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性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9480992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7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性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性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性(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性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稳健性 会计管制 会计信息质量摘要: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在现今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它更是成为了会计界关注的焦点,甚至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本文选择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出发,研究1998-2007年间,公允价值应用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变迁作了简单的回顾,得到了把研究期间分为三个阶段的理论依据;接着介绍了会计稳健性的概念、起源以及发展,并对实证文献中的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分类、模型和经验证据作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2、运用Basu的盈余和股票回报关系模型,具体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我国上市公司条件稳健的存在性,二是该会计稳健性随着公允价值应用变迁所发生的变化,也即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稳健性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总体上,在1998-200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条件稳健性; (2)在把研究期间分为公允价值应用的引入(1998-2000年)、回避(2001-2006年)和重新采用(2007年)三个阶段后,发现三个阶段的稳健性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呈上升趋势; (3)对2007年上市公司样本的单独检验结果说明,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比不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具有更强的会计稳健性

3、。 由此我们得出初步结论,在我国,作为会计管制的重要体现,公允价值的应用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但没有导致会计稳健性的下降。正文内容 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在现今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它更是成为了会计界关注的焦点,甚至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本文选择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出发,研究1998-2007年间,公允价值应用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变迁作了简单的回顾,得到了把研究期间分为三个阶段的理论依据;接着介绍了会计稳健性的概念、起源以及发展,并对实证文献中的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分类、模型和经验证据作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深沪两市A

4、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Basu的盈余和股票回报关系模型,具体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我国上市公司条件稳健的存在性,二是该会计稳健性随着公允价值应用变迁所发生的变化,也即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稳健性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总体上,在1998-200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条件稳健性; (2)在把研究期间分为公允价值应用的引入(1998-2000年)、回避(2001-2006年)和重新采用(2007年)三个阶段后,发现三个阶段的稳健性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呈上升趋势; (3)对2007年上市公司样本的单独检验结果说明,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比不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具

5、有更强的会计稳健性。 由此我们得出初步结论,在我国,作为会计管制的重要体现,公允价值的应用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但没有导致会计稳健性的下降。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在现今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它更是成为了会计界关注的焦点,甚至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本文选择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出发,研究1998-2007年间,公允价值应用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变迁作了简单的回顾,得到了把研究期间分为三个阶段的理论依据;接着介绍了会计稳健性的概念、起源以及发展,并对实证文献中的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分类、模型和经验证据作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深

6、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Basu的盈余和股票回报关系模型,具体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我国上市公司条件稳健的存在性,二是该会计稳健性随着公允价值应用变迁所发生的变化,也即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稳健性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总体上,在1998-200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条件稳健性; (2)在把研究期间分为公允价值应用的引入(1998-2000年)、回避(2001-2006年)和重新采用(2007年)三个阶段后,发现三个阶段的稳健性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呈上升趋势; (3)对2007年上市公司样本的单独检验结果说明,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比不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

7、公司,具有更强的会计稳健性。 由此我们得出初步结论,在我国,作为会计管制的重要体现,公允价值的应用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但没有导致会计稳健性的下降。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在现今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它更是成为了会计界关注的焦点,甚至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本文选择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出发,研究1998-2007年间,公允价值应用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变迁作了简单的回顾,得到了把研究期间分为三个阶段的理论依据;接着介绍了会计稳健性的概念、起源以及发展,并对实证文献中的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分类、模型和经验证据作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

8、本文以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Basu的盈余和股票回报关系模型,具体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我国上市公司条件稳健的存在性,二是该会计稳健性随着公允价值应用变迁所发生的变化,也即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稳健性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总体上,在1998-200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条件稳健性; (2)在把研究期间分为公允价值应用的引入(1998-2000年)、回避(2001-2006年)和重新采用(2007年)三个阶段后,发现三个阶段的稳健性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呈上升趋势; (3)对2007年上市公司样本的单独检验结果说明,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比不存在公允价值变

