入,全面发展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工程门类多、数量大。目前,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规模小,部门多, 标准不一, 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计划和综合考虑。建议由水利部牵头,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做好各地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多规划高效、节水灌溉,统一审批,明确责任。3、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施工机具及材料、用水、用油等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农业节水主要是社会效益,其所需的设施、材料及节水机具,国家财政应予以补贴;在农业用水成本高、农民负担不起的地方,国家财政应予以补贴;购置农田水利施工机具,应仿照农业机械财政补贴政策,由国家财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