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测评 (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52578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测评 (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测评 (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测评 (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测评 (新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测评 (新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测评 (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测评 (新版)北师大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D.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2.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2 kg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50 cmC.一同学正常步行时的速度可达3 m/s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3.(2017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中考)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4.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中所示

2、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熔化,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D.先蒸发,后沸腾5.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6.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7.(2017四川内江中考)下图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

3、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8.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兔子的平均

4、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9.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白玉是一种比热容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10.身高160 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A.教室宽5臂展,约8 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B.教室长10步幅,约30 m(步幅:走路时,两

5、脚尖之间的距离)C.课桌长4拃,约2.8 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 c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11.在湖边散步的小明惊奇地发现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他所看到的是空中小鸟的(选填“实”或“虚”)像,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水中的“小鸟”将(选填“靠近”或“远离”)水面。12.使用托盘天平前必要的操作有:A.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B.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应为(填字母代号)。13.(1)如图甲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cm。(2)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14.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

6、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15.小明身高1.76 m,位于平面镜前3 m处,像与小明的距离是m,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 m,小明在镜中的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6 m。三、作图与实验(16题6分,17题7分,18题16分,19题8分,共37分)16.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17.

7、如图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画出:(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18.测量物质的密度。(1)小林在实验室测盐水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80 g,上图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及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盐水的体积,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g,体积为cm3,盐水的密度为kg/m3。(2)小林很想知道西瓜的密度有多大,就和妈妈去市场买回几个小西瓜,并用上图中的物品以及足量的水和细绳进行了测量,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请你补充完整,并

8、设计实验表格。用体重秤测出一个西瓜的质量m1。将水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体重秤测出其质量m2。将西瓜用细绳捆好后慢慢浸没在水中(没有水溢出),在水面处作标记,然后将西瓜取出并,用体重秤测出此时它的质量m3。19.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施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

9、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距离较长长短响度较响较响弱四、计算题(20题10分,21题12分,共22分)20.空心砖在建筑施工中广泛使用。如图,质量为3.6 kg的某型号空心砖,空心部分占总体积的40%。(1)砖材料的密度是多少?(2)生产一块空心砖将比同规格实心砖节约多少材料?(3)使用空心砖的好处有哪些?(说出两条即可)21.五一期间,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某路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 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 k

10、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 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 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 km/h,最高限速120 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才不会违规,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参考答案期末测评1.A解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气体中最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物体振动得越快

11、,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就越高,故C错;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只能通过无线电波通话,故D错;疏松多孔的物质能够吸收声音,故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能减弱噪声,A对。2.A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物理教科书的宽度约为20cm,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m/s,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因而选项B、C、D中的估测都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个苹果的质量为200g左右。因此选项A正确。3.A解析: 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正确;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B错误;放大镜的使用、铅笔在水中折断都是光的折射现象,C、D错误。4.A解析: 太阳照射海水后,海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蒸馏

12、器内放出热量,液化为水滴,再收集后成为淡水,所以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5.A解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与物体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因此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其质量和体积都变小了,但密度大小不变。6.B解析: 控制噪声有三条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手机调到无声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7.A解析: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两个纸

13、杯间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固体棉线传播的,故C错误;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做该实验不能成功,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故D错误。8.D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记住平均速度的定义,要弄清平均速度中的路程是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时间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9.B解析: 水不可能自动“生”成,一定是由其他形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也不是空气液化而成,因为空气要液化,温度要低到零下一百多摄氏度。10.A解析: 教室的宽一般接近10m,故8m符合生活实际,故A正确;教室的长度一般在15m左右,达不到30m,故B错误;单人课桌长在1m以内,双人课桌长在1.5m 左右,不会达到2.8m,故C错误;

14、物理课本厚约1cm,达不到10cm,故D错误。11.解析: 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在水中飞翔的小鸟实际上是小鸟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到水面的距离与小鸟到水面的距离始终相等,所以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水中的小鸟的虚像也会远离水面。答案: 虚远离12.解析: 天平的使用是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移游码,调平衡。答案: CAB13.解析: (1)由题图甲可知,直尺的分度值为 1mm,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其读数为在 2.832.87 之间的某一数字;(2)由题图乙可知,温度计对应的刻度在“零下”,故其读数为-14。答案: (1)2.86(在2.832.87 之间的某一数字)(2)-1414.解析: 水蒸气的密度小,上升到蒸笼的最上端,在最上端液化放热,所以最上端的馒头先熟。答案: 液化放出上汽化吸热15.解析: 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到物体的距离相等,所以像与小明的距离是6m,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m,小明在镜中的像仍等于1.76m。答案: 6等于16.解析: 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光源S的像的位置,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答案: 见解析17.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A1在水中的像A1,A1点也是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连接人眼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