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60852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A水尤清冽(li) 往来翕忽(x) 觥筹交错(gng) 脱笼之鹄(h)B为坻为屿(ch) 悄怆幽邃(cung) 淫雨霏霏(fi) 曝沙之鸟(p)C怡然不动(y) 浩浩汤汤(tng) 林壑尤美(h) 呷浪之鳞(xi)D俶尔远逝(ch) 薄暮冥冥(mng) 飞沙走砾(l) 瀚海阑干(hn)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走送之 心乐之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朝而往,暮而归 泉香而酒洌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2、是( )(2分)A、玉盘珍羞直万钱 B、百废具兴 C、偕数友出东直 D、属予作文以记之小石潭记选择题阅读(一)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伐竹取道:开辟; 影布石上:散布 B.心乐之:高兴; 鱼可百许头:大约C水尤清冽:特别; 皆若空游:好像 D.明灭可见:或现或隐;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在那里居住。 C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6

3、.下面四个“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其境过清 B卷石底以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以中有足乐者8.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采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B本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C.文中描写小石潭主要扣住“石”字来写,侧面写出了石头的各种姿态。 D作者描写小石潭,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9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第段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多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B本文第段作者采用“定点特写”的描写方法,对鱼儿的描写,极具美感,并使读者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C本

4、文第段作者成功使用比喻手法来形容溪流的形状和小溪两岸的景物,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D本文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借景抒发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岳阳楼记选择题阅读(二)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在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0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胜状:胜景,好景色。B横无

5、际涯:宽阔无边。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2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13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6、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14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D本文的作者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记选择题阅读(二)1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秀:秀美)C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 D颓然乎其间者

7、(颓然:这里形容醉态)16选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A朝而往,暮而归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C水落而石出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17.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A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B野芳发而幽香:野花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C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上,寄托在喝酒上。18选出对“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山峰和路转回来了,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就是醉翁亭。B

8、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亭子凌空架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就是醉翁亭。C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就是醉翁亭。D山峰和路转回来了,有座亭子凌空架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就是醉翁亭。19下列几项都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A文章写了三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B第三段写宴饮之乐,意在夸耀滁地的富足,表明酒宴之丰盛豪华。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D“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寥寥八个字,写出了醉罢晚归的情景

9、。20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如“佳木秀而繁阴”写春,“野芳发而幽香”写夏,“风霜高洁”写秋,“水落而石出”写冬,句句落实,一字不虚。B本文很注意事物的动静变化,其中有景物和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有景物和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有人物和人物的动静对比,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本文时而山色露布卷面,时而水流泻进画幅,时而人情喧于纸上,看似散,其实一点儿都不乱,主要原因就是作者手中有一条线,那就是滁州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乐。D文中善用对偶句描写,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10、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写早,一写晚,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二、解释加点词(10分,每空1分)1、伐竹取道( ) 2、蒙络摇缀( ) 3、四面竹树环合( )4、增其旧制( ) 5、衔远山,吞长江( ) 6、前人之述备矣( )7、浊浪排空( )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云归而岩穴暝( ) 10、颓然乎其间者( )三、根据提示默写下列诗文句子。(10分,每空1分)(1)_,千树万树梨花开。(2)_,雪上空留马行处。(3)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采菊东篱下,_。(5)落红不是无情物,_。(6)春蚕到死丝方尽,_。(7)天街小雨润如酥,_。(8)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11、“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原句回答) (9)生活有悲喜,人生有起伏。我们面对这些悲喜交加、起伏不定的生活应该淡定,泰然处之,就像范仲淹所言: , 。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回答)四、作文(40分)附加题:(10分)(一)哀溺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选自柳河东集)1、按要求完成下面三个小题。(6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乘小船绝湘水

12、 _ 吾腰千钱 _2、翻译下列句子。(2分)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译文:_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2分)答:_(二)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2分)_ _ _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2分)_ _附加题:1、渡 腰中缠着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2、示例:要善于取舍,在金钱于生命之间,生命更重要,因此不能因一件小事而断送性命。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