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性别理论解读女大学生择业观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962302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社会性别理论解读女大学生择业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从社会性别理论解读女大学生择业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从社会性别理论解读女大学生择业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从社会性别理论解读女大学生择业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从社会性别理论解读女大学生择业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社会性别理论解读女大学生择业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社会性别理论解读女大学生择业观(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社会性别理论解读女大学生择业观社会学专业学生 马寅苾 指导教师 戚晓明摘要:择业观是择业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可、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的倾向。大学生择业观主要包括择业理想目标、择业心理动机、择业认知状况、择业价值取向、择业实现途径五个方面,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女大学生择业观形成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对于不同的性别有着固有角色期待和定位;在社会性别的角色分工上,私人领域和公众领域被截然分开;社会文化对性别形象进行控制和规范。关键字:女大学生;择业观;社会性别;刻板印象;性别角色Analysis on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J

2、ob-choosing by Gender Theory Example of Certain High School in Nanjing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Ma Yinmi Tutor Qi XiaomingAbstract:Job-choosing view is a trend that main bodys recognition, evaluation, attitude, method and psychology of choosing certain occupation. College students job-choosing v

3、iews consist of ideal goal of job-choosing, psychological motive of job-choosing, job-choosing cognition, rend of job-choosing value and way of job-choosing realization, which is a complex and dynamic process. The factors which shap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job-choosing views are influenced by the s

4、ocietys fixed expectation towards different sex;The private and the public having been totally separated as for the role division by gender; The control and regulation of social culture to the sexual image. Key wor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job-choosing view;gender;stereotype;gender role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

5、不断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了从“计划分配”逐步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就业步入了以市场来配置人才资源的轨道。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一个最直接的表现是短期内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成倍增加并持续攀升。据统计,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338万人,2006年达到377.5万人,仅一年净增近40万人1,同时女大学生在校人数也在上升。随着就业制度的转换和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并出现了“就业难”问题,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尤为突出。一、 文献回顾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关于大学生

6、择业观的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学者们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突出表现为:(1)人才流动观念增强。(2)自主创业观念增强。(3)择业自主性增强。(4)现实关切程度提高。(5)择业期望值偏高。2而对于大学生在择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者认为: (1)注重物质利益,功利色彩浓重。(2)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倾向严重。(3)依靠不正当的社会关系心态。(4)严重的不良心理:如攀比、自负、自卑、不平衡等。3第二,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择业取向有如下特点:以个人发展为目标, 以经济利益为导向, 以就业地区为考量。4也有学者认为, 由于就业模

7、式由过去的“统包统分”改为现在的“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以及近几年我国高校的逐年扩招导致了大学生毕业总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择业观呈现出这样一些特征: 比如当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主动性明显增强;大学生对毕业就业问题的关注明显超前,534-35等等。第三,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作用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树立正确、适合自身的择业观,对大学生有效、成功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择业观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对大学生择业目标的指导作用。(2)对大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和培养能力的导向作用。(3)对大学生择业认知的过滤作用。(4)对大学生择业行为的动力作用。(5)对大学生择业道德的规范作

8、用。(6)对大学生职业适应的促进作用,等等。537总的看来,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大学生择业观的问题,其他理论视角涉及较少。而且在对择业观进行研究的时候更多地是从大学生这一整体的角度去研究。单纯研究女大学生这一群体择业观的文章较少,从1990年以来也仅有几篇文章是专门研究女大学生的。二、 研究设计(一)概念界定择业观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对于择业目的、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6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它既是大学生职业理

9、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534(二)调查对象的选取本文选取我国东部地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N大学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N大学是一所直属教育部领导的,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全校共有16个院,各类在校生共27902人,其中本科生共19056人,研究生6629人。之所以选择该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南京市作为一个教育现代化进程较快的东部沿海大型城市,其吸引的人才来自全国各地,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学,它和许多同类大学一样,既有文理专业,也有本校的特色专业,因而对

