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21694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95754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放射学2169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介入放射学2169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介入放射学2169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介入放射学2169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介入放射学2169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入放射学2169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放射学2169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介入放射学简介seldi nger技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美国著名放射学家 Margulis于1967年首先提出,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由临床影像医学与临床微创医学相结合的 医学边缘学科,它是在临床影像医学(X-ray、CT、MR B-us等)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细微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或采集活体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等。介入放射学以其微创性、并 发症少、疗效好等特点而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介入发展介入放射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控索过程,是人们长期 同疾病斗

2、争的经验总结。其发展简史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早期探索阶段1896年,Hasher、Morton在Roentgen发现X线不久,即开始用石膏作造影剂 进行尸体动脉造影。1910年,Franck和Alwens进行狗、兔的动脉造影试验。1923年,Berberic使用溴化锶注入人体血管进行造影,同年,Sicard和Forestier用碘罂子油作静脉造影。1924年,Brook用50%勺碘化钠作人体股动脉造影。1929年,Werner Frossmann成功将导管从自己的上臂静脉插入右心房,首创心 导管造影术,并因此获得诺贝医学奖。1941年,Farinas采用股动脉切开插管作腹主动脉造影。1951年

3、,Bierman用手术暴露人体颈总动脉和肱动脉的方法作选择性内脏动脉 造影,并进行了第一次动脉灌注化疗。Seldi nger 技术的出现1953年,Seld in ger首创了经皮动脉穿刺,导丝引导下动脉插管造影技术,由 于该法操作简单、损伤小、无需缝合血管,完全替代了以往手术切开暴露血管的方法,因而 很快被广泛采用,成为现代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介入放射学的成熟和发展阶段1962年,Newton首先采用栓塞血管的方法治疗脊椎血管瘤。1963年,Nusbaum采用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消化道出血获得成功。1964年,Dotter使用同轴导管技术,为一例下肢坏疽的妇女进行血管成形术 获得成

4、功,樗着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的开始。1965年,Sano用导管进行脑部动静脉畸形栓塞获得成功。1967年,Porstman采用非外科手术方法堵闭动脉导管。1974年,Gruntizg发明双腔球囊导管进行血管成形术。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介入诊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介入诊疗手段的不断 完善和扩充、介入医生手术操作的不断规范和提高,介入放射学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独 立的临床专业学科。在我国开展以来的近20年时间里,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诊疗效果日益确切和提高,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信赖和欢迎。在一部分有条件的三 甲医院,介入放射学已成为独立的临床科室,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作用。Seld

5、i nger 微创穿刺技术Selingger s技术是放射介入学中的一种技术方法。是由Seld in ger设计的循导引钢丝插入导管,使经皮穿刺法成为简便安全的动脉造影术的一 种方法,因此而得名。3-5mm,用扪及动脉搏动,确定动脉或静脉穿刺部位。用尖角解剖刀刺开皮肤 血管钳进入皮肤切口对皮下组织做钝性分离。穿刺针纵轴与皮肤夹角呈 30-45度斜行进针,刺入血管前壁。 拨出针芯可见回血或稍退针鞘可见回血,证实已刺中血管。向针鞘内插入导丝至血管腔内,插入足够长度的导丝后退出针鞘。 压迫血管穿刺点,将带有扩张管的鞘管沿导丝旋转插入血管。拨出导丝和扩张管,鞘管留置于血管腔内。经鞘管支臂注入肝素生理盐

6、水,防止鞘管内血栓形成。至此,一个血管通道已建立,手术者可藉此通道进行各种介入插管操作。介入放射学的范围有学者把介入放射学的历史追溯到古埃及人用芦苇管导尿,把胃双重造影、膝关节造影及一些简单的穿刺技术也包容在介入放时学的范畴,但多数学者以为介入放射学是以医学影象学引导下的导管诊断和治疗技术为特征的 ,并将其分为血管性介入放射技术和非 血管性介入放射技术两大类:(1)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心脏瓣膜成形、血管支架、房问隔切开、溶栓治疗、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动脉导管未闭栓塞、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痿与血管瘤栓塞治疗、下腔静脉过滤器、

7、TIPSS、血管再建、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栓塞与药物灌注、动脉内照射、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化疗、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血管作用性药物及酒精等灌注。其它方面:包括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与激素失衡的治疗。(2)经皮活检胸部:包括肺、心内、胸膜、纵隔、胸壁等的肿块或病理组织。腹部:包括腹内肿块、肝(经腹或经颈)。腹膜后肿块、胰、淋巴结、肾、肾上腺。肌肉骨骼:包括四肢、头颅、脊柱、肋、胸等骨骼以及软组织肿块。其它:包括甲状腺、乳房、眼眶。(3)抽吸引流脓肿:包行肺、肝、腹(隔下或肝下)、腹膜后。襄肿:包括肾、肝、胰腺假襄肿、乳房,甲状腺。胆道引流。肾造口。(4)其它取

8、石:包括泌尿道、道胆取异物。腔内治疗:包括肾襄肿、肝襄肿、骨襄肿、嗜伊红肉芽肿、脓肿。刷检:包括肺、泌尿道、胆道、胃肠道。肠扭转的压力整复。肠套叠的压力整复。总之,凡在影象诊断仪器指导下所作的经皮导管治疗技术,以及经皮穿刺或插管后注入造影剂作诊断的技术都应属介入放射学范畴。由于介入放射学范围教广,新的器械和介入方法不断的产生, 根据不同的器械和学科的发展情况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借助超声学 引导的诊疗技术在国内已自成门类,发展成为介入超声学。内镜的介入治疗也有很大的发 展,逐渐形成内镜介入治疗学。另外,介入放射学在一些学科里发展较快 ,已成明显的优势, 基本形成了一种较为独立的学科治疗学,如神经介

