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纳西族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946844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纳西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走进纳西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走进纳西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走进纳西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走进纳西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纳西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纳西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纳西族姓 名张婷婷院系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物理学年级2010级学号104090458摘要:生活在玉龙雪山下的民族纳西族是一个朴实无华的民族, 古老的东巴文化,动听的纳西古乐,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同的风情与文 化,成为云南少数民族的一朵奇葩。关键词:三坊一照壁 七星披肩 三朵节殉情风俗一、基本概况(一)主要分布云南省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纳西族295,464人(2000 年人口普查),占纳西族人口的95.5%。除云南外,四川和西藏 均有纳西族聚居地,四川有纳西族 8,725人,占2.8%,西藏有 1,223人,占0.4% ;其余省市区均有散居,共有 4,065人,占 1.3%。纳西族也是昆

2、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二)宗教信仰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丽江纳西族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成为多种信仰的民族。二、生活概况(一)民居特点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 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 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 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 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 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 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 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

3、楼上作仓库,朝北 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 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 光滑,不用砖石铺成。(二)服饰风格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 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 腿。宁蒗、永宁、盐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下着长裤, 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外加青布坎 肩,系腰带。近几十年来穿藏服者渐多。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 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 皮披肩。宁蒗纳西族妇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

4、羊 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 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羊皮带用棉布制成,每根长约四尺半, 宽约二寸,使用时必须是成对的。围腰带非常精致,只有在节日 才系。它是一对长约三尺、宽约两寸的棉布带子,上面绣有盆栽 菊花、二龙戏珠等图案。永宁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 粗大的假发辫,再在假发外边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并将 丝线后垂至腰部。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 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这种披肩五彩缤纷,十分美丽。它是用整块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缝着 6厘米的黑呢子边,两肩 处有用丝线绣成的日月图案和依次排列的“七星”。人们称这种披 肩

5、为“披星戴月”。它象征着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披 肩既有装饰的作用,又非常实用。纳西族妇女劳动时,不习惯用 肩挑,多是喜欢用背驮,因此披肩又可当垫肩使用。一物两用。(三)饮食习惯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耙耙,中餐和晚 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回族 的牛肉汤锅和干巴。不论平原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 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 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 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 一道专用菜肴。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

6、宁 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 带麦面耙耙或糌耙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 餐。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耙耙、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 铜火锅等。(四)节日纳西族节日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三朵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 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相 传是纳西族保护神三朵的生日。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 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 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 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五)婚俗丽江坝区过去的纳西人,由于在1723年雍正实行改土归流 的政策受汉族文化影

7、响加深,在婚姻上也已实行一夫一妻和父母 包办婚姻的制度。儿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 猪,酒聘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三从四德,夫唱妇随等汉族传 统伦理,丽江纳西与汉族、藏族联姻的较多。在本民族内部,同姓 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绝对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结婚,一股 都要经过订亲、请酒,举行婚礼的程序。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 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 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 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 3-5天,届 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

8、 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 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 在门外关客。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是一种 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坚 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 愿望。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 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 有异议的女方父母。纳西人的殉情风俗。情侣决定殉情后,有的会把自己的决定 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个别的殉情女子还会把这一决定告诉自己 的母亲,而母亲也同样会保守秘密。大多数殉情者会选

9、择在高山 上险峻难达、草木茂盛的地方自缢而死。纳西族是一个爱情自由的民族。殉情之风盛行始于明清之际, 究其原因有三:首先,明清时期,汉族文化对云南地区的影响逐 渐增大,特别是清朝“改土归流”之后强行引进的汉族恋爱婚姻形 态与纳西族传统的恋爱婚姻形态相冲突;其次,东巴教的介入对 此风盛行有很大推动,据说在每次大祭风仪式(祭殉情而死的情 死鬼的仪式)之后都会有情侣相约殉情;再次,与纳西人的传统 文化紧密相连。纳西族的叙事长诗鲁般鲁饶记载的是一对纳 西青年殉情的故事,与汉族的孔雀东南飞可以说有异曲同工 之妙,但纳西族却没有受汉族儒家文化三纲五常等的束缚,因而 也把殉情的原因由人的主观因素转到了人无可

