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9465633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的几种心理效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需敏捷运用六种心理效应作者单位:宜春四中作者姓名:孙 雪 英年月日班主任需敏捷运用六种心理效应宜春四中孙雪英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化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联系协调各方面的纽带和桥梁,更肩负着培育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任。时下,许多班主任慨叹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教学精彩,还要有很强的管理、驾驭班级的实力。经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探究,笔者认为,班主任敏捷运用六种心理效应教化引导学生,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巧用“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源于一个试验,在一座闲置的居民楼里,有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破,假如刚好安上新

2、玻璃,以后就不会再有人破坏其它玻璃;如不刚好补装,人们就会受到某种示意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公众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从而诱发犯罪思想的滋生。班主任要巧用“破窗效应”,合理地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在平常工作中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明察秋毫地发觉、了解学生的思想改变,刚好将班级中的常规隐患消弭于萌芽状态。如学生中的早恋、班内的非正式群体、同学之间的冲突等,都须要班主任及早发觉并实行有效措施,否则,就会出现“破窗”后的结果。同时还要慎重对待学生犯错误的“第一次”。对于“第一次迟到”、“第一次早退”,班主任假如过于迁就、宽容,或者视而

3、不见,势必造成对他人一种潜在的纵容。伴随着这“第一块未刚好修理的玻璃”,各种问题将在班级中层出不穷,很快就可能导致班级管理陷入逆境。二、活用“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人的一种认知上的偏差或失真。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的,他用月晕的光学原理来形容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了良好的印象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一个人的优缺点一旦被扩大为“光环”,那么,这个人的其他优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环”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心理学的“光环效应”告知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和教化者,认知上的以偏概全的做法不仅会影响你对他人进行全面的了解,而且会阻碍他人的发展甚

4、至影响其一生。班主任要活用“光环效应”,要主动提倡素养教化,身体力行,树立“以人为本”的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理念,对于成果好的学生评价不能“一好百好”,相反,对于成果差的学生更不能“一差百差”,“一无所取”,要避开中国式的“分数光环效应”,而应当敬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熬炼学生,力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言行和成长轨迹。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思想,多用描述性的语言,要多角度地进行评价,要有理有据,切忌主观臆断。三、重视“门槛效应”“门槛效应”: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捐献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就多捐献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闻名的“门槛效

5、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起先,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洁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洁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相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样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班主任要重视“门槛效应”,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实力,应少一些,小一些,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的累积,渐渐地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与期盼,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化效果。特殊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应先提出一个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予以确定、表扬乃至嘉奖,然后渐渐

6、提高要求,学生往往更简洁接受并力求达到。四、把握“拆屋效应”鲁讯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的性惰总是喜爱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大窗,大家确定是不允许的,但假如你主见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情愿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班主任应精确把握“拆屋效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时候要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目的,干脆对学生提出一种比较困难的方案,学生会因惰性、玩性或畏难心情不想去完成。但给出多种不同的方案,有简洁的,比较难的,很难的,让学生必需选取其中一种执行,学生往往会在有

7、比较的状况下更好地完成任务。班主任在教化学生的过程中,教化方法确定要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殊要留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五、谨记“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古希腊有一个神话故事: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擅长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忱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并且成为了他的终身伴侣。这个神话故事告知我们: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学生身上会起到极好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尔等人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潜力测验,其试验只不过是一次一般的智力测验。他们随机抽取少少数学

8、生进测试,测试后有意告知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学生,要求老师留意视察,但不要告知学生本人。结果,那些被认为有潜力的学生的学习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罗森塔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老师的期盼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动力,应当常常用期望来教化、指导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公允对待和赏识,也特殊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后进生更是如此。作为老师应多给学生一些关注,用期盼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在关注和期盼中主动地成长。班主任要谨记“皮格马利翁效应”,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些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样,学生的才能就能充分地展示出来,班主任对学生的相识就会更深一层,对学生就会增加更多的观赏

9、与喝彩,削减轻视与指责,学生也就会流露出对班主任的信任。六、慎用“马太效应”圣经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叮嘱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子,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嘉奖他10座城邑。其次个仆人报告说:“主子,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嘉奖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子,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始终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了,始终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吩咐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全部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10、”这就是“马太效应”。班主任要慎用“马太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上不要以偏盖全。要在看到优秀生特长的同时关注他们的不足之处,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应当引导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对待后进生则更要多一双发觉的眼睛,让他们身上的亮点早日发出光彩。班主任要给后进生更多的敬重,以深情厚爱取得他们的爱戴和敬重,使他们自觉、开心地接受教化。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特长要珍惜,要紧紧抓住,假如是潜在的,要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找寻、挖掘;是微弱的,要扬其所长,尽量赐予更多的表扬和激励。总之,班主任只要在日常工作中敏捷运用这六种心理效应,常常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到学生中间去,去了解他们的内心,去酷爱、关切、爱惜、帮助他们,学生也就情愿和班主任沟通、说心里话。这样,班主任与学生就能良性互动,就会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合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