10、其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性;二是该校是笔者本科学习所在地,在数据的获取和结果的分析上,更具有可行性和真实性。因此,选定该校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N大学四年级本科男、女生人数分别为1859人和1815人,性别比接近1:1。人文院、理学院、农学院的男、女生人数分别为103人和127人、79人和54人、72人和60人,性别比也都接近1:1。且三个院的女生都来自全国各地,择业观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当今女大学生的择业观。(三)资料收集方法本文以N大学四年级本科女大学生为研究总体,根据对该校女大学生的整体状况专业差别,分别从人文院、理学院、农学院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各抽取50个样本,分别代表

11、文科、理科和农科的女大学生,构成本次调查的150个样本。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具体方法为:先从各班班长处得到其班级女生的名单,给名单中的每个女生都编上一个号。抽样框编好后,用小纸条分别写上001,002,的号码。把写好不同号码的小纸条放在一个盒子里,搅乱后,随便摸出预定数量的小纸条。之后,按小纸条上的号码找到名单上所对应的同学,然后将问卷发给这些同学。为了保证回收率,笔者于三天后亲自到女生宿舍回收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9份,回收率99%,其中有效问卷147份,占发放问卷的98%。(四)资料分析方法本研

12、究运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三、当前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大学生择业观主要包括择业理想目标、择业心理动机、择业认知状况、择业价值取向、择业实现途径五个方面。择业动机是核心和基础,与其他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影响,形成大学生择业观这一有机整体。535(一)择业理想目标择业理想目标指大学生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对自己将来选择职业做出的想象和设计,是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职业而为自己设定的理想的奋斗目标。女大学生大多都能根据个人及家庭的愿望和实际情况,多渠道多途径地选择直接就业、自主创业、考取国家公务员等就业方式。除了上述直接就业方式外,还有不少毕业生选择考取

13、研究生、出国学习或暂缓就业等曲线就业方式。据本次调查统计,女大学生对毕业后的打算,选择国内深造的占33.3% ,出国留学的占2.0%,去国有大中型企业占16.3%,去三资企业的占23.8%,从事商贸金融、党政管理、科研教学工作的分别占10.2%、6.8%、0.7%,另有2.0%的女大学生选择去乡镇集体企业,这表明毕业生就业已经从被动地等待就业的方式,向主动多元化就业方式转变。(二)择业心理动机大学生的择业总是从一定的心理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这是驱动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择业心理动机产生于职业需要,大学生择业的目的、意义、观念都是奠定在大学生职业需要的基础上的。随着大学生就

14、业制度的逐步改革,女大学生在择业上的自主性或独立意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你认为择业最重要的条件”的调查中,62.6%的毕业生认识到择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是专业学历,只有自身扎实的知识,才是就业的真正竞争力,有18.4%的提到了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而靠运气机遇、熟人关系和相貌气质的分别占13.6%、2.7%和2.7%。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女大学生“铁饭碗”意识逐渐淡化,树立了较强的就业进取精神,职业风险意识正在提高。调查中发现,当女大学生面对以下三种方式时,第一种:不工作,在家;第二种:收入较低,但工作轻松;第三种:收入比第二种高50% ,工作紧张,不努力可能失业;第四种:收入比第二种高1

15、00%,工作很紧张,需全力以赴,不胜任就会被解雇,选择第三种工作的人数明显高于第二、第四种,达到60.5%。这一方面反映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择业风险意识正在女大学生之中形成并突显出来,她们的职业风险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女大学生对风险的承担能力是有限的,她们同样注重工作的稳定性。(三)择业认知状况择业认知状况指的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择业有关事物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大学生的择业认知对选择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择业认知就产生出不同的择业观。当代的女大学生不再盲目追求高薪,会依据自己的自身能力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薪酬。根据本次调查,女大学生对

16、工作第一年的月薪期望排序为:2000-2999元的占52.4%,1000-1999元的占32.0%,3000-3999元的占7.5%,4000-4999元的占5.4%,5000元以上的占2.0%。中位数和众数都为2000-2999元。但从目前市场的大环境看,女大学生的期望薪资高于雇佣单位愿给刚毕业大学生的薪资。(四)择业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以什么态度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和追求。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包括价值目标、地域选择、行业选择、岗位选择、工作条件选择等因素。改革开放后,当代大学生也把关切的目光逐渐移到了现实,投向自身利益。经济收入和自我发展成为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对大多数毕业生而言,个人的发展是就业的基本目标,而是否达到目标又是以薪资福利的高低来衡量,地理位置的选择又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