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卷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963511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期末试题卷友情提示:1全卷分卷I和卷,共8页,38小题,满分160分。2答案必须用水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a:40 Cu:64卷 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右图是英国科学家焦耳的画像,他在热学、热力学和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焦耳”作为一些科学量的单位。下列科学量中,不是以 “焦耳”为单位的是A热量 B功率 C内能 D电功2下列我市特产中

2、,维生素含量最高的是A金华火腿B义乌红糖C马涧杨梅D永康灰鹅3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A纯碱 Na2CO3 B生石灰 Ca(OH)2 C烧碱 NaOH D食盐 NaCl4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A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C提着小桶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B搬而未起D运动员将杠铃举起后停留了3秒5以下药品保存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保存浓盐酸 B保存固体氢氧化钠 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6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产物是A蛋白质、淀粉、脂肪 B氨基酸、麦芽糖、甘油、脂肪酸C二氧化碳、水、尿素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7某物质不含

3、碳元素和氢元素,它不可能是酸 碱 盐 有机物 中的ABCD8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A B C D9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10两年半的初中生活,同学们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增强了体质。身体也更加高大、壮实了。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身体长高长壮是由于A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B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C只进行同化作用 D只进行异化作用11某阻值为4欧姆的定值电阻,通过的电流为0.

4、5安培,则1分钟内产生的热量是 A2JB30JC60JD120J12经医生确诊某患者为急性炎症,然后对他进行消炎治疗,没过多久就痊愈了,则下面能正确表示他体内白细胞数目变化的图像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白细胞数目) A B C D13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14如图所示,一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小球,由半圆形轨道P点处自由释放,滑行到Q点,P、Q两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5、。有关此球从P点到Q点过程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能逐渐变大B重力势能逐渐变小C前半程动能变大,后半程动能变小D前半程重力势能变大,后半程重力势能变小高温15工业上制取水煤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 H2O = H2 CO。下列对该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水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D生成物氢气具有还原性16如图是用羊角锤撬起钉子的示意图。为了撬起钉子,分别用四个力作用在锤柄的末端,其中最小的力是 AF1 BF2 CF3 DF417如右图所示,甲、乙、丙是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乙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据此判断,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甲乙甲丙

6、甲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丙乙甲18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Na、C1、SO42 BH、Na、NO3、CO32CK、Ba2、OH、SO42 DK、Ag、NO3、C119有些时候,正常发光的电灯会突然变暗,其原因可能是A电灯的额定电压变小 B电灯的实际电压变大 C电灯的额定功率变小 D电灯的实际功率变小20左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右图所示变化关系的是A甲B乙C丙D丁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21乳业新国标自2010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与旧版标准相比,新国标中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下限

7、从2.95克降到2.8克。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引起了“究竟是倒退还是进步”的持续争论。这主要是因为蛋白质是构成 的基本物质。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 。22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其应用十分广泛。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 有关。 钢铁是制造轮船的主要金属材料,船身外通常装上一定数目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以防止腐蚀,该金属块可以选择 (选填“铜块”、“锌块”、“铅块”)。23在“研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中,分别在水平桌面上的C、C 处放置相同的木块,再A、B将两球(mAmB)分别从两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同时释放,观察到B球将木块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运动速

8、度相同的物体, 越大,它的动能越大的结论。用铁锤连续敲打铁块,铁块会变热,是通过 的方式增大物体的内能。无机化合物甲P2O5、MgO酸HCl、H2CO3碱KOH、C2H5OH盐CuSO4、NaHCO324右图是小宇同学对常见化合物的分类整理。甲处应填写的物质类型是 ;小宇同学的分类整理中有一种物质归类错误,这种物质是 。25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严重环境污染。2011年3月1 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冷却系统的故障,导致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该核电站的核反应堆由于地震受

9、损,已经发生核泄漏,造成了严重的 污染。26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4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不计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若物体A匀速运动2s,则拉力F做功为 焦。27右图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生活与部分器官、系统的关系图,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请回答问题:图中表示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此过程被称为 。表示氧气,经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之后,流经肺部的血液中氧气含量 (增加、减少),血液变为动脉血。28小军同学在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时,对一些沉淀物质的颜色产生了兴趣。他发现许多碱的颜色往

10、往与同种金属盐溶液的颜色相同,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氢氧化铜也是蓝色;由于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他猜想氢氧化亚铁也是浅绿色。他在试管里加入少量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发现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通过实验可知,氢氧化亚铁是 色而不是浅绿色。通过查阅资料,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是由于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立即被氧化成氢氧化铁。小军联系到CO2与C的反应,认为FeCl3溶液可以转化为FeCl2溶液。你认为小军的做法应该是在FeCl3溶液中添加单质 (选填“锌”、“铁”或“铜”)。2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L1、L2均标有“6V 3W”字样(设灯丝的电阻

11、不变)。当S1、S2闭合时,灯L1正常发光,它的电阻是 ;则S1闭合、S2断开时,两盏等的总功率是 W。 30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实验: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 时,可以确认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存在。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该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 ;通过以上实验,小华

12、得出结论:样品由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混合而成。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31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某实验小组为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用干燥纯净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所需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A B C D E将上图连接成整套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B E(填写字母)。A装置中实验前混合物质量为2.5g,实验后的剩余固体质量为2.1g,则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某同学用E装置增加的质量来计算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结果会 (选填“偏大”、“偏少”或“不变”)。试管编号123馒头形状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有无唾液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条 件37C水浴保温10分钟加入碘液2滴(注:馒头碎屑表示已经过牙齿咀嚼的;馒头块是未咀嚼的)32某生物小组为了研究“唾液和牙齿咀嚼及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并实施下列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