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9473825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篇连贯的无形网络一隐性衔接机制的关联认知分析摘要:语篇连贯可以通过表层形式的显性衔接得以实现,也可以借助深层结构 的隐性衔接来获得。显性衔接的语篇带有明显的形式标记,句与句之间的语义关 系清晰明了,是语言表层的、形式上的连接,是构成语篇的有形网络。隐性衔接 无形式标记,句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含而不露,是形成语篇的无形网络。它是语篇 深层结构上的认知衔接手段,与交际双方的心理,人际功能,认知语境密切相关, 可以分为:隐性连接,预设外指衔接,语义空环衔接。本文主要对隐性衔接进行 探讨,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论述隐性衔接机制的认知心理和存在理据。关键词:连贯,隐性衔接,隐性连接,预设行外指衔接,语义空

2、环衔接Invisible Network of Text Coherence Relevant-Cognitive Analyses of Implicit Cohesive DeviceAbstract: Not only is text coherence realized through explicit cohesion of surface structure, but also is realized by implicit cohesion of deep structure. There are obvious formal marks in the explicit cohe

3、sive text where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ntences are clear. Explicit cohesion is visible network forming text, which belongs to the linkage of formal and surface structure. However, implicit cohesive text has not formal marks, in which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s of sentences are unclear.

4、 In contrast, implicit cohesion is invisible network forming text, which is a cognitive device means in deep structure. The cohesive mean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ommunicational function, cognitive context and minds of communicators. To sum up, implicit cohesion includes: implicit linkage, forma

5、l presupposing exphoric cohesion, missing link cohesion . This essay mainly discusses implicit cohesion based on cognitive mind of relevance theory.Key Words: coherence, implicit cohesion, implicit linkage, formal presupposing exphoric cohesion , missing link cohesion1.引言“语篇和非语篇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篇章性,而篇章性是由

6、衔接关系 形成的”(M. A. K. Halliday & 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 1976:2)O 根据韩 礼德和哈桑的观点,衔接是语篇内部的各种意义关系,是一种语义概念。他们坚 持认为衔接是连贯必不可少的条件,连贯是在衔接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然而, 这一论断并非符合所有的语言现实。不论是在书面语篇还是口语语篇,我们都可 以找到许多表面并不衔接,却实质上语义连贯的语篇。由此可以说明,衔接既不 是连贯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前后衔接的语句整体上不一定是连贯的,没 有衔接的语句也可能实现语义的整体连贯。衔接与连贯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体现语 篇具体意义的

7、表现形式,而后者则是语篇产生的整体效应。2. 衔接的意义和范围根据有无显性衔接标记,衔接可以分为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显性衔接是指 语篇的表层结构带有明显的可识别的显性标记的情况,如重复、同义、上义和搭 配等词汇手段和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语法手段。显性衔接的语篇形式标记 明显,句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清晰明了,是构成语篇的有形网络,属语言表层的、 形式上的连接机制。隐性衔接则是指语篇表层结构不含显性标记,通过采用非词 汇、语法的手段间接地实现主题衔接的情况,与交际双方的心理认知过程紧密联 系,属语篇深层结构上的认知衔接手段。隐性衔接传达的深层含义必须借助语言 的象似性、语言的人际功能和交际双方的

8、认知语境等相关因素才能推导出来。隐 性衔接不含明显的形式标记,句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含而不露,必须借助语境因素 的推导才能获得,是形成语篇的无形网络。3. 隐性衔接机制的表现形式张德禄和刘汝山在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2005:28)提出“隐 性衔接是一种在句子级甚至更大单位上的省略现象,它与非结构衔接中的省略现 象相似,省略的部分无法通过上下文找到,只能由听话者或解释者根据当时的情 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推测出来”。他们提出了预设性外指衔接和语义空环衔接两种 隐性衔接机制。在有些语篇中,不含有逻辑联系词,但语篇本身的逻辑语义联系 十分明显,或者通过上下文语境很容易推导出来,这种语言现象同样具

9、有“省略” 和“衔接特征隐含性”特征。Martin(2004)为了考察隐性连接建立的语义关系 是否符合过程本身的逻辑语义关系,将连接性词语放在缺省位置,以此证明了隐 性连接关系的存在及其不可忽视的语篇功能。基于以上学者的观点,根据是否具 有“省略”和“衔接特征隐含性”特征,隐性衔接可以归纳为隐性连接、预设性 外指衔接、语义空环衔接三种不同模式的隐性关联机制。我们通过衔接纽带及衔 接力的程度来区别这三种隐性关联模式。3.1隐性连接隐性连接是指由功能成分连接机制(连接性词语缺省)搭建两个篇内语言项 目(人8)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隐性衔接手段。隐性连接的语篇,由于逻辑连接 词的缺省,即表层衔接纽带没有

