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教育精品)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9549983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教育精品)(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题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1. 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 )( )2. 解释加点的词(1)世隶耕( ) (2)未尝识书具( )(3)借旁近与之(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稍稍宾客其父( ) (6)余闻之也久( )(7)从先人在家( ) (8)受之天也( )(9)卒之为众人( )( ) (10)今夫不受之天( )(11)泯然众人矣( ) (1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13)称前世之闻( ) (14)或以钱币丐之(( )3. 解释下列多义词。 父利其然也( ) 贤于材人远也( ) A、然 B、于 于舅家见之 ( ) 泯然众人矣( ) 环谒于邑人 ( )4. 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3、是(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5. 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1)父异焉()(2)稍稍宾客其父()(3)父利其然也()(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5)邑人奇之()6. 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7.翻译下列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4)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8.根据文章回答以下问题(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2)是什么原因造成方

4、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4)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6)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1)谓:_(2)当涂:_(3)辞:_

5、(4)以:_(5)务:_(6)岂:_ (7)治经:_(8)博士:_(9)但:_ (10)当:_(11)涉猎:_(12)见:_ (13)孰若:_(14)乃:_(15)及:_ (16)过:_(17)论议:_(18)更:_ (19)何:_(20)之:_(21)遂:_ (22)拜:_(23)而:_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并解释其意(1)卿今当涂掌事( ) (2)孤常读书(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语气词并解释其意(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并写出它的古意和今意( ) ( ) (

6、 ) ( )5.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其意(1)_(2)_6.翻译下列句子(1)蒙辞以军中多务。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7.结合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用原文回答)_(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_(3)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_(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

7、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三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