9、入放射学、心脏介入放射学。必要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成像设备、专用器械(导管导丝等)、高压注射器、监护设备、消毒 设备、消毒包等。这里主要介绍成像设备和高压注射器,专用器械如导管导丝等见相应的章 节。成像设备:介入放射学的成像设备一般为X光机,也可以为 B超、CT和MRI等成像设备。其作用是为介入治疗提供影像学指引。当然最好为实时的影像指引。如血管造影 是在透_视引导下,把导管插入相应的靶血管内注射造成影剂,以X线快速摄影将在血管内流动的造影剂、分布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显示出来。造影术者必须熟悉X线机等成像设备及附属设备的性能,掌握各部位造影要求,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血管造影需用的X线机性能取决于造影的

10、部位和要求。动脉造影尤其是大动脉造影,由于血流量大而流速快,要求快速连续摄片,所以X线机须容量大、性能高,一般至 少需500mA的X线机。同时还需有与DSA采集系统或快速成换片器、高压注射器相连接的自 动控制系统。血管造影床要求不仅能上能下,还能左、右、高、低、前、后各方向移动。影像增强器电视透_视的出现使透_视无需在暗室下进行,并可为遥控、磁带录 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供方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 )的基本原理是电子计算机将血管造影的X线影像信息经过数字化处减影处理,再转换成血管图像。它可减少造影剂用量,消除影响血管 图像的

11、一切不必要的重叠结构阴影。随着计算机和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DSA成像技术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一般的血管机均有1024X1024的分辨率,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较旧的血管机没有 DSA只有快速连续换片装置。较常用的有自动换片及电影 摄影两大类。(1 )自动快速连续摄片装置:应用快速连续换片装链条,然后拉动片匣进行 换片,最快每秒可摄2张,最多可摄片812张;胶片移动式自动换片装置,结构比较复杂, 调换X胶片、卷片或单片散装在换片机内用电动机械方式快速换片。每秒可达612张,单相一次可摄片50张,双相一次可摄片100张,有程序选择控制器,可按需要调节速度及间 隔时间。(2)电影摄影装置:利用影像增强

12、器和光学仪器结合,以电影摄影的方法将增强 荧光影像拍摄下来。用电影胶卷以每秒2525幅的速度摄片。其优点是影像质量高,可随意调节放映速度,不仅可观察形态改变的全貌,而且有利于功能研究。在动脉造影特别是大动脉造影或较大的动静脉痿病变造影,要求在短时间内注 入大量造影剂,才不被血液释,获得良好的造影片,所以必须借助于高压注射器。高压注射 造影剂流速一般要求达到1525ml/s,同时要求的启动开关与 X线摄像装置联动。高压注射器有两种基本类型:气压式和电动式高压注射器。目前多用电动式高压注射器,新型的高压 注射器设有电动抽液、分级注液、同步曝光、超压和定量保护及报警系统等,使用方便安全。方便操作的无

13、菌环境介入放射操作室应该够大,方便操作同时可减少散射线。介入操作需要在无菌 的环境下进行。所以应该有相应的消毒制度,定期清扫消毒,预防感染。每次穿刺插管结束 后要及时清扫。根据空气细菌培养结果制定操作室的消毒次数。一般每天一次。无菌的操作 技术应和有菌的操作分开进行,如只有一个操作间不能分开则应先作无菌操作后作有菌的操 作。如先行血管插管诊疗再行脓肿穿刺。常用的介入放射室消毒的方法有如下几种:紫外线照射法:紫外线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能引起细菌死亡或失去繁殖力。室内空气消毒按每 1015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1只,一般照射3040min,必 要时可延长。但紫外线穿透力很差,消毒不彻底,

14、它对部分机件如塑料等有加速老化的作用 : 应用时应注意保护。过氧乙酸:室内消毒用 20%溶液,每0.75g/m2,密闭房间,加热蒸发 1小时; 或用2%溶液8ml/m3,经电动喷雾后闭房间 30min。洗必泰:为难溶于水的白色粉未,毒性及刺激性小,能杀灭除结核杆菌和芽胞菌以外的细菌和真菌。方法是术前用0.1 %的溶液喷雾12次,每次数分钟。甲酚皂溶液:本品能杀灭多种细菌。包括绿脓杆菌和结核杆菌,但对芽胞菌作 用弱。常用25%的溶液擦拭消毒手术间的门窗和地面。甲醛:消毒作用较强,能杀灭细菌、病毒、真菌和芽胞菌,用3640%的甲醛,按1820ml/m3加热水10m1再加入氧化剂高锰酸钾 910g或

15、漂白粉1216g,使其气化, 密闭手术间46h后,通风换气。专用空气净化消毒机:集活性炭吸附、静电消毒、臭氧消毒和负离子发生器等 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消毒工具。根据操作间的大小选择不同功率的产品。为了保证操作间的无菌环境,首先应保证清洁,消毒应选用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如地面消毒用甲酚皂溶液,空气消毒用消毒机结合紫外线等。造影剂及造影反应造影剂(又称对比剂,contrastmedia)是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血管、体腔的显示。造影剂种类多样,目前用于介入放射学的造影剂多为含 碘制剂。自1924年美国的Brooks用50%的碘化钠成功地作了第一例股动脉造影以来,与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一样,造影剂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作为理想的造影剂应具备如下特点:(1 )造影成分含量高(2)合成简单产量高(3)体内外稳定性好(4)具有无限的水溶性 (5)粘稠度低(6)无生物活性。、造影剂发展与分类碘造影剂的产生与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Larsen(sterling-winthrop公司)禾口 Lan-gacker(ScheringAG)同时发现了三碘苯-著名的泛影酸(AmidotrezoicAcid ),由此产生的各类造影剂至今仍在广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