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水意境的古诗词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57907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山水意境的古诗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山水意境的古诗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山水意境的古诗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山水意境的古诗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山水意境的古诗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山水意境的古诗词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风格以淡远为主,意 境悠远,词气闲淡;但也不乏雄浑壮阔、飘逸洒脱的诗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诗人穿过寺中竹 林小路,来到幽深的后院,见“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 来为人称颂的名句,它的妙处不在于词藻与描摹的惊人,而在于构思造意的优美,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其 影响虽不如上两句广泛,亦备受人们推崇。“悦”和“空”都是使动用法,艮口“使悦”、使空”。诗人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使得 鸟儿更在愉悦;那澄澈幽深的小谭中倒映着

2、自己的身影,诗人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 荡涤无存。他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了尘世的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 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这一联的巧妙之处在于警策,它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 长,旨在发人深思,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作者在写山光水色之中融入了自己出世 之意,禅意极浓。在这种环境和心境之下,诗人觉得人世间所有的、声音都消失 了,只有悠扬而宏亮钟磬之音,缭绕不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 这两句是描绘山村自然风光的名句,写景中寓含哲理,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 境,忽又出现转机。渡荆门送别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

3、荒流”两句描写的是李白初次出蜀渡过荆门一带所见之景,形象地描绘出长 江两岸特有的景色,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中的地理变化。李白生长在蜀 地,见惯了崇山峻岭,当他首次见到广袤无际的平原时,心中是充满新鲜感的。他 看到两岸的青山逐渐地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低平广阔的原野,刹那间他的心胸都 开阔了很多。他远望长江,只见江水滔滔,奔涌而去,仿佛流向了荒漠辽远的原 野,他心胸更加豁然开朗。着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变换情 景真实地表现出来。这两句的镜头感极强,不仅将静止的山岭描摹出运动的效果, 给人以流动感;还把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以及江天辽阔高远的特点都真切地表现出 来。后句着一“入

4、”字,写出了长江气势的博大,力透纸背,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 丈豪情,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天门山位于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 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李白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 回”,描写的就是天门山这种夹江对峙,江水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诗人想 象丰富,称长江冲撞开了“天门”,而使之成为东西两座山,形象地展现出了楚江 巨大的力量。“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句写足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第三句承首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末句承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 点醒“望”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静止在一个地方望天门山的,

5、否则,两岸的青山 便相对而立,并不会产生“相对出”的动态感。只有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才能看 到两岸的青山向自己靠近以至扑面而来的情景。一个“出”字不但逼真地再现了诗 人在舟行过程中所见的青山特有的动态,还表露出诗人心中的新鲜喜悦之感,更暗 示了青山的多情好客,富有人情味。末句传神地描绘出诗人乘风破浪,靠近天门山 的情景,同时也体现出诗人欣赏名山胜景,目不暇接的情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 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登金陵凤凰台是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凤凰台位 于南京市秦淮区长干里西北侧凤台山上。相传南朝时有三只状似孔雀的大鸟一一凤 凰,集于此地,“音声谐和”,招来大群鸟

6、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出百鸟朝凤的盛 世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将百鸟翔集之地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后的山上 筑台,名凤凰台。诗的首联写的就是这个传说,作者连用了三个“凤”字,却显重 复,反而使得音韵和谐,极其优美。作者如今再登凤凰台却是“凤去台空江自 流”,不禁起了历史的兴衰之感。诗人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 也一去不复返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 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由抒情转为写景。诗人并没有一直 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而是把目光投射到了眼前的山河。只见,三峰并列,南 北相连,在云

7、雾之中,若隐若现,如落青天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 江水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河流。“半落青天外”把三山半隐半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 处,正是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中分白鹭洲”则把长江与白鹭洲的地理形 势描写的十分真切。这两句气象壮丽,境界阔大,表现出自然力量的雄大,把历史 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尾联转为抒情,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关心,对政治的担忧,意旨尤为深远。更 多有关水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开篇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 岳上摩天”,气势磅礴,一横一纵,把北方中原代表性的山河形胜展现出来

8、,鲜明 突兀,发人深省。“五千仞岳”中的“岳”应指华山,因黄河与华山此时都在金人 占领区内。“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周制八尺为一仞,汉制则为七尺。这里说华 山高五千仞,并言其“上摩天”,极写华山的挺拔高峻特点,气象森严。“三万里 河”中的“河”指的是黄河,说它“三万里”,亦是夸大之辞,极言黄河之长。这 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用“三万里”、“五千仞”两个巨大的数目词把祖 国这奇伟壮丽的山河,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入”、“摩”二字, 使本来看似静止的高山黄河,刻画得雄伟壮丽,充满蓬勃朝气。而这三万里的黄 河、五千仞的华山正是美丽祖国的标志,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就是这样的 大

9、好河山,却被敌军占领,眼见收复无望,作者无比痛心。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 结合的名作。“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三句,作为全曲的开篇, 先描写雄伟险要的形势,生动形象。作者途经潼关,看到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 聚,潼关处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潼关外的黄河,像发怒似的汹涌澎湃,波浪滔 天。一“聚”字化静为动,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的气势,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 感;一 “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写出了波涛的汹涌 澎湃。“山河表里潼关路”句,写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 要,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上文说过,山水诗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风格淡远、诗境空明,如王维的终南 山、汉江临泛、登河北城楼作,以及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宿立公 房,还有常建的宿王昌龄旧居等等,本篇所选诗词并非都属于山水诗的范 畴,故不再单独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