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装订版本)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585637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装订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珠海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装订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珠海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装订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珠海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装订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珠海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装订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海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装订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装订版本)(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珠海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委托单位: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编制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编制时间:二一一年八月2目 录第一章 成就与环境1一、“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1(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三)农业产业化经营迅速发展2(四)农业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3(五)农业国内外合作领域不断扩大4(六)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4(七)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5二、“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环境6(一)发展机遇7(二)面临挑战9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一)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11(二)坚持保障供给的原则12(三)坚持

2、改革创新的原则12(四)坚持统筹城乡的原则12三、发展目标13(一)总体目标13(二)主要目标13第三章 主要任务17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17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园区化,发展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17三、完善农业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8四、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促进收入持续快速增长18五、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幸福农村建设进程19第四章 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和重大建设工程20一、产业发展20(一)渔业20(二)种植业21(三)畜牧业22(四)农产品加工物流业23(五)生态旅游农业24二、区域布局24(一)东部转型区25(二)西部开发区25(三)海洋试验区27

3、三、重大建设工程27(一)农田水利建设工程27(二)标准鱼塘整治工程28(三)现代农业装备工程29(四)优势特色产业工程29(五)现代农业园区工程30(六)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工程30(七)动植物疫病防控工程31(八)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程31(九)农产品物流与信息服务工程32(十)对外农业合作与交流工程32(十一)新型农村居民培育工程33(十二)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工程33(十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34(十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35(十五)扶贫开发工程35第五章 保障措施36一、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36二、大力推进农村改革进程37三、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39四、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4

4、1五、强化农业农村法制保障42六、创新规划组织实施机制43I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珠海市农业农村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珠海市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珠海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为主旋律,围绕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转变发展方式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深入分析珠海市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深刻认识“十二五”发展环境的基础上,

5、编制本规划。第一章 成就与环境一、“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多重挑战,珠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农业产值快速增长,生态农业全省领先,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面貌逐步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7.62亿元,比2005年增长70.62%,年均增长11.28%;农业增加值32.90亿元,比2005年增长61.67%,年均增长10.08%,均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

6、高“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0.75亿元,建设现代标准农田2.5万亩,标准渔塘7.4万亩;累计完成投资11.47亿元,大力推进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完成堤围加固114.3公里,重建水闸37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效益不断提高,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6.61万亩,产值10.01亿元,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10万亩,总产量4.18万吨;甘蔗种植面积1.33万亩,产量9.64万吨;蔬菜产量14.73万吨;水果产量12.11万吨。单位面积耕地产值年均递增15.99%。(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稳固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逐步建成以水产、花卉、观光休闲农业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

7、产业体系。2010年,珠海市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农业服务业由2005年的18.04:12.83:63.34:5.42调整为17.38:16.79:55.3: 10.4。花卉产业不断升级,逐步发展成为珠江口西岸最大的花卉苗木市场之一,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畜牧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2010年肉类产量4.51万吨,比2005年增产1.91万吨,年均增长11.65%;水产业继续占据“半壁江山”,2010年养殖面积51.62万亩,产量19.72万吨,比2005年增加3.82万吨,年均增长4.4%;以观光休闲农业为代表的农业服务业蓬勃发展,产值年均增长26.76%。(三)农业

8、产业化经营迅速发展构建以“两园一区”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初见成效,斗门北部生态农业园和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稳步推进。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52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为1家和10家,企业全年销售收入总额达44亿元,出口创汇总额4000多万美元,实现净利润总额2.5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6家,入社成员近2000人,辐射带动农户6000多户。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和名优农产品比率大幅度提升,全市共有无公害生产基地23个,其中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5个,水产品无公害养殖基地1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16个;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1

9、2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农业品牌带动效果显著,共有14个农业类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6个农业类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白蕉海鲈”被认定为珠海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蕉镇通过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专家组评审,获评为“中国海鲈之乡”。(四)农业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贡献率和良种覆盖率分别为50%、55%和85%,达到全省先进水平;珠海市农科中心获得“全国十大农业科技名园”的殊荣。积极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红火蚁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检验检疫,避免了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建立禽类动物及其产品标志制度。以珠海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

10、试中心为平台,各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站为支点,农贸批发市场、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点为延伸,形成三级监督检验网络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编制珠海市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总体规划(2011-2020),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保护青山绿水。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机安全监管。2010年全市农业机械化总动力由达到20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22.2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水产养殖机械覆盖率达到75%,位于全省前列。(五)农业国内外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农业区域合作方式不断深入,合作方式日趋多样,合作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2月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在西部地区设立广东省第一个台湾农民

11、创业园,截至2010年底,共吸引21家企业落户,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引进50多种台湾特色优质果蔬品种,核心区已初具规模,成为目前发展较好的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定期举办珠海农业经贸洽谈会,在生产、流通、扩大出口等方面加强与港澳台、东南亚以及我国各省区之间的区域合作,2009年签约总金额达到3.36亿元。2010年举办珠海市农超对接洽谈会,共有10家超市、11家专业合作社和30多家企业参加了对接活动。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与湖北省开展跨区域合作方式,实行产地与口岸检验检疫联动,保障对港澳优质农产品供应。(六)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2009年起,水稻补贴由每亩

12、20元增加到100元,并在全省率先对玉米、番薯和马铃薯实行每亩50元的补贴。2010年累计落实种粮各项补贴总额1803万元,受惠农户23000多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720万元,受惠农户3252户;发放国家渔用柴油补贴3496.6万元,拨付1900多艘渔船减船补贴。农村居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收入构成发生积极变化,工资性收入增加到50%以上。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87元,比2005年增长45.1%,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7.7%,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七)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按照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财政体制、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六个一体化”,大力统筹城

13、乡发展。2010年,累计投入1.65亿万元,开展农村水改、沼气池工程,改造农村危桥6座,完成农村公路25.9公里,建设整村推进示范村。城乡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免学费高中教育。实施“大病统筹救助,中病医疗保险,小病治疗免费”的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区域内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并做到低保资金100由银行发放。完成了121个集医疗、康复、计生、食品安全“四位一体”的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募集社会捐款将近1亿元;对市内34个经济欠发达村,19个革命老区村、4400多户贫困户落实帮扶资金4940万元,帮扶项目144个。全市行政村在基本实现

14、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自然村延伸;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村”建设等农村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今后的农业农村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整合各种资源和要素,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城乡、东西部发展差距。三是坚持珠海特色

15、,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重点发展健康水产、特色蔬菜、名优水果、特色花卉、有机稻米、休闲旅游等生态农业。四是坚持发挥地域优势,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从台湾等地引进优新品种技术,为港澳、东南亚等市场提供优质的果蔬、水产、畜牧等鲜活农产品和花卉等高端消费品。五是坚持转变作风,不断提升主动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农业农村政策的宣传,加强对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监管和服务,完善农业科技信息等服务网络,真心诚意为农民为实事,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二、“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珠海市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迎来新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环境的激烈挑战以及自身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其中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是做好“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一)发展机遇1中央和省、市各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继2004年以来,中央1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