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952549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364215)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中心小学 周继章Tel:13806992736【内容提要】遵守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校抓紧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对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并提出从“五抓”对农村小学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主题词】德育 调查报告 农村 社会公德 中小学生一、调查目的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道德之核、道德之基、美德之本

2、,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全民素质水准的重要标志。社会公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群众的切实利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因此,遵守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校抓紧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但目前社会公德存在着滑波的现象,青少年学生道德行为状况令人十分担扰,而农村又是个广阔的天地,为此,笔者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社会公

3、德状况,从中分析得出规律,目的有利于农村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的放矢地对农村小学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水平,共同遵守社会公德规范,树社会新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调查方法(一)问卷法。笔者向中学发放问卷50份,小学60份,收回有效卷104份。为了消除学生顾虑,笔者亲自到班上进行发放问卷,并反复交代了调查目的,告诉学生不必署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二)座谈法。这次调查共召开学生座谈会三次,座谈按调查提纲进行,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内容及结果如下:序号试 题题 项人数百分比1考数学时,剩下一题而草稿纸不够了,你会:在

4、手上演算6562.5%在桌上演算2927.9%在试卷边缘演算109.6%2晚自修时,教室里面电灯突然熄灭,有几个同学大叫,你也会大叫吗?不会6461.6%会76.7%有时会,有时不会3331.7%3上课时,课桌上很脏,你撕了张纸擦干净后,你的习惯是:顺手扔在地上98.65%先放在抽屉,下课后再扔到垃圾桶里9591.35%4你在教室内发现纸屑或痰迹,会怎么想或怎么做?反正有别人清理87.7%装着没看见1918.3%动手清理777455当有人在你旁边吐痰时,你认为很自然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2019.2%可耻、不讲卫生8480.8%6当你在拥挤的车上,你抢到了座位,而在你旁边却站着一位老人,这时你

5、会怎么想或怎么做。同样花钱买票,别人不让,我也不让54.8%让是应让,但自己起着怪难受2524%立即让座7471.2%7当别人踩着你的脚,并又强词夺理地骂你,你会:对骂1413.5%不还口,躲开3331.7%指出对方这是不礼貌行5754.8%为8你和朋友约好第二天在新华书店门口相见并去买书,可出门时天下起大雨来,你怎么想或怎么做?照样去5855.8%改天再去3432.7%不知怎么办1211.5%9购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这时心理很高兴,不还给售货员2019.2%主动把多找的钱还给售货员2019.2%序号试 题题 项人数百分比10一个小偷正在偷陌生人的钱包,恰好被你看见,你会怎么想或怎

6、么做?装着没看见,少去管闲事1312.5%马上喊抓小偷6461.5%过后告诉被偷的人2726%10假设被偷的是你熟悉的人,如同学、朋友等,你会:马上制止小偷行为7774%还是睁一眼,闭一眼1615.4%过后告知1110.6%11“老实人吃亏”你认为这句话对吗?对3230.8%不对7269.2%11你喜欢和老实人交朋友吗?喜欢9490.4%不喜欢109.6%12你在路上拾到十元钱,周围又没有人知道,你会怎么想或怎么做?心理很高兴,拿去买自已心爱的东西1716.3%交给父母亲1918.3%等等有无失主来找,没6865.4%有的话,交给老师13你从小到大有没有拜过菩萨从来没有1514.4%小时候有,

7、现在没有6259.6%现在有时候还有2726%14假设你的父母和邻居小孩的父母有仇恨,没有来往,那么你和邻居小孩子们关系是也没有来往76.7%照样来往8379.8%小时候没有来往,现在有1413.5%从调查结果表中不难看见,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社会公德总体状况呈现较好趋势,主要表现在:(一)能遵守公共卫生。对“上课时,课桌上很脏,你撕了张纸擦干净后的习惯”有91.4%的学生能做到“先放在抽屉里,下课后再扔到垃圾桶里。”事实也是如此,笔者到所调查的学校看到操场上、教室里都很少有学生乱扔的纸屑,也很少看到学生乱吐痰的现象。有些学校在公共场所中放有痰盂,学生在吐痰时能自觉吐进痰盂里。又如“当有人在你旁边

8、吐痰时,有80.8%的同学能认为这种行为是“可耻,不讲卫生。”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公共卫生意识较强,并能付诸于行动之中。(二)具有较好的公共交往道德。人们在公共交往中,必须彼此尊重,互廉互让,为人正直,诚实可信等,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比如“购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有80.8%的学生会“主动把多找的钱还给售货员。”你和朋友约好第二天在新华书店门口碰面,一起去买书,可第二天出门时,天下起大雨来,有55.8%的同学认为应该照样去。在座谈会上,同学们也谈到这方面的问题,都认为作为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为人正直、忠于诺言、说话算数的品质,才能被人尊重,并列举了许多实例来说明这点,他们还强调说在人与

