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马汉的海权论及其影响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ed Thayer Mahan, 1840-1914)是美国海军学 院院长、海军少将、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他以历史学家的理性和军事学家的 智慧深入研究了17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期的世界海洋战争,写成了《海权 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书,正式提出被西方资产阶级奉为经典的“海权” 理论这一理论成为推动十九世纪末及二十世纪初美国海外扩张的理论基础,并 为以后美国历届政府推行对外政策和制订战争计划、谋求世界霸权地位产生了重 要影响和指导作用马汉通过对近代欧洲海上争霸史,特别是 17、18 世纪英国崛起的历史进行 研究后,首次明确提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 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之务 他认为,海洋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财富,从战略角度看,海洋的商业利用价值与军 事控制价值是不可分割的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 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从权 力基础来看,马汉认为一国海权的发展受制于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 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征、政府性质等六项基本因素的影响。
马汉也强 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 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他非常重视海战的作用,认为制海权只有同敌 国海军进行大规模决战才能真正获得他认为海上交通线是支持海上作战 的生命线,能否保持稳定的交通运输,对于海战的胜负起着重要作用,是 不容忽视的因素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控制加勒比海、中 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再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进一步与列强共同利用 东南亚与中国的海洋利益马汉同其他人一样,其言论充满着强烈的帝国扩张主义色彩,直接为 美国国家利益及战略考虑服务他认为,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应该同寻求 战领国外市场的机会相结合,美国的剩余产品要跨越新的“边疆”——海 洋——寻求市场,这种经济扩张过程必然会导致国家间冲突甚至战争,因 此,美国应该拥有强大的海军作为其海外扩张的保证他的“海权”理论 顺应并推动了美国国内谋求占领海外经济市场、寻找商业机会的扩张战略 的需要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是以马汉理论为 基础直到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部署都以马汉理论为原形马汉的海权论对日后各国政府的政策影响甚大,西方各国纷纷传播, 奉为珍宝。
它对英国海军后来的改组与强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直接 刺激了德国和日本的扩建海军计划,马汉的海权论在世界各国传播的同时,也经过日本传到了中国,对中 国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中国人形成了自己初步的海权思想但是, 其一,由于晚清时期,经由日人或留学生群体翻译的海权论不完整、不准 确,导致中国人认识水平普遍较低其二,关于海权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 少数知识分子、海外留学生和为数不多的官员之间,只是在一些精英阶层 中循环传播,而清廷统治者及大多数官员并没有接触这一理论,马汉的海 权论并没有在中国普及其三,晚清海权论传入中国的时机, 恰是清政府 处于风雨摇曳之中,变法、革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清政府此时的重点 在于如何消弭社会矛盾,苟延残喘,自然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来关心制 海权和打扮海军之类的问题第四,根据海权理论来重建中国海军,需要 大量的经费,而这对于当时几经赔款、囊中羞涩的清政府来说,始终是一 个巨大的障碍因此,晚清政府并没有将海权论用于指导海军建设,国内 高涨的革命形势令国人应接不暇,人们对海权论的热情很快就被政治改革 的热情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