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季福建惠安岞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9628665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秋季福建惠安岞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秋季福建惠安岞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秋季福建惠安岞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秋季福建惠安岞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秋季福建惠安岞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秋季福建惠安岞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秋季福建惠安岞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封线内不得作答2010年秋季惠安岞港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本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用户名:gxw308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6分) 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fn了。它 曾经使人们惴惴不安, 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xn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一去不fn( ) 曾经( ) 惴惴不安( ) xn香( )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不仅 而且 B因为 所以 C虽

2、然 却 D既 也2、古诗文默写(10分)春蚕到死丝方尽, 。 ,毕竟东流去。商女不知亡国恨, 。 ,青春作伴好还乡。春潮带雨晚来急, 。 知否?知否? 。子曰:“其恕乎! ,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使至塞上中的诗句“ , ”,都很好地体现他“诗中有画”的特点。3、问题探究。(6分)初中毕业前,班级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

3、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2)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明代文学家宋廉,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申,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材料三: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答:材料( )不符合要求。理由: (3)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以“老师,我要对您说”

4、为题,给老师写一封信。下面是三位同学信中正文的开头,你认为哪种开头更好些?为什么? 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了,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 三年来,我与您有过多次交流,但今天我仍有些心里话要对您说。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 4、名著导读。(8分)(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悟空首先打算采取_(行为)达到灭火的目的。(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通过_(方式)实现人生价值,开始了新的生活。(3)“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

5、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怀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这段文字节选自 ,文段中描写的人物是_。(4)用简洁语言把省略部分的情节补写完整。(50字左右)(4分)格列佛被大人国王后买去,得与大人国王相处。终于又回到英国。 二、阅读(60分)(一)阅读马说一文,完成59题。(15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6、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B、策之不以其道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才美不外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骈死于槽枥之间 苛政猛于虎6、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4分)一食或尽粟一石 (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整理借“千里马”

7、的遭遇,寄托了整理 的思想感情。(3分)9、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3分) (二)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完成1014题。(16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

8、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0、文段提出的正确观点是: ,批驳的错误观点是: (4分)11、文中摆出“从古以来”和“现在”的事实,这些事实在议论过程中有何作用?(3分) 12、结合上下文判断,下列句子中“中国人”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B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国人:有自信、不自欺的中国人)

9、C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中国人:所有的中国人)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中国人:指国民党官僚和所谓的“社会名流”) 13、“状元宰相”和“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状元宰相: 地底下: 14、鲁迅的语言饱含感情。请选择恰当的分析项说明下列加点词语分别表达出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A讽刺 B赞颂 C自豪 D愤慨我们从古以来 ( ) 所谓“正史” ( )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 那简直是诬蔑(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3分)访 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

10、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