9、人之间应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在调查中也表明这点,有69.2%的学生认为“老实人吃亏”这句话不对,有90.4%的学生喜欢和老实人交朋友。所以,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其他人交往之间,都表现出农村那种纯朴、真挚、正直、守信等良好的传统美德。(三)具有良好的公共生活道德。农村邻里之间的同学相安和睦,在学校、在家里都能表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经常一起游戏,玩乐气氛浓厚,也不会因为父母和邻居小孩子的父母不和而相仇恨,不来往,调查问卷中这项有79.8%的学生与邻居小孩子照样来往,笔者生活在农村,目睹着农村小孩子在公共生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四)公共场所道德方面也表现较好。调查显示,“晚自修时,

10、教室里面电灯突然熄灭,有几个同学大叫”,但有61.5%的同学不会随声附和,大声喧哗,同学之间打架斗殴的现象也较少发生。在座谈会上也了解到,同学们能爱护公共财产,更谈不上盗窃公共财产或霸占公共财物,倒有不少同学还会主动地修理被损坏的桌凳等,表现出农村学生爱劳动的习惯,有着较好的道德行为品质。但是,在调查结果表中也显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道德知行存在脱节。农村中小学生有90.5%的学生都存在这种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道德动机基本正确,由于意志力不强形成言行不一,如“当你在拥挤的车上,你抢到了座位,而在你旁边却站着一位老人”,有95.2%的同学都认为应当让座

11、,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并非如此。笔者在任教期间经常坐车来往于山区公路上,碰到学生让座给老人的事情极为少见。第二种是因为不良的道德认识或情感动机,而引起不良的道德行为。由于老师或集体的压力而说假话,言行不一。第三种是道德认识基本正确,由于未掌握相应的道德行为方式,而缺乏实际的道德行为。如“当别人踩着你的脚,并又强词夺理地骂你”,还有42.2%的同学,会采取对骂或躲开的方式,并不采用指出对方是不礼貌的正确道德行为方式。第四种是道德认识正确,但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人伯信念,因而关键时刻无法做到。如“小偷正在偷陌生人的钱包,恰好被你看见”,虽有61.5%的学生认为应“马上(喊)抓小偷”但在实际中做到这点的却少

12、得可怜,大多还是“睁一眼、闭一眼”免得“沾火星”的思想。(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由于独生子女逐渐增多,个别家庭教育的不当,以“我”为中心、骄惯、自私,以致缺乏社会责任感已成为相当数量学生的通病。在座谈会中了解到,在学校、班集体生活中,对参加集体劳动、值日劳动和公益劳动时,不是自己值日或没有安排给自己任务时,能主动自觉参加劳动的极为少见。(三)道德规范弱化。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学生在文明礼貌行为规范方面,不尽人意,讲粗话,讲脏话的事时为常见,普遍缺少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举止缺乏文雅。同时,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一种对“陌生”他人的偏见,认为对熟人应较为尊重、讲礼貌、以诚相待,给予帮助,而对陌生人

13、却较差。调查中也发现:小偷偷钱,学生采取(喊)抓小偷的行为,对熟人与对陌生人要高出14个百分点,这说明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有两套的行为规范准则,对熟人与陌生人采取有区别的应付态度。在拾金不昧方面也做得较差。“你在路上拾到十元钱,周围又没有人知道”,有34.6%的同学占为已有,但实际比例远不如此。(四)道德评价模糊。许多农村中小学对一些道德观念、道德概念的认知和判断存在着许多困惑与矛盾,对社会上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具有的道德价值难以判定或判断,崇尚实惠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在学生中有所滋长,部分学生认为“当前社会道德标准混乱,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已很难说清楚。”有的则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法制不健全

14、,老实人总是吃亏”,调查中还有30.8%的学生都认为“老实人吃亏”这句话是对的。还有“你从小到大有没有拜过菩萨”,85.6%的学生有过,认为拜菩萨并不是一件坏事,现在各地到处都有寺庙,家家户户都有香炉,逢年过节,寺庙里的备火特别旺,拜菩萨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有的同学在每次考试前都要拜菩萨,希望能考个好成绩。在校园里摘花、随地吐痰等也有19.2%的学生认为“很自然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考数学时剩下一题而草稿纸不够了”,有27.9%的学生选择在桌子上演算。笔者在进一步深入检查课桌上有无字迹时,却发现无一张桌子没有字迹。所有这些道德行为在很多学生眼里并非是不文明、不道德的事。综合看来,农村中小学在道德观念上取向、正确与谬误常常交叉并在,导致道德评价的模糊性和矛盾性。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当前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公德面貌总体是好的。对道德的态度、认识、行为和价值选择,80.5%以上的学生是积极进取的,道德情感是健康的,主流方面保留了社会为本位的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体现了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较扎实的功底和东方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以及农村纯朴、善良、勤劳等方面美德,中小学学生已具备了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的良好基础。但也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遵守社会公德时缺乏自觉性,某些不良习惯行为还依然存在,距离文明社会的要求相差较远。(二)建议: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