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知识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59040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病知识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方病知识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方病知识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方病知识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方病知识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病知识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病知识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方病有关知识 1、地方病和地方病学的概念是什么? 地方病:呈地方性发病特点的一类疾病;地方病学:地方病学是研究呈地方性发病特点疾病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和流行规律以及探索有效防治措施的一门学科,它最终任务就是控制地方病。2、地方病的分类及曾纳入我国重点防治管理的地方病有哪些? 地方病按其致病原因可分5类,即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地方性寄生虫病、与特定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和原因未明的地方病。 我国曾纳入重点地方病防治管理的有8种,分别是血吸虫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鼠疫和布鲁氏菌病。目前,血吸虫病、鼠疫和布鲁氏菌病3种疾病已经不被纳入重点地方

2、病防治管理范围。3、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甲肿、地克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地甲肿是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形式,而地克病是碘缺乏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4、地方性甲状腺肿分度和分型标准是什么? 在碘缺乏病防治和监测工作中,触诊法将甲状腺大小分为三度:0度、1度、2度;又将甲状腺肿分为三种类型:弥漫型、结节型、混合型。 分度 0度:头颈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腺看不见、不易摸得着;即使摸得着但不超过受检者的拇指末节。特点:“甲状腺看不见、不易摸得着”。 1度:头颈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

3、腺看不见、但容易摸得着,并超过受检者的拇指末节。特点:“甲状腺看不见、容易摸得着”。另外,甲状腺不超过受检者的拇指末节,但发现结节者也定为1度。 2度:头颈部保持正常位置时,甲状腺清楚可见肿大,其大小超过受检者的拇指末节。特点:“甲状腺看得见、摸得着”。 分型 弥漫型:甲状腺呈均匀肿大,触诊或B超检查未查出结节。 结节型:在甲状腺上可查到一个或多个结节。 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查到一个或多个结节。5、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有几种类型?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使体内摄入

4、过量的氟而引起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还可损伤其它器官。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除上海市、海南省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病区分3种类型,即饮水型、燃煤型、饮茶型。6、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表现为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出现白垩样变(粉笔样白色)、着色(黄色或棕色),严重者出现釉质缺损。氟骨症表现为骨关节疼痛、肢体变形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7、什么是地方性砷中毒?在我国有几种类型? 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

5、、空气、食物摄入过量的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色或/和色素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 在我国有饮水型和燃煤污染性两种类型。8、地方性砷中毒临床分度标准是什么? 地砷病临床分度主要以相对比较特异的皮肤体征为主,结合参考指标进行,为此首先应进行皮肤病变的分级,然后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分度。 地砷病皮肤病变分级 (1)掌跖部皮肤角化 I级掌跖部有肉眼仔细检查可见,或可触及的多个散在的米粒大小的皮肤结节状角化物; II级掌跖部皮肤有较多或较大的明显的丘疹样角化物; III级掌跖部皮肤有广泛的斑块状、条索状等不同形态角化物;或者在掌跖部、手足背有多个较大的疣状物,甚至表面有皲裂、溃疡和出血

6、。 (2)皮肤色素沉着 I级以躯干非暴露部位为主的皮肤颜色稍变深或有对称性散在的颜色较浅的棕色点状色素沉着; II级以躯干非暴露部位为主的皮肤呈灰色或有较多的深浅不同的棕褐色点状色素沉着; III级以躯干非暴露部位为主的皮肤呈灰黑色,或有广泛密集的棕褐色斑点状色素沉着,或有较多深棕黑色、黑色直径1cm左右色素沉着斑块。 (3)皮肤色素脱失 I级以躯干非暴露部位为主的对称性皮肤散在的或针尖大小的色素脱失点; II级以躯干非暴露部位为主的较多皮肤点状色素脱失斑; III级以躯干非暴露部位为主的广泛和密集皮肤色素脱失斑、鲍文氏病、皮肤癌:掌跖角化物出现糜烂、溃疡、疼痛;躯体角化物或色素斑黑变,表面毛

7、糙、糜烂、溃疡、疼痛,及周围皮肤红晕,并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地砷病临床分度 临床分度建立在皮肤病变分级的基础上,一般以皮肤病变为主结合参考指标分为可疑、轻度、中度和重度。 可疑 皮肤仅有I级色素沉着或I级色素脱失斑,或仅在掌跖部皮肤有1、2个米粒大小结节状角化物。在燃煤污染型病区有明显视物不清、味觉减退、食欲差等表现者。 轻度掌跖部皮肤有I级角化,或躯干皮肤同时存在I级色素沉着和I级色素脱失斑。在可疑对象中,如有周围神经损害者,或尿砷、发砷含量明显高于当地非病区正常值者。 中度 掌跖部皮肤角化、躯干皮肤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中有一项为II级者。 重度掌跖部皮肤角化、躯干皮肤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中

