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64417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转载)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 C2棘突。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

2、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 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 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2)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器崎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器崎最高点的连线上。S1 :双侧能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 S1椎体。故S1中崎也能较准确定位。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 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 T7棘突平。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 T1、T2、T3、T4

3、、T5 T6、T7、T8 ,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7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 1.0-1.5cm ,即为一个横突。胸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不易触抹清。腰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L3横

4、突:最易触抹。在舐棘外缘与第 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另一方法:医生将拇、食指尽力张开,置于患者的腰肋部,食指的楼侧贴近患者的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L3横突尖。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L5横突:位于器后上棘的稍外上方。3,关节突的触抹定位:在棘突的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 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4,椎体:第L3腰椎体平脐。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的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较差。(二)比移法:即从个体的X线片上,测量出各结构间的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X线片的放大或缩

5、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结构的体表位置。具体方法如下:1,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测量出该片之C2尖至C7顶尖的距离。而且还可测量出 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的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的位置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而任何人的C2、C7棘突是能准确触抹清楚的。故在人体上其C2、C7间的距离也能测量出。根据下列计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的位置。如X线上其C2-C7,为15cm.而人体的 C2-C7为10cm.其放大率:15cm/10cm=1.5。若需知人体C4棘突的位置。则测量 X线上C2-C4为6cm。那么人体上C4棘突,则应位于人体C

6、2棘突下:若要确定人体C5的位置。则就测量 X线片上C2-C5=7.5cm.那么人体上C2-C5的距离,应为7.5cm/1.5=5cm 处。2。腰椎的棘突定位亦可如此。仅胸椎稍困难点。再者,利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计表皮至黄韧带的深度。以策针刀安全3,上下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的位置,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X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的数值关系。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表面标出。目的:以选取进埋线的安全区。在脊柱周围进埋线,有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C5.6棘间的中点(A)到其右侧的椎板内侧(b)为0.6cm ; (A)到关节突关节的外侧缘 为2.0cm。假如该 片

7、的缩小率为0.5。故该患C5.6棘间的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的距离,即为: A- b=0.6cm/0.5=1.2cm.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的距离,为:A-c=2.0cm/0.5=4.0cm.若 D 为上下关节突的中点:即为 (A-c)-(A-b)X1/2 处。即:(4.0cm-1.2cm)X1/2=1.9cm.故该患者在中点旁1.9cm处(D点)进针,是相对安全的。亦可用此法选取胸、腰段进针之安全区。二,脊柱各结构体表定位的应用(一)用于诊断:1,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间位置:2,既知棘突间位置,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的位置。3,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的位置。正常成人三者之间的

8、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的分布、病损区,在体表的节段性分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C5脊N根受激压,出现肩、腕以上的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显,C4、C5棘突及C4-5棘旁压痛明显。影象学异常所见,也应在颈椎相同节段。C6脊N根受激压,感觉异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梳侧,但可放射1、2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异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压痛重。影象学异常所见节段同。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亦应能相互印证,其诊断才会可靠。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激压不同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所见,三者均应是相互印证的。但应注意:在胸腰段,由于脊柱与脊髓节

9、段的长度差,较颈段更大。故同是节段性皮肤感觉异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 则棘突的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同。如下腹部皮节区,是由T11-12脊N根支配。此区的感觉异常,若是脊髓病变,则是脊髓 T11-12节段。此处相当于T8-9棘突 处。应为T8、T9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 T11、T12棘突压痛。若小腿前外侧节段T感觉异常:为 L5脊N根受激压之表现。若为腰椎间盘突出致,应为L4-5椎间盘突出。则为L4、L5棘突压痛。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 L5节段;其对应于T12棘突、L1椎体节。则为T12、L1棘突压痛。余略。(二)用于治疗:1,使选取的进针点准确:如要准确地选取颈椎棘间点:若

10、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相同的X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选取的棘间点均会很准确。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是在C2、C7棘突顶,做一可显影的记号时),则若要选取C2-3、C3-4、C4-5、C5-6、C6-7、C7-T1之棘间点,均会完全准确。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的选取,也可准确无误。选点正确, 是埋线疗效的基础。2,使选取的进针点安全:对埋线来说,行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危险区,即脊柱正中的椎板间隙区。也有相对安全 区,即椎板和上下关节突所在的骨性区。也有危险区,如颈前区。还有应视为禁区(我个人认为),如椎管内针刀操作。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全区进针。即选取上下关节突及椎板所在的

11、骨性区。如前述的颈椎D点即是。脊椎的快速定位方法1、颈椎:(1)方法:采坐姿实施,并令患者正坐。(2)颈椎椎体位置判定:颈椎椎体判定以C2及C7较易判定,其余各颈椎椎体则以此两椎体来推定。a.C2 :由头骨以下,首先摸到的棘突:b.C7 :靠近双肩,较突出的棘突为 C7及T1 ,但当头部摇动时,会跟着活动的是C7。c.C1 :此椎体由棘突无法摸到,但其横突位于枕骨下方、耳朵正后方位置。2、胸椎:(1)方法:采俯卧姿势实施,并令患者双手掌心朝上平放于身体两侧。(2)胸椎椎体位置判定:胸椎椎体判定以T4、T7及T1较易判定,其余各胸椎体则以此三椎体来推定。a.T1 :如上所述,靠近双肩,较突出且不

12、会随著头部转动的椎动即是T1b.T4 :在肩胛骨靠人体内侧较突出的正中点联机之椎体即是T4 。c.T7 :在肩胛骨最下端的平行联机之椎体即是T7。d.T10 :以T4-T7之等倍距离,由 T7向下延伸点的椎体即是T10。e.T2,T3 :由T1往下一、二椎体是(或由 T4往上一、二椎体即为 T3, T2)。f.T5,T6:由T4往下一、二椎体(或由 T7往上一、二木t体即为 T6 , T5)。g.T8,T9:由T7往下一、二椎体即是。h.T11 , T12:由T10往下一、二椎体即是。3、腰椎:(1)方法如胸椎。(2)腰椎椎体位,置判定:腰椎椎体判定发L4较易判定,其余各腰椎椎体则以此推定。a.L4:与骨盆顶点的联机即为 L4。b.L3,L5:由L4往上及往下各一椎体,即为 L3及L5。C.L1L2:由L3往上一、二椎体即是(或由 T12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