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专题讲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56971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专题讲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专题讲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专题讲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专题讲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专题讲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专题讲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专题讲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三、我们对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基本理解 我们对开发课程资源,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1、对课本资源的深层开发 课程开发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对各种资源的融通开发。而开发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也是比较简单的一项是就现有的课本内的资源的开发。说起来,这项工作是比较简单的,然而在现实之中,这项工作也并非那么容易,关键的问题是,老师要对所执教的内容有着十分精深的了解,甚至于十分深入的理解,同时还要能融会贯通。 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教师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功能,可以扩展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使教材成为

2、例子。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典范,其内容包罗万象,所展示的信息量非常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阅读策略。因为语文教材精选了许多文学名著和科普读物,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能把语文课程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比如教学在仙台一课,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教学景阳冈,可在课外指导阅读水浒(节选)等。这种互相迁移的阅读教学方法即可以让学生扩展知识,又能超越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充分挖掘课文以外的阅读材料,使课文成为扩大学生阅读量的“源头”、“活水”。 课堂教学中语文课文

3、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深层次去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激发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教学卢沟桥的狮子可让学生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教学蛇与庄稼、只有一个地球、太阳等这类课文可激发学生阅读相关科普知识方面的读物;教学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英雄故事,了解中国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有些课文可以把作者的生平事迹写成材料展示给学生阅读,如月光曲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贝多芬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等方面的资料。 具体来讲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经之途: (1)文章内容的感知 应该说,对于文章的感

4、知也不是一件难事,对于一位具有正规科班毕业水平的老师而言,在正常情况下感知一篇文章的微言大义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有不少老师对于文章的内容把握往往不甚得法。 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如何入手去解读一篇文章。特别是对一些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稍微具有点新意的作品,他们往往就不知道从何入手了。而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是教师们阅读知识的欠缺。实际上也是教师们自身修养欠缺的表现。也就是说老师们对于文章的解读,往往仅仅出于直观感觉,而不是理性的思考。一篇新课文拿到手,他们以为自己找到了读书的方法了,其实,他们的作法连基本的阅读的常识的要求都不够。最近一段时间,网上对小学语文

5、课文争论比较多,就说明,对课文的理解可能遇到了一个单一与多元,传统与现代,等等方面的问题。老师往往按照教参来教,而教参往往可能只有一个理解,而现实可能有多个理解而没有被老师发现,或者采纳。一旦考试,又只给一种理解,这就造成社会上的理解与教学中的理解的差异,形成矛盾。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老师解读文本往往习惯于也只能擅长于从的角度去解读,而不能,也不会从宏观的角度去解读,至于新课标所要求的从整体的角度去感知教材,往往无所适从,这都是问题。 (2)语言文学的积累 有一位语文教师出身的校长,在听一位老师讲课之时,该老师的课上得十分花哨,听课教师都说上得好,但在课下该校长学生“吃了一顿便饭”的“便”字

6、作何讲时,同学们大多回答不出来,即使有的学生回答了,也仅仅回答的“方便,便当”,而没有想到是“平常自在”的意思。该校长于是慨叹,原来今天的语文课教学根本不是从语文的需要本身出发去讲课了,而完全是为了讲课而讲课。像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是数不胜数的。 许多老师讲课的目标不是为了将真正的语文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上课。或者有的老师也知道语文课应该更多地体会语文的特色,但是由于他自己对于什么是语文课也一知半解,于是只好囫囵吞枣,盲人摸象一般进行教学。 真正的好的语文课是应该充分考虑语文的实质的,比如学生的书写是否过关了,学生是否能通过自己去查阅字典辞书,结合课堂学习,积累更

7、多的语言文字数量,比如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并且能不在老师的帮助下阅读更多的更好的古今作品,而且对这些作品能进行合理的深入的理解。比如至少是不害怕写作文,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还能写出自己也都比较满意的作文,优秀的学生甚至能养成借助语言文字表达自我意识的习惯。 而对于这些方面的能力,老师是完全可以从课本中生成的。我们曾经呼一位老师讲王冕一课,他只将课文中规定的 6 个生词进行了讲解,而实际上,课文中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生字生词,他都忽略不计。经过我们的启发,她才真正感到,原来这些生字生词可能比规定的还有值得学习。这都是开发不足造成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在不同的作家的笔下,其遣词造句

