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批准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952579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5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批准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批准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批准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批准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批准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批准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批准稿(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Overhaul specification for main pump set of large and middle sized pumping station 江苏省地方标准 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检修方式、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13 大修准备34 机组解体45 部件检修86 安装质量167 机组安装208 电气试验279 试运行和交接验收28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泵站主机组大修报告格式及内容29参考文献45前 言为规范和加强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根据江苏省农业地方标

2、准制定计划的要求,编制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本规程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编写。本规程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规程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程1 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的检修方式、检修周期、检修项目、大修准备、机组解体、部件检修、安装质量、机组安装、电气试验和试运行等内容。1.2 本规程适用于下列供排水泵站主机组: 水泵叶轮直径900mm及以上或单机功率300kW及以

3、上的轴流泵、混流泵、斜流泵; 水泵进口直径500mm及以上或单机功率500kW及以上的离心泵。小型泵站机组可参照执行。特殊类型机组可参照本规程,并按有关制造商标准执行。1.3 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泵站主机组的大修。小修和临时检修参照执行。1.4 泵站主机组检修除应贯彻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备制造商的特殊要求。1.5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2 检修方式、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2.1.1 主机组检修一般分为定期检查、小修和大修三种方式。2.1.2 主机组定期检查是根据机组运行的时间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设备存在的缺陷和异常情况,为确定机组检修性质提供依据

4、,并对设备进行相应的维护。定期检查通常安排在汛前、汛后和按计划安排的时间进行。2.1.3 主机组小修是根据机组运行情况及定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不拆卸整个机组和较复杂部件的情况下,重点处理一些部件的缺陷,从而延长机组的运行寿命。机组小修一般与定期检查结合或设备产生应小修的运行故障时进行。2.1.4 主机组大修是对机组进行全面解体、检查和处理,更换损坏件,更新易损件,修补磨损件,对机组的同轴度、摆度、垂直度(水平)、高程、中心、间隙等进行重新调整,消除机组运行过程中的重大缺陷,恢复机组各项指标。主机组大修通常分一般性大修和扩大性大修。2.2 检修周期2.2.1 主机组检修周期应根据机组的技术状况

5、和零件的磨损、腐蚀、老化程度以及运行维护条件确定,可按表1的规定进行,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推后。表1 主机组检修周期检修类别检修周期a运行时间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定期检查0.503 000了解设备状况,发现设备缺陷和异常情况,进行常规维护。汛前和汛后。小修11 0005 000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保证设备完好率。汛前或汛后及故障时。大修3 63 00020 000一般性大修或扩大性大修,进行机组解体、检修、安装、试验、试运行,验收交付使用。按照周期列入年度计划。2.2.2 主机组运行中发生以下情况应立即进行大修: 发生烧瓦现象; 主电动机线圈内部绝缘击穿; 其它需要通过大修才能排除的故障。2

6、.3 检修项目2.3.1 定期检查主要项目2.3.1.1 水泵部分应包括: 叶片、叶轮室的汽蚀情况和泥沙磨损情况; 叶片与叶轮室间的间隙; 叶轮法兰、叶片、主轴联轴法兰的漏油、渗油情况; 密封的磨损程度及漏水量测定; 填料密封漏水及轴颈磨损情况; 对油润滑水泵导轴承的润滑油取样化验,并观测油位; 水泵导轴承磨损情况,测量轴承间隙; 地脚螺栓、连接螺栓、销钉等应无松动; 测温及液位信号等装置; 润滑水管、滤清器、回水管等淤塞情况; 液压调节机构的漏油量,叶片角度对应情况; 机械调节机构油位和动作灵活情况,叶片角度对应情况; 齿轮变速箱油位、油质、密封和冷却系统; 联轴器连接情况。2.3.1.2

7、电动机部分应包括: 上、下油槽润滑油油位,并取样化验; 机架连接螺栓、基础螺栓应无松动; 冷却器外观应无渗漏; 集电环和电刷磨损情况; 制动器、液压减载系统应无渗漏,制动块应能自动复归; 测温装置指示应正确; 油、气、水系统各管路接头应严密,无渗漏; 轴承、受油器的绝缘情况; 电动机轴承应无甩油现象; 电动机干燥装置应完好。2.3.2 小修的主要项目2.3.2.1 水泵部分应包括: 叶片漏油处理,更换密封件,更换润滑油; 水泵主轴填料密封、水泵导轴承密封更换和处理; 油润滑水泵导轴承解体,清理油箱、油盆,更换润滑油; 水润滑水泵导轴承的更换和处理; 叶片调节机构轴承的更换及安装调整; 受油器上

8、操作油管的内、外油管处理; 半调节水泵叶片角度的调整; 液位信号器及测温装置的检修; 导水帽、导水圈等过流部件的更换和处理。2.3.2.2 电动机部分应包括: 冷却器的检修; 上、下油槽的处理、换油; 集电环的加工处理; 制动器和液压减载系统的检修; 轴瓦间隙及磨损情况检查。2.3.3 大修的主要项目2.3.3.1 一般性大修应包括: 小修的全部内容; 叶片、叶轮室的汽蚀处理; 泵轴轴颈磨损的处理; 受油器分解、清理,轴瓦、内外油管磨损的处理,绝缘部分损坏的检查处理; 叶轮的解体、检查和处理,叶轮的油压试验; 电动机轴承的检修和处理,电动机轴瓦的研刮; 电动机定、转子绕组的绝缘维护; 电动机集

