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计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965154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计划新洲区双柳街刘镇中学 叶旭东一、教材内容编排:本册教材仍包含阅读、诗词诵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学法指导、附录等七项内容。在课文编排上本册根据毕业年级的实际情况,减少了选文篇数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次数,现代文五个单元只有17篇课文,文言文单元减至5篇,口语交际3次,综合性学习2次。阅读教学六个单元的话题分别是:第一单元:书香袅袅(散文、随笔、议论文、小说各一篇)第二单元:文化探寻(说明文、美学小品、散文、议论文各一篇)第三单元:讽刺的力量(四篇小说)第四单元:美丽的心灵(两篇议论文,两篇散文)第五单元:走进鲁迅(小说)第六单元:以古为镜(五篇史传文章、两首宋

2、词)二、教材编排特点:1、选文注重了继承与创新,注意了九年级学生对文学学习的需求及他们的认识水平。从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看,教材选编了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以及文言文中的传统名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送东阳马生序等,还开发了子渔论战、李将军列传和两首宋词。口语交际设计了“春节你怎么过的”这一话题,综合性学习设计了“中国的老玩艺儿”、“走近鲁迅”等活动,体现了“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的课标要求。从现代文选文看,除保留了苏州园林、纪念白求恩、安塞腰鼓和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论读书等传统的经典课文外,还选编了部分新课文,都是现

3、当代中外名家名篇,如林海音的窃读记、高占祥的求知善读、鲁迅先生的风波、杨绛的老王、吴冠中的桥之美、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李政道的科学与艺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等。这些文章的选编,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并重多样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总之,与七、八年级教材的选文相比,本册教材选文更具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2、仍然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九(下)教材附录里,以表格的形式,总结了初中阶段应掌握的语法、修辞知识和古汉语实词、虚词等知识。在学法指

4、导上,安排了2篇学法指导短文,分别为“创造性阅读”、“谈谈小说欣赏”。三、本学期教学安排:1、教学目标:总的来说,经过九(下)教材的学习及中考总复习后,应全面达成课标上所列出的79年级的所有目标。本册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知识:A、有关单句、复句的语法知识。B、小说的有关知识。D、综合复习语法修辞的知识。E、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力:A、继续训练理解性阅读的能力(议论文)。B、重点培养鉴赏性阅读的能力(散文、小说、古代诗词等)。C、

5、重点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D、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能力,如圈点批注、提取和整合信息、比较阅读、拓展阅读等。方法与过程:突出解读文章和探究文章的过程,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审美意识,感受美的形象,感受文化魅力,热爱祖国文化,探寻祖国文化的根源及发展。如书香袅袅、文化探寻、走近鲁迅等单元。2、九(下)教材重点:本册教材侧重文学教育,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

6、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学会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3、教学课时长计划、短安排。长计划是指老师以中考为最终目标安排教学,本学期用约8周的时间完成九下(下)新课内容,九(下)全部新课教学在四月上旬结束,共计80课时左右(适当机动10个课时)。短安排是指安排细化到每一堂课,严格计划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避免教学的无序性。每一单元如何分配时间,每一课怎样设计课型,怎样安排内容,培养学生什么学习习惯,训练什么阅读方法、完成什么练习都做到心中有数。4各单元教学安排:第一

7、单元“书香袅袅”(12课时,含诗词诵读、口语交际、作文教学,下同)。学习本单元应重点把握: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规律,巩固议论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理解他们对读书求知的渴望之情,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了解作者是如何论证论点的。窃读记重在揣摩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如通过内心独白、动作描写、人物神态的描写表达内心情感)。论读书重在把握文章严谨的论证结构、多样的论证方法、富有哲理的论证语言。论求知善读可作为教学议论文的典范,把握文章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大量的名人名言和名人典故,生动的比喻论证。香菱学诗重在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

8、以此文的学习带动对其他文学形象的分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春节,你是怎么过的”可以安排在开学初。第二单元“文化探寻”(12课时)。学习本单元应重点把握:感受生活中美的形象、旋律与意境,了解文化并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开启智慧,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要激发学生学习祖国文化并探寻祖国文化的责任感受和自豪感。苏州园林着重感受总分的结构安排、准确的说明文语言。安塞腰鼓要体会文章短句的表现力、排比反复的旋律美;桥之美重在感受画家笔下列举的桥的美。科学与艺术重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综合性学习“中国的老玩意”可安排在单元学习之后,分组进行。让学生自定主题,自主分工,自主探究,进行展示,

