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陈涉起义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465594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陈涉起义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陈涉起义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陈涉起义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陈涉起义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陈涉起义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涉起义 【课前演练】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注】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去:放弃,丢下。竟学:学到底。“竟”,终于,完毕。妄言:胡乱说。族:灭族,满门抄斩。扛:两手对举。【学法指导】听读背诵法 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

2、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放出声音,边读边听,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自学提示】1、.熟练朗读,再结合注释,自主疏通第二段文意。2、与同桌交换意见,疏通文意,小组汇总。3、汇报自学成果:每组派代表翻译相应语段。4、掌握对应注释。发闾左適戍渔阳 九百人屯大泽乡 皆次当行会天大雨 失期 今亡亦死等死 立 数 楚人怜之 为天下唱 指意足下 念鬼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固以怪之矣 间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 篝火【夯实基础】 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1、

3、陈胜起义的直接原因是:2、 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3、 陈胜、吴广为准备起义提出的策略口号是4、 陈胜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或宣传工作)是5、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B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能力提升】 你认为本段中体现出陈胜的什么才能?【拓展延伸】陈胜吴广为给起义做好充分的舆论准备,他们罾书鱼腹、篝火狐鸣,才有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顺利成功。那么,现在即将面临中考的你要为自己的中考冲刺做哪些准备呢?(不少于100字)【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