8、有一项为III级者。鲍文氏病和皮肤癌,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者。9、什么是大骨节病?临床表现是什么?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对称性、变形性骨关节疾病。大骨节病发病主要在儿童期,发病早期骨关节疼痛,手指弯曲或指末节下垂。大骨节病轻者关节粗大、疼痛、活动受限,重者身材矮小、关节畸形,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终生残疾。10、大骨节病临床分度标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早期:四肢关节尚未增粗,双侧关节疼痛,双侧多发性手指末节下垂,指尖不能触及掌横纹远侧,踝膝等关节疼痛或指间关节有摩擦音。 I度:除早期症状、体征外,双侧手指多发性指间关节增粗,或其他四肢关节增粗,屈伸或旋转范围变小。特点是指间

9、关节增粗,但无短指(趾)、短肢畸形。 II度:除I度症状、体征外,出现短指(趾)畸形及其他关节畸形,并伴有明显四肢肌肉萎缩。特点是短指(趾)畸形,无身材矮小。 III度:除II度症状、体征外,病人身材矮小,短指、短肢畸形显著,成人手小、掌方;四肢关节挛缩严重,肘、腕、踝、膝等关节活动显著受限,出现“鸭行步态”,有关节内游离体的交锁,肌肉高度萎缩,劳动能力极低。特点是身材矮小。11、什么是克山病?临床分型是什么? 克山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地方性心肌病,临床上分四种类型,急型、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该病主要侵犯心肌,表现为心肌的变性、坏死、修复等改变。12、急性克山病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早发

10、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地抢救”是急性克山病的治疗的基本原则。急型克山病治疗的关键是要做到“三早,一就地”,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地静脉推注大剂量维生素C和采取升压、扩容、亚冬眠、纠正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措施,多数病人均能缓解症状。13、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出汗,关节、肌肉疼痛,全身乏力,睾丸肿大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4、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布病的传染源有羊、牛、猪,在我省羊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羊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跛腿。人与人之间不传染。15、预防布病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哪些措施可减少传播感染机会? 对羊群定期进行检疫、

11、免疫、淘汰病羊,是预防布病的主要措施。 下列措施可减少传播感染机会:不要买卖未经检疫的羊;不要直接接触羊流产物;羊只流产物应深埋;接触羊后应立即洗手消毒;不喝生奶、吃生肉;保持环境干净卫生。16、什么是麻风病、麻风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者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麻风病的诊断标准:浅感觉障碍与闭汗;周围神经粗大;皮肤涂片或组织病理中查到麻风杆菌;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变化。一般具备上述二项或二项以上要点,可诊断为麻风病。17、麻风病临床治愈标准是什么? 完成MDT联合化疗的病例,在监测期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且皮肤查菌阳性者

12、等阴性后每3个月查菌1次,连续2次仍为阴性者,以及皮肤查菌阴性者,在活动性症状完全消失后皮肤查菌仍为阴性者则为临床治愈。18、新(复)发麻风病例的登记、报告、复核与监测程序是什么?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在首诊麻风新(复)发病例后,应立即登记和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在2 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按规定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即进行网络直报。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接到麻风病新(

13、复)发病例(含迁入病例)报告后,应及时对病例进行检查确认,填写麻风病新(复)发病人情况登记表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核查情况按季度逐级上报麻风新(复)发病例季度报表,对确诊的新(复)发麻风病例进行治疗和管理。无麻风病新(复)发病例进行零报告。 (3)、流行病学调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在接到麻风病新(复)发病例报告后1周内,派人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病人籍贯、职业、居住地麻风病流行情况、家庭内成员麻风病患病情况、病人临床表现、诊治经过、麻风反应和畸残情况、实验室检测情况等,分析发病因素。 (4)、密切接触者调查:密

14、切接触者主要指病人的家庭成员,但也包括患者的周围邻居和朋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在进行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要对至少3名以上密切接触者调查进行麻风病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询问和检查,填写相关登记表,并注意定期随访检查。 (5)、疫点调查:对新(复)发病人所在的疫点(独立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城镇街道或厂矿、学校)的普通人群进行麻风病调查。基层医务人员经过培训,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下,一同对疫点的全体居民进行逐一体检,筛查可能被传染而发病的遗漏患者,详细登记被查情况,对拒绝检查者和漏查者,将其名单交由村医进行补查。 (6)麻风现症病例监测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对所有现症病例

15、每月1次进行随访检查,检查结果在患者麻风病历的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每例麻风现症病例填写麻风初发病例初诊、现症病例年度随访检查及复发病例登记报告卡,于次年1月将本年度该卡录入数据库,并逐级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对每例麻风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每年进行1次麻风病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询问和检查,并进行相应登记。 (7)麻风病周围神经炎病例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按规定对所有现症病例每月1次进行麻风周围神经的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参见最新版麻风病防治手册,并填写麻风患者畸残记录表;对确诊为麻风周围神经炎的患者,按照麻风周围神经炎治疗方案及时治疗,治疗期间每月随访检查并记录1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应将神经炎监测和处理情况逐级报告上级业务负责单位。 (8)麻风病耐药病例监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机构)如遇可疑耐药监测病例,应及时通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联系,进行耐药监测。19、什么是鼠疫?其传播途径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