9、以培养学生探寻中国文化的兴趣。第三单元“讽刺的力量”(12课时)。学习本单元应重在了解小说的文学体裁,掌握小说的三要素。了解每篇文章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及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了解讽刺这种艺术手法,体会夸张的作用,揣摩幽默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讽刺的力量。我的叔叔于勒可从文章的主题、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描写、环境描写对人物情感的烘托等一方面或几方面着手。变色龙可从对话描写、人物言行的变化、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并鉴赏契诃夫讽刺语言的魅力;也可以“小人物形象”为话题,以“变色龙”为例子,进行契诃夫短篇小说推介。范进中举可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可分析夸张、对比手法的讽刺效果,也可进行细节描写、侧面

10、烘托的鉴赏。差不多先生传要着重分析全文的讽刺效果。第四单元:“美丽的心灵”(12课时)。学习本单元重在认识议论文中的记叙的作用,学习一些论证方法,学习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感受语言风格,学习语言使用技巧,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或精神。纪念白求恩要对过对比手法的分析及语言的鉴赏,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老王追忆了一位朴实善良的普通劳动者,学习全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人的高贵在灵魂学习文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论点叙述的写法,学习语言的准确简明与严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要从作者朴素、真挚的语言和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着手,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感

11、受作者身上最美好的心灵和最善良的天性。第五单元:“走近鲁迅”(8课时)。学习本单元重在理清小说的结构,分析小说的线索(辫子事件),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认识小说的主旨,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理解其时代意义。教学时,要联系课后的附录文章,进一步地认识作者,最好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分组整理出作者的生平简介、作者的代表著作,有关鲁迅的传记文章或评论文章,也可以“鲁迅作品推介”或“鲁迅笔下人物评论”为话题搞一次课外阅读展示。第六单元:“以古为镜”(16课时)。学习本单元要巩固实词、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常用实词,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现象,教给学生识别活用字,通假字的规律);落实重

12、点句子的理解、翻译;加强重点篇目的练习;活用文言知识;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左传两篇要重在比较阅读,分析故事的不同结局。邹忌讽齐王纳谏要学习设喻说理,类比讽谏的方法,李将军列传要通过分析李广这一悲剧形象,分析造成其人生悲剧的原因,从中获得启示,还可以这篇文章带动课外阅读陈涉世家。送东阳马生序要从作者的对比中学习其好学精神、吃苦精神。诗词诵读的教学:各单元后面的诗词诵读,各安排一个课时,要充分利用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学生诵读与鉴赏诗歌的能力;应做到能背诵、默写,能赏析其中的名句,领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并积累文学常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本册写作训练安排了读书

13、感想、节日文化、花季少年、来自生活的思考、人生小传、毕业赠言等六次专题,应着重指导好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观点、评价文学或文化现象,指导学生写好传记、赠言两种作文体裁。口语交际安排了三次,“春节你怎么过的”,“学习推销”、“学会说不婉转拒绝”,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适当调整。综合性学习活动安排了两次:“中国的老玩意儿”,“走进鲁迅”。为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可分别安排在二、五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在充分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学习这两个单元。学习方法指导短文宜分别安排在单元教学之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在阅读教学中予以实践训练。附录的内容:短语简表、单句简表、复句简表、修辞简表四篇。这四篇附录

14、不能不讲,也不能孤立地理解,应在新课学习中逐步讲解,再与课文复习、专题复习有机结合。如:修辞简表可与平时的仿写、修辞的作用分析相结合。附录的内容可在本册教学之前,先安排1至2个课时进行教学,然后在平时教学的实践运用中逐步理解内化。四、教学措施:1、不盲目赶进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阅读课,注意发挥阅读课的多项功能。虽然目前中考阅读题型千变万化,选材天马行空,重在课外,但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语文课上的,“万变不离其宗”,课文是基础、是根本,牢牢地把握住了语文课本这个“宗”,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我们不要过早地让学生陷于模拟题的题海战役中;不能为了赶课时,越俎代庖或让学生囫囵吞枣,使两年来课程改革已

15、经取得的初步成效付诸东流。要认真地上好阅读课,使学生充分吸收教材的精神营养,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树立健康的价值取向,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落实好初中文学教育。纵观教材的编排,我们不难看出鄂教版九(下)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份量,应该说选文体现了新课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一目标,也注意了与高中文学教育的衔接。九(下)教材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启蒙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文学篇目落实好文学教育,发挥文学修身育人的功能,用文学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抓住最佳时机培养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他初中生活的最后阶段,给他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留念初中语文课给他的生活激情、人生感悟和智慧的启迪,为他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文学教育备受长期以来冷落,也由于老师专业化成长与文学素养存在着的差距,更由于应试的需要、课时紧张的矛盾,加上文学教育在中考中难以真正体现,所以可能有老师担心文学教育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文学教育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因此语言材料和有关知识的积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可能在文学教育中得以实现;语文教育的思想性目标,如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也都可以在文学教育中得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