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单元计划及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949377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单元计划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二单元计划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二单元计划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二单元计划及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单元计划及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单元计划及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软式排球单元教学计划第一次课重点:培养兴趣难点:创编好玩、简单游戏教学目标:1、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更多的学生来真心的参与到玩球中来。 2、学会利用羽毛球场地开展游戏球类活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健身方法。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内容选择:自创趣味游戏练习;分组比赛。主要策略:本次课教师不拿软式排球来上课,而选用接近玩具有弹性更轻便的胶皮球,这样学生更能有玩的轻松、愉快感觉。在玩球过程中鼓励学生创编简单的游戏活动,拓展思维。并利用比赛来让学生尝试锻炼乐趣和成功喜悦,为接下来的软式排球学习打下好的基础。第二次课重点:手臂伸直,夹紧难点:击球部位教学目标:1、通过在玩中

2、对软式排球的接触,发展学生参与软式排球活动的兴趣和爱好。2、 学生了解软式排球的基本垫球技术,增加球感,学会软式排球游戏的一到两种方法,了解软式排球具有健身、娱乐作用。3、 学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探究式学习,指导学生垫球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4、培养学生互帮互学、认真好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内容选择:利用游戏学习垫球技术;蚂蚁搬家(搬运接力跑) 主要策略:本次课主要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来开展教学,首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拓展思维,利用自编游戏活动引入到本次课要学习的垫球技术上来,自垫球练习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采用同质分组和友情分组相结合的方法。 “垫球入圈”过关更能

3、调动起学生的练习热情,之后有先过关的同学帮助没能过关的同学完成撞关,让有一定能力的同学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蚂蚁搬家”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身体素质、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等多方面的锻炼。使学生都能够尝试锻炼乐趣和成功喜悦。第三次课重点:强化正确动作难点:自垫球的控球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垫球的基本动作及动作要领。 2、强化动作练习,掌握基本动作。多数人自垫球能达到10次以上 3、培养合作和尊重、关爱身边伙伴的意识。内容选择:自垫球练习; 分组练习。主要策略: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及掌握动作情况,相应增加练习难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练习内容,如:自垫球练习小组;围圈互垫球练习小组;比赛小组等,学

4、生自愿参加到各小组中去。如果觉得自己的技术有提高了还可以到上一组,反之,认为跟不上的也可退到下一组。教师则要巡回指导。第四次课重点:掌握垫球动作难点:全身协调用力教学目标:1、基本掌握垫球动作,了解动作要领。 2、学会隔网垫球,多数学生能够轻松的把球垫过网。 3、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内容选择:隔网对垫球;自由分组比赛。主要策略:利用羽毛球场地及羽毛球网高简化比赛规则,来组织趣味教学比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按学生掌握技术情况或自愿结成小组,进行小比赛。第五次课重点:同伴间的合作 难点:合理安排各项工作 教学目标: 1、体会组织比赛的过程和同伴间的亲密合作。 2、学会软

5、式排球游戏及简单规则的教学比赛,并体会到软式排球的魅力所在。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的能力。内容选择:简单规则的教学比赛。主要策略:课前教师在每个班中指定23人为本班的组织者,让她们去计划本次比赛,并给予一定的指导,上课时教师讲明要求就放手让两个班的组织者来组织比赛,教师巡回观察,及时给予帮助,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本次课的教学比赛工作。 教案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新课标指出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倡导自主,互学互助,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健身方法,掌握更多健身知识。养成会运动、爱运动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

6、的基础。因此,在本次课的设计中突出了身体锻炼的实践性和培养学生竞争、对抗与合作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准备活动入手就进入软式排球的主题。设计思路:本课一开始就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情景和营造热烈活跃的练习氛围,从而产生了对本课的浓厚兴趣、学习欲望和跃跃欲试的心态,让学生自创自编玩球法,并鼓励简单、好玩、与众不同的软球游戏。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大舞台,尽情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想、研讨、实践、拓展能力。自由发挥的玩,起到了身心起动的作用,学生充分调动起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垫球学习做好准备。“垫球入圈”的游戏很有挑战性,随着一个个难关闯过,让学生在学练中都

