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6.论单位犯罪制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962115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66.论单位犯罪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166.论单位犯罪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166.论单位犯罪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166.论单位犯罪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166.论单位犯罪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66.论单位犯罪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66.论单位犯罪制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单位犯罪制度学 院: 法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5月23日摘 要传统的自首制度仅运用于自然人犯罪,而理论界对于是否建立单位自首制度也仍然存在着争议,但鉴于我国目前单位犯罪发案率较高的情况, 建立单位自首制度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然而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只在总则中宏观规定了自首制度,而且对于此规定是否适用于单位犯罪在理论界尚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实际中如何具体应用更会出现困难。因为犯罪单位在什么情况下成立自首,具体有哪些类单位自首的情况,都是很难把握的。单位整体意志是认定单位自首的关键,也是区分单位自首与个人自首的一个重要的

2、方法,同时在认定单位犯罪自首时也要注意不应认定的几种情况。认定以后自然要涉及到如何处罚的问题,对于单位犯罪自首的处罚原则主要有双罚制和单罚制。关键词:自首; 理性分析; 单位自首;单位犯罪; 目 录引言 1一、缔约单位自首制度的理性分析1(一)否定说观点 1(二)肯定说观点 2二、单位自首的认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一)单位意志的认定是单位自首的关键3(二)单位自首不同于单位直接责任人员的自首3(三)不能认定为单位自首的几种情况 5三、单位犯罪自首的处罚 6(一)单位犯罪自首的双罚制6(二)单位犯罪自首的单罚制 6结语 7注释 7参考文献论单位犯罪制度 引 言我国于1987 年首次在海关法中确

3、认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1997 年在对刑法的全面修订中, 单位犯罪作为一种与自然人犯罪并列的犯罪种类被正式确立。对于单位的自首问题,从现今对单位犯罪的研究现状来看,司法实践中不多见,而理论上也缺乏探讨,单位犯罪仍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尚需要进行深入的单位自首制度探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能否适用”与“如何适用”的争议。因此,多情形多角度地去审视建立单位犯罪自首制度的理性分析和注意事项,对完善单位犯罪制度刑法规定以及刑法适用,笔者认为是大有裨益的。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的定,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述自己罪行的行为。特别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

4、供述司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与自然人犯的自首一样,单位犯罪自首同样存在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两种自首方式。单位犯罪一般自首是指单位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单位罪行的行为。单位犯罪特别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或正服刑的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单位其他罪行的行为。一、单位犯罪制度的理性分析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单位能否成为自首主体的问题,现行刑法无明确规定,当前刑法理论界持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不同的意见。否定说认为:单位犯罪不能适用自首制度其依据主要有:第一、无论是刑

5、法第67条,还是有关的司法解释,都是以自然人作为自首的主体来加以规定的,“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特别自首也只能适用于自然人而不能适用于单位,而且规定的亲首、余首、代首、陪首等“自首”,也都是针对自然人而言的;第二、自首主观方面的特征是在主观意志的支配下自动投案,具有思维的过程,而单位作为一种拟制的法律人格,本来是没有生命的,其意思表示是通过法定代表人或法人机构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作为无生命特征的单位本身是不具有思维特征,既不可能自动投案也不可能主动交代犯罪事实,因此单位根本不可能实施自首行为,无法认定单位构成自首。第三、“单位犯罪是通过自然人进行的,否定单位可以成立自首并不影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

6、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自首认定。”1第四、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问题,如果承认单位能够成为自首的主体,单位自首后又要如何适用从轻减轻的处罚呢?持肯定说的学者认为,“单位犯罪后,经单位集体或决策机构研究决定投案,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投案,并派有关人员向有关部门投案供述犯罪事实的,即可认定为自首。”2其理论依据主要有:第一、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对现行刑法第67条规定的有关用语做适当的扩张解释,亦即将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释成即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进行弥补。”3理由是“在共同犯罪中,现行刑法典也没有明确规定单位共同犯罪的问题,但通过对现行刑法典第25条中的人作适当的扩张解释,亦即解释成不仅包括自然

7、人还包括单位,我国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早己认可单位犯罪的存在,并认为处理单位共同犯罪于法有据。”4第二,作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作为组织体一般都具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执行机关,有自身独立的意思形成能力和意思表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以单位名义为一定的意思表示,进行具有法律意义的活动。因此,如同自然人自首一样,单位完全可以以自身名义实施自首行为。5第三、单位作为一种法定的犯罪主体,就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接受刑罚处罚,同样也应当享有自首从宽的权利与机会。因为“刑法并无明文规定单位犯罪不可以成立自首,因而其对自首制度的有关规定应对所有犯罪具有普遍的适用效力”

