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DOC 17页)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9459894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DOC 1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DOC 1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DOC 1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DOC 1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DOC 1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DOC 1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DOC 17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装配是依据标准的技术规定,配合联系部件和零件,使其成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工艺过程。并且,随着技术进步,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水平逐渐提升,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 时代的发展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装配是依据标准的技术规定,配合联系部件和零件,使其成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工艺过程。并且,随着技术进步,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水平逐渐提升,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探析 时代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为我国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此,文章通过下文对整机装配工艺设计进行了详细的

2、分析和阐述,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相关概念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整机装配是其中最后一个环节,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是包含在其中的主要内容,由装配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 通过产品的使用效果、寿命和工作性能来评定产品的质量。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将很多项装配要求抛向了产品,应该在装配的过程中实现这些装配要求。装配精度,就是装配产品之后的工作性能、参数、理想几何原理、工作性能和实际几何参数等,主要为每个关联零件联系面的位置精度,涵盖配合面之间的过盈相对位置和间隙,及其因为装配时零件联系面的形状变化,产生的微观几何精度和形状变化。 二、设计分析 (一)分析装配作业过程 1、装配关系分析 最多

3、可以有四层装配关系组成整机,最简易的可能就存在两层。首先,各层能够利用种种差异的单元件构成;其次,由下层零件及单元组成上层装配单元;再次,在装配产品的时候,以最基本的单元出发。 在工作中,对生产和装配我们需要有序的进行,防止因为某个零件的短缺,对组装设计带来影响,造成拖延生产周期的情况出现。 2、确定装配工艺配合法 首先,互换法。这种方法是在装配中,每个配合零件不通过选择、调整和修复就能够完成装配精度的方式。在对装配精度进行保证的过程中.使用加工误差法控制零件。 其次,选配法。将组成环的公差在尺寸链中向经济可行程度转化,在装配的过程中,对合适的零件进行选择,进而对规定进度给予满足,根据不同的形

4、式有这样几种类型:分组选配法、复合选配法和直接选配法。 再次,修配法。在装配中,按照具体的测量结果,对预定的修配件尺寸,在尺寸链中进行改变,令封闭环能够依据要求的装配精度去执行。 (二)分析装配作业顺序 首先,分析作业程序,为了能够对装配合理完成,应该做到:、依据装配要求和装配结构逐层的分解产品,使独立装配的构件能够通过产品逐层分解构造出来。 、对同一层零部件的装配顺序进行研究确定。 、