9、电环和电刷的处理或更换; 冷却器的检查、检修和试验; 液压调节机构上、中、下操作油管的检查处理和试验; 机械调节机构解体检查处理; 制动器和液压减载系统的解体检查处理; 机组的同轴度、轴线摆度、垂直度(水平)、中心、各部分间隙及磁场中心的测量调整; 油、气、水系统检查、处理及试验; 传动机构的检修和处理; 测温元器件的检修和处理。2.3.3.2 扩大性大修应包括: 一般性大修的所有内容; 磁极线圈或定子线圈损坏的检修更换; 叶轮的静平衡试验。3 大修准备3.1 主机组大修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组织、查阅资料、编制计划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3.2 大修前应成立大修组织机构,配备工种齐全的技术骨干和其他检

10、修人员,明确分工和职责。3.3 大修前应通过查阅技术档案,了解主机组运行状况,主要内容应包括: 运行情况记录; 历年检查保养维修记录和故障记录; 上次大修总结报告和技术档案; 近年汛前、汛后检查的试验记录; 近年泵站主厂房及主机组基础的垂直位移观测记录; 机组图纸和与检修有关的机组技术资料。3.4 编制大修施工组织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 机组基本情况,大修的原因和性质; 检修进度计划; 检修人员组织及具体分工; 检修场地布置; 关键部件的检修方案及主要检修工艺; 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施工记录、各道工序检验要求; 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措施; 试验与试运行; 主要施工机具、备品备件、材料明细表; 大修

11、经费预算。3.5 注意事项应包括: 机组大修的场地布置。在考虑各部件的吊放位置时,除需考虑各部件的外部尺寸,安排合适的吊放位置外,还应根据部件的重量,考虑地面承载能力及对检修工作面和交叉作业是否影响; 机组大修时,应有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工作,落实安全措施。如工作票制度,检查各种脚手架、安全网、遮栏、工作台、起重工具、吊具、行车等,重要起吊设备应按规定试验; 检修现场应备足消防器材,现场使用明火必须按规定进行和有专人监护; 临时照明应采用安全照明,移动电气设备的使用应符合有关安全使用规定; 对大修中所需的专用工具、支架等应预先准备和制作,需要运出站外修理的部件应事先准备搬运工具和联系加工单位,避

12、免机组解体后停工待料,影响机组大修进度; 检修期间应做好流道排水设备的检查和保养,加强排水值班,防止大修期间水泵层进水; 如在汛期进行大修,施工组织计划中的安全措施还应有相应的防汛应急预案。4 机组解体4.1 一般要求4.1.1 机组解体的顺序应按先外后内,先电机后水泵,先部件后零件的程序原则进行。4.1.2 各连接部件拆卸前,应查对原位置记号或编号,如不清楚应重新做好标记,确定相对方位,使重新安装后能保持原配合状态。拆卸应有记录,总装时按记录安装。4.1.3 零部件拆卸时,应先拆销钉,后拆螺栓。4.1.4 螺栓应按部位集中涂油或浸在油内存放,防止丢失、锈蚀。4.1.5 零件加工面不应敲打或碰

13、伤,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清洗后的零部件应分类存放,各精密加工面,如镜板面等,应擦干并涂防锈油,表面覆盖毛毡;其它零部件要用干净木板或橡胶垫垫好,避免碰伤,上面用布或毛巾盖好,防止灰尘杂质侵入;大件存放应用木方或其它物件垫好,避免损坏零部件的加工面或地面。4.1.6 零部件清洗时,宜用专用清洗剂清洗,周边不应有零碎杂物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严禁火种。4.1.7 螺栓拆卸时宜用套筒板手、梅花扳手、开口扳手和专用板手,不宜采用活动扳手和规格不符的工具。锈蚀严重的螺栓拆卸时,不应强行扳扭,可先用松锈剂、煤油或柴油浸润,然后用手锤从不同方位轻敲,使其受振松动后再行拆卸。精制螺栓拆卸时,不能用手锤直接敲打,

14、应加垫铜棒或硬木。4.1.8 各零部件除结合面和摩擦面外,应清理干净,涂防锈漆。油槽及充油容器内壁应涂耐油漆。4.1.9 各管道或孔洞口,应用木塞或盖板封堵,压力管道应加封盖,防止异物进入或介质泄漏。4.1.10 清洗剂、废油应回收并妥善处理,不应造成污染和浪费。4.1.11 部件起吊前,应对起吊器具进行详细检查,核算允许载荷,并试吊以确保安全。4.1.12 机组解体过程中,应注意原始资料的搜集,对原始数据必须认真测量、记录、检查和分析。 机组解体中应收集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 间隙的测量记录,包括轴瓦间隙、水泵叶片与叶轮室径向间隙,空气间隙等; 叶片、叶轮室汽蚀情况的测量记录,包括汽蚀破坏的方位、区域、程度等,严重的应绘图和拍照存档; 磨损件的测量记录,包括轴瓦的磨损、轴颈的磨损、密封件的磨损等,对磨损的方位、程度详细记录; 固定部件同轴度、垂直度(水平)和机组关键部件高程的测量记录; 转动轴线的摆度、垂直度(水平)的测量记录; 电动机磁场中心的测量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