9、动损益的公司,具有更强的会计稳健性。 由此我们得出初步结论,在我国,作为会计管制的重要体现,公允价值的应用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但没有导致会计稳健性的下降。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在现今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它更是成为了会计界关注的焦点,甚至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本文选择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出发,研究1998-2007年间,公允价值应用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变迁作了简单的回顾,得到了把研究期间分为三个阶段的理论依据;接着介绍了会计稳健性的概念、起源以及发展,并对实证文献中的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分类、模型和经验证据作了综述。 在此

10、基础上,本文以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Basu的盈余和股票回报关系模型,具体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我国上市公司条件稳健的存在性,二是该会计稳健性随着公允价值应用变迁所发生的变化,也即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稳健性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总体上,在1998-200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条件稳健性; (2)在把研究期间分为公允价值应用的引入(1998-2000年)、回避(2001-2006年)和重新采用(2007年)三个阶段后,发现三个阶段的稳健性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呈上升趋势; (3)对2007年上市公司样本的单独检验结果说明,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比不存在公

11、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具有更强的会计稳健性。 由此我们得出初步结论,在我国,作为会计管制的重要体现,公允价值的应用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但没有导致会计稳健性的下降。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在现今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它更是成为了会计界关注的焦点,甚至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本文选择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出发,研究1998-2007年间,公允价值应用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变迁作了简单的回顾,得到了把研究期间分为三个阶段的理论依据;接着介绍了会计稳健性的概念、起源以及发展,并对实证文献中的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分类、模型和经验证据作了综述

12、。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Basu的盈余和股票回报关系模型,具体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我国上市公司条件稳健的存在性,二是该会计稳健性随着公允价值应用变迁所发生的变化,也即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稳健性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总体上,在1998-200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条件稳健性; (2)在把研究期间分为公允价值应用的引入(1998-2000年)、回避(2001-2006年)和重新采用(2007年)三个阶段后,发现三个阶段的稳健性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呈上升趋势; (3)对2007年上市公司样本的单独检验结果说明,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比

13、不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具有更强的会计稳健性。 由此我们得出初步结论,在我国,作为会计管制的重要体现,公允价值的应用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但没有导致会计稳健性的下降。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在现今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它更是成为了会计界关注的焦点,甚至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本文选择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出发,研究1998-2007年间,公允价值应用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变迁作了简单的回顾,得到了把研究期间分为三个阶段的理论依据;接着介绍了会计稳健性的概念、起源以及发展,并对实证文献中的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分类、模型和经验证据

14、作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Basu的盈余和股票回报关系模型,具体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我国上市公司条件稳健的存在性,二是该会计稳健性随着公允价值应用变迁所发生的变化,也即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稳健性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总体上,在1998-200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条件稳健性; (2)在把研究期间分为公允价值应用的引入(1998-2000年)、回避(2001-2006年)和重新采用(2007年)三个阶段后,发现三个阶段的稳健性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呈上升趋势; (3)对2007年上市公司样本的单独检验结果说明,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的公司比不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具有更强的会计稳健性。 由此我们得出初步结论,在我国,作为会计管制的重要体现,公允价值的应用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但没有导致会计稳健性的下降。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在现今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它更是成为了会计界关注的焦点,甚至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本文选择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出发,研究1998-2007年间,公允价值应用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变迁作了简单的回顾,得到了把研究期间分为三个阶段的理论依据;接着介绍了会计稳健性的概念、起源以及发展,并对实证文献中的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分类、模型和

16、经验证据作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Basu的盈余和股票回报关系模型,具体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我国上市公司条件稳健的存在性,二是该会计稳健性随着公允价值应用变迁所发生的变化,也即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稳健性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1)总体上,在1998-200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条件稳健性; (2)在把研究期间分为公允价值应用的引入(1998-2000年)、回避(2001-2006年)和重新采用(2007年)三个阶段后,发现三个阶段的稳健性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呈上升趋势; (3)对2007年上市公司样本的单独检验结果说明,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比不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具有更强的会计稳健性。 由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