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965061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说课稿人教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一、说教学理念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 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 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深 的句子,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 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感情读,边读边想象 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 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 动心动情地读。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 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从不 同的角度讲述了

2、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 发,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 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 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 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 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 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 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 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第 2 页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 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

3、发 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 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 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 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 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 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4)实施综合性学习,了解名人或自己熟悉的人的成长故 事。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 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本课

4、采用 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定为教学重点。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 来立志的原因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三、说教法学法“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 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从而感受少第 3 页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 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 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 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四、说教学设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 学探究为基础

5、,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 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从内容上看,课文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 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困惑; 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周恩来的思考;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 么而读书的讨论和周恩来令魏校长为一振的胸怀和报负。如 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串讲,不仅耽误时间,听起来也 是索然无味。经过一番琢磨,我发现在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 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使少 年周恩来立下宏伟志向。教学只要能紧紧抓住“中华不振” 深入解读,

6、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每一个文字都因为 “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因此,我的 教学设计如下:第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第 4 页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周恩来吗?不仅全中国的 人爱戴他,全世界都了解他,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 半旗表达哀悼之情。(补充对周恩来赞扬的资料)周恩来 岁时说的一句话令人喝彩。(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什么他的回答能受到当时校长的喝彩呢?学习第三部分 体会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读书目的的与众不同,既激发了学生 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为周恩来树立为国家 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所折服。 然后质疑: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

7、这样的抱负呢?引起学生思 考,学生探究之心马上被调动起来。第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 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 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 我,抛出问题“有一个词语能概括出周恩来为什么读书” ,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自渎课文一二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找出 “中华不振”。然后分别体会这两处句子的内在联系。学生 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发现第一次是伯父提到“中华不振”, 而第二次是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教师追 问:“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 义?”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第三

8、、细读品味,落实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第 5 页标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我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 互交流、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从而体会周恩来思想变化的过程,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 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1、读中思。在中学段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 要内容,本段内容是课文重点内容,是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 华不振的直接原因,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总结,培 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读中品,读中议,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给学 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 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三次谈体会,三次谈疑 问,让学生体会那位妇女的可怜及中华不振,从巡警的“不 惩处洋人却训斥中国妇女”的做法中体会中国巡警的可悲 及中华不振,从围观者的“拳头和只能劝劝那个妇女”的表 现中体会中华不振。然后更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品味语言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