7、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蚂蚁搬家”是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任务并不难,但每一次搬运都要经过这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的手,随着比赛激烈地进行,合作和团队精神会得到升华,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他们会为自己、为同学而高兴地欢呼和呐喊。在一系列紧张刺激的闯关、比赛结束后,同学们进入放松阶段,在优美、轻盈的音乐伴奏下;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不管动作模仿如何,边学边做,身心得到放松。教材分析:软式排球运动属于休闲体育,它具有趣味性强、易学的特点。软式排球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更能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使之更生活化。本课以软排双手下手垫球为基本内容, 这是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在玩中对软式排球的接触,发

8、展学生参与软式排球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并了解基本动作要领;组织方法的思考:1、 从趣味教学着手,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一项练习都和游戏相结合,让学生总在一个愉快的心情里进行体育活动和学习。2、 练习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友情分组或同质分组相结合。这大大提高了练习效果,同学间更能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共同实现学习目标。3、音乐伴奏,肢体语言对学生实施美育。体育与健康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在玩中对软式排球的接触,发展学生参与软式排球活动的兴趣和爱好。2、 学生学会软式排球的垫球技术,增加球感,学会软式排球游戏的一到两种方法,了解软式排球具有健身、娱乐作用。3、 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探究

9、式学习,指导学生对垫球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4、培养学生互帮互学、认真好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课题 软式排球垫球内容玩球 - 双手垫球 - 蚂蚁搬家课序课的内容教师主导学生活动组织时间收心引趣1、集合整队2、师生问好3、宣布内容教师在场地内学生一人一球,集中在教师周围。 J 2自创玩球法:学生发挥各自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自编、自创、自选各种各式玩球活动(如:抛、抢、拍球等)1、教师提示引导2、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3、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动作,进行展示。1、仔细听讲2、自主练习3、集体练习要求: 开动想象 敢于创新 大胆表现场地内分散练习6技能发展双手垫球:1、

10、讲解、示范动作2、 学生自垫练习3、 游戏:垫球入圈4、 “垫球入圈”升级赛:共有五个圈,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从大圈的第一关开始,垫到圈内的同学进入第二关,依次类推,先过第五关为胜利者。重点:手臂伸直、夹紧难点:击球部位1、 教师出示挂图2、 解、示范垫球手型和击球部位3、 尝试自垫: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4、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如何能准确的把球垫入圈中”。5、 教师参与到“垫球入圈”的活动中。6、教师提议互帮互助,过关的同学帮助未过关的同学顺利过关。1、 听讲解,看示范,模仿手型和击球部位2、 自垫球练习中,学生可按友情分组或同质分组进行练习。3、 边练习边探讨,解决问题。4、“垫

11、球入圈”过关的同学,帮助其它同学闯关。要求:开动脑筋敢于提问战胜自我勇敢挑战 自垫分散练习“垫球入圈”场地安排图 20课序课的内容教师主导学生活动组织时间社会适应蚂蚁搬家:学生平均分成四个小组,每组都有十个球(各种球均可)作为蚂蚁家的食物,蚂蚁们分布在指定的跑道上,哨音一响,四个小组的第一只蚂蚁各抱一个球(每次只能抱一个球)往第二只蚂蚁那跑,把球交给其手上(不能抛接)还要返回起跑地开始第二次搬运,其它蚂蚁行动同第一只蚂蚁,十个球都搬运到目的地,先到者为胜出队。1、 教师下达任务及要求2、 教师积极引导鼓励、赞扬和肯定3、 根据时间情况安排练习次数4、强调活动安全,尽量避免冲撞和不必要的损伤。要

12、求:参与投入体态和谐1、 学生按分组探讨最佳方法。2、按要求进入跑道指定所在地。3、比赛开始要求:公平公正奋勇争先注意安全 。十个球。十个球。十个球。十个球12恢复身心1、放松放松球操学生按照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练习,全身放松自然。2、课后小结音乐下语言提示,带领学生进行各种姿势的放松学生跟随音乐展开想象,尽量放松自己和身体 J 5运动负荷平均心率: 105-110次/分钟练习密度: 40%-50% 场地器材 软式排球:36个; 录音机:1台跑道:100米四条;石灰粉;灰勺其它球:10个课后小结由于经过了前一次课的启迪兴趣阶段,本次课的内容很受学生欢迎,并通过游戏调动起了学生认真学习垫球技术动作的学习热情。本次课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建立起新型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欢乐的任务式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打开思维想象的空间;激发创造的灵感,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充分给予表现与展示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