10、奈何的客观因素(神鬼因素)。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对婚姻自由的认可和国家支持, 殉情之风已逐渐绝迹,可谓还了纳西族人民的本来风貌。但是, 不可遗忘的,是那一段由一个个爱情婚姻悲剧组成的悲惨壮烈的 纳西历史。(六)传统习俗(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 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 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 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 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 别。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 上八位

11、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 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 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 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 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忌敲 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 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不要在 碗底留剩饭。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 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年青人不 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听见“火笑”要添柴, 为添财发财之意。忌坐在门槛

12、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忌用刀 斧在门槛上砍东西。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 室。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 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 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 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 锄头进厨房。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 塘屋,忌先入卧室。忌吃不见血的肉。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 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鹃枝等燃 起的烟火堆,以示除秽。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 洗刷。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陌生

13、人进家门, 忌妇女早起床。历史上纳西族信奉东巴教,这是一种以自然崇拜 为主要内容的原始宗教。(2) 关于动物的礼仪及禁忌纳西热情好客,到他们家里定会杀鸡煮陈年火腿热情相待, 鸡头应让年长者享用,鸡爪、鸡血、鸡肠不能给小孩吃。进纳西 人家时,不可打主人家的狗。忌猎杀进入家宅的小动物,蛙蛇进 屋,应恭送出门。不能伤害逗转耳畔的蜜蜂。不准在厨房锅灶里 煮猫或其他野生动物。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吃狗 肉、马肉、猫肉和水牛肉,传说他们都为纳西族祖先立下功劳。 忌讳天气变暖燕子不回家中房檐做窝,不得伤害燕子和捣毁。甚 忌讳葫芦蜂在房子上做蜂窝,或者说谁家房子上有葫芦蜂窝,这 被视为房屋倒塌、将有

14、离世等大凶之灾。东巴教规定:不得砍伐 水源林,不准在树木生长期进山砍伐,不准猎杀怀孕母兽和幼兽, 不准杀死进入家宅的小动物,每年进入1月至7月这段时间,不 准打鸟、不准狩猎,不准捕鱼。不得污染水源,不准向水源吐痰、 大小便、倾倒垃圾,不准在河流里洗涤污秽物品,取用井水要遵 守规定。(3) 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在纳西族地区,你不必因为一句随口而出的邀请便贸然参加 婚宴,也不能因为主人的”谢绝”而错过吊丧的机会。办红、白喜 事,礼品种类和数量要根据血亲的远近和交情的深浅而定。办事 当天,一般较亲密的亲友在公开场合要送米、麦、糖、酒和适量 的钱。这些礼品统称为人情,由两位专人当场清点记录,称为

15、挂人情,当日结算后当面交给主人。更亲近的亲友则在内部场合 赠送衣物、家具等。如果是外地来客或一般朋友参加这种仪式, 可随意挂一点人情礼钱,以表心意。纳西族自古通行火葬,改 土归流后改为土葬。对死者一般都要念经超度亡灵。丽江的丧葬 在很多方面保存着民族传统,人一断气,全家即号陶大哭,派人 向亲友报丧。家属披麻戴孝,跪在亡者两旁守灵。来吊祭的亲友,向亡灵鞠躬或磕头或以哭泣表示哀悼。孝男孝女忌食死者的伴魂 鸡肉。东巴祭司忌吃献给死者的牺牲。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 家的门。孝男孝女不参加婚礼。纳西族对生育较为重视,其中头客礼仪较为独特:当主人家有婴儿出世的时候,第一个偶然进 入该家庭的人即称为”头客亦

16、称扯生。这时候,无论这个人是男 女老少、远近亲疏、贵人乞丐,都要当贵客接待。主人家首先要 舀一瓢洁净的冷水(幸福水)请头客喝,以此祝福母子平安、 健康幸福,然后主人再煮米酒鸡蛋款待头客。二、民族文化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巴文化指纳西族 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 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 种祭祀仪式等。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 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东巴教是纳西族 的一种原始多神教,信仰万物有灵。它是在纳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与后来传入丽江的藏族“苯”教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 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这些“智者”知识渊博,能画、能 歌、能舞,具备天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