8、。6第四、“刑法并无规定单位犯罪不可以成立自首,因而对自首的有关规定对所有犯罪最具有普遍的适用效力。” 7 “既然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主体就只能是实施犯罪的主体。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等单位。犯罪的单位既然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当然也可以成为自首的主体。” 8第五、单位自首体现了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9 它要求在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统一的基础上去评价犯罪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对于犯罪情况相同的犯罪者,他们有无自首情节说明其人身危险性的不同,那么所应承担的刑事

9、责任也应不同。根据这项原则,对于犯罪后自首的,应从宽处理。对于犯罪情节基本相同的单位,根据其有无自首情节而处以不同的刑罚,可以充分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比较上述两方的观点,笔者以为,否定说认为我国刑法对自首的规定以及刑法条文所使用的表述是与自然人相适应的,与单位很难联系在一起,此种观点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我国刑法将单位己经明确规定为一类犯罪主体,若否认单位自首,那么也就否定了单位可以作为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自首是在犯罪后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忏悔行为。其自首行为应构成单位自首,在处罚上也应从宽,这也是贯彻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就是

10、说,我国刑法设立的影响量刑轻重的量刑情节应平等地适用于自然人和单位。同时,肯定并确立单位自首制度, 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势力,争取绝大多数,感召、激励和促使他们悔过自新,是目前司法实践中惩治单位犯罪、预防单位犯罪、提高诉讼效率的客观需要。因此笔者赞同肯定说的主张,认为单位在现行刑法框架下,可以作为自首的主体,因此刑法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单位自首制度。二、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于单位犯罪自首不同于自然人犯罪自首,在认定单位犯罪自首时,就不能仅以自然人犯罪自首的标准来衡量,因此单位犯罪自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单位意志的认定是单位自首的关键单位自首必须通过单位成员来实施,因此认定单位

11、自首可以参考单位犯罪的相关规定。单位犯罪区别于单位内部成员自然人犯罪之处在于:从本质上看,犯罪行为是否体现了单位意志。单位整体意志不是单位某个自然人成员的个人意志,单位成员自然人的个人意志只有当它反映单位整体意志,为单位批准、默认或许可时方能成为单位的整体意志,整体意志的形成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才能产生。因此,单位意志是指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决策程序做出的,或者由能够代表单位意志的法人代表(主管人员)做出的实施某种行为的意思表示。自然人的行为是否代表了单位的意志,应当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客观表现来认定:第一,单位法人代表的意志表示。这种形式主要存在于实行个人负责制的单位中,如实行首长负责制的行政机

12、关、个体私有企业的所有者等。第二,单位决策机构做出的决定。这种形式主要存在于实行集体领导的单位之中,如股份制公司、非法人团体等。在这类单位里,其决策机构(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按照本单位的议事规则,在协商一致或者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形成的决定即为典型的单位意志表示。第三,单位法人代表(主管人员)或决策机构对单位成员行为的追认。亦即对于单位成员已实施的行为,单位法人代表(主管人员)或决策机构在事后予以认可,承认其为本单位意志的表示或允诺由单位为该成员的行为负责,也应当视为该个体行为为单位意志的表示。此种情形下,可以认为该成员的自首行为代表了单位的自首意志,成立单位自首。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种单位

13、意志表现形式。第四,实施犯罪的自然人属于单位的成员或代理人且为了单位谋取利益。如果是以单位的名义,而其行为又符合单位犯罪的其他要件,就可视为单位犯罪,反之,则不能成立单位犯罪;如果虽然经过单位决策机关或负责人员的批准或追认,但该行为并非为单位谋取利益,而仅仅只是为自然人自己谋取利益,就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二)单位自首不同于单位直接责任人员的自首单位犯罪自首事实上存在两个方面的自首:一方面是代表单位意志的自首,也就是单位自首;另一方面是单位自首下的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个人的自首。单位自首与单位犯罪自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多数情况下单位犯罪自首是单位自首和个人自首的复合。对此加以区分可以

14、在单位成立自首后,解决涉及到单位中哪些人享有自首从宽处罚待遇的问题。在单位犯罪中 ,虽然犯罪主体只有一个,即单位,但受罚的主体却有多个,对单位自首后仍拒绝供认犯罪事实的直接责任人员仍认定自首 ,显然有违自首的本质。单位犯罪自首的成立相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个人自首的成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单位犯罪自首成立后,除非经单位集体或者决策机构决定或者经所有参与实施单位犯罪人员的一致同意投案并如实供述全部罪行,否则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个人的自首效力不及于其他的人员。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区分呢?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具有单位意志的自首(1)法定代表人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行投案并如实供述单位全部罪行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同时能够供认在单位犯罪过程中的自身罪行其他同案犯的全部罪行的,应当认定为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