10、直接显现出来,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的语义联系 通过句际或段落之间语义层上隐含的逻辑关系一隐性粘连表现出来,或者有些语 句自然排列的先后顺序本身就能反应出这种隐含关系。交际双方通过三段论、演 绎、归纳等逻辑推理手段推导出语篇的深层含义,从而实现语篇的语义连贯。例:(1)The sun is growing warm. Frogs are walking in the marshes. Planting time will be soon here.(2)Most people say snap judgments are unsound or even dangerous. They also a

11、dmit they often make snap judgments and find them to be fairly sound.以上两个例子中,句际之间都没有显明的逻辑连接词来表明句子之间的逻辑 语义联系,尽管如此,上下之间的语义和逻辑关系仍然十分明确。在例(1)中,三 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强调三个过程产生的共时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除了并列关 系之外,语句之间实际上还存在某种因果顺序的隐性逻辑关系,太阳变暖了是下 面两种现象产生的基础,青蛙的叫声则是一种预示,提醒农民播种的时间到了。 例(2)中,根据第一句子unsound、dangerous和后面句子中sound的语义对比,由 此可以

12、判断两个句子隐含的语义逻辑关系为转折。尽管后句出现的also 一词似 乎与前句形成增补关系,但并不影响整个语段要表达的语义联系。3.2预设性外指衔接预设性外指衔接是指端点A(语言形式项目)在篇内,另一端点敏非语言项目) 在篇外,隐藏在情景语境中,两个项目通过功能成分衔接机制而建立的同指关系。 篇内项目端点A的预设意义,需要到情景语境中去寻找才能获得,仅仅只有篇内 项目在篇外的预设内容得到解释之后,语篇的整体连贯才能得以实现,语篇就可 以得到完整的解释。实质上,预设性外指衔接就是把情景语境中预设内容挖掘出 来,帮助受话者更好地理解语篇意义。例:(1)Peter: Im tired?Mary: I

13、f you re tied , Ill cook this.这段对话的特点是一端为篇内语言形式项目,一端为篇外非语言项目。篇内 端点this指情景语境中特定的事物,you, I指情景语境中的会话参与者,。显然, 这里的this, you, I外指项目出现在语篇中,而表达其真实所指的预设内容则隐藏在语篇中,需到情景语境中寻找。如果peter不看一看Mary手中拿的或者说用 手指向的事物,他是无法理解Mary要煮什么东西的。在理解语篇时,听话者必 须把这些项目与特定的语境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它们的真实所指。3.3语义空环衔接有些由语境实现的意义在语言形式上会有相应的标记,是语言形式预设的;而 另一部分

14、则在语言形式上没有预示,但在语篇意义的联系上形成一定空缺,即 van Dijk(1977)所称的空环missing links”。空环”的形成是指语篇的隐含 意义没有在形式表现出来,必须借助交际者的共有文化背景、共有知识、和现有 情景语境等因素才能推导出来,从而在语言形式上留下了许多意义空缺(missing links)。空缺性衔接反映了张德禄和刘汝山的语篇一语境衔接观,衔接机制只有在 一定的语境下才能发挥作用,即“空环”完全是由语境来实现的意义。下面例子 反应了听话者为了获得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即隐含意义,借助外界语境进行推理的 心理认知活动。例:(5) (Baby Susan is cryin

15、g)(A) Husband: Whats wrong with Susan?(B) Wife: Can5t you see Johns shadow?A为获得B的交际意图所进行的认知活动可以描述如下:(a) John经常欺负女儿Susan(A与B互知的语境信息)。(b) Susan正在哭(A与B已知的语境信息)。(c) John可能把Susan弄哭了0的语用推理结果)。通过上面的推理,当妻子告知丈夫Susan哭泣的原因“你没看到是John在恶 作剧吗”,丈夫自然就能明白话语传达的隐含意义。在这个例子中,Husband与 Wife的一问一答没有任何的显性衔接标记,从表面上来看,上下文似乎缺乏语

16、义上的直接联系,让人感觉像是在答非所问。如果没有Susan is crying这一情景 语境的提示,其他人是很难理解这两句的语义联系的。但由于A、B夫妻具有相 同的生活背景,这就决定了这段对话可以通过共同的认知语境进行分析。语义“空 环”是隐含在语境中的意义,必须借助即时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百科知识、语 用推理、认知结构所构成的语境来实现。填充语义空环的语境是听话者的认知语 境。4. 隐性衔接的关联认知心理4.1认知语境认知语境不仅包括那些静态的物质环境,即语篇的上下文,更重要的是人们 认知中的各种信息:词语信息、关于世界的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它是一个十分 广泛的概念。要理解运用了隐性衔接手段的语篇,仅仅依靠传统意义上的上下文 语境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是要借助我们的认知语境来挖掘其深层含义,凭借 大脑中已掌握的认知环境来获取语篇各部分之间的隐性关联。实现成功的交际关 键在于双方的认知语境显现的事实或假设是否相同,如果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