8、的风格也是那样的不同。比如朱自清的用词,清新亮丽,风格自然贴切,而鲁迅的用词则具有明显的沉郁顿挫的特色,总之显得很沉闷,但是表达的语意却是十分深厚。 类此问题都是我们要注意的。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光靠教学参考显然不能达成其目的,还需要语文教师对全部教材及其内涵有着比较深厚的理解,还需要老师们能从教材之中建立自己的“语文体系”以及“语文教学体系”。 (3)篇章结构的理解 表面上看对于篇章结构的理解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非是开头过渡结尾这样的模式。其实这里面所包含的内涵也是十分深刻的。只是取决于语文教师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假如语文教师要从简单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那么,任何文章都可以用“开头”“中间”

9、“结尾”这三个雷打不动的模式来设计文章的结构。然而,假如我们要深入地分析每一篇文章的结构,我们会发现,“开头”“中间”“结尾”仅仅是文章的表面特征。几乎可以说,每一篇文章的开头方式都是与众不同的。文章在体现行文结构的一般模式,即“开头中间结尾”之时,往往都会有着作者自己不同的追求,因而文章的行文结构大相异趣。 比如,我多次听老师讲梅花魂一课,但总是感觉老师们没有理解课文的内在结构,讲的只是文章的表面结构: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

10、星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叫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手叫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来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

11、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到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

12、早的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

13、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所以,我们的初衷是,老师一定要透过文章结构的表现现象去理解更多的内涵。从而为我所用。 (4)表达与交流的训练 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口语与交际的功能。但是不能不说,这一标准的初衷良好而实践起来殊为其难。原因是什么?当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应试教育的比例还很大。比如目前的

14、教学体系还没有能够较好的建立。比如授课的老师理解不够深入。其教授的方式方法不够灵活等等。而其中以后二者的情况是最为普遍的。 以课程标准的理想而论,如果能单独设立口语交际课程当然是最好的。然而,当这门课程还处于筚路蓝缕的状况之时,因简就陋的方式无疑是最为适合的。比如老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契机进行与口语交际相关的训练。有的老师进行课前三分钟的表达训练。有的老师利用演讲会等方式进行训练,这些都是比较不错的训练。然而,据我们所知,老师们对于利用课文资源直接进行训练的比例并不大。 也就是说,许多老师以为要完成口语训练非经过十分正式的课程不可。要有正式的教材,要有专门的课程,要通过正式的口语考试或检测等等

15、,否则不能完成。其实这完全是教师的一种误会。只是由于老师们对于口语教学的理解过于偏狭了。固然有这种课程是比较好的,但是,假如这样的条件不具备是否就意味着口语交际课程不进行了呢?显然这不符合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优秀的老师所要故的工作是利用现有一切资源,有效地开发现在的课程。 也就是说,在我们现有的课程教材之中,让学生思考讨论发言的机会多的是,关键是看我们老师有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者的意识。如果有这个意识,那么,任何时候都有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的机会。任何问题也都有可能成为学生训练口语交际的材料。 当然,让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也不能中介一言堂,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全体参

16、与,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展学生。 2、课外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们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仅仅限于课本之内,而课本之外也是一个很大的天地,只有课内课外合并开发的课程才有可能是科学的课程。然而,据我们对 50 份教学设计进行统计的结果看来,老师的课程开展意识却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的。 从表面上看,教学似乎只与学科内容相关联,其实,教学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简单的展示而已。它当然有着表面的东西,即学科方面的内容;而其实有着更为重要的,即隐性的内容,即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教学的课程开发理念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堂好的课,当然是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关联。而教学设计的核心既应包含表面的东西,而更应包含隐性的一切,特别是课程理念方面的内容。为了了解教师们在课程理念修养方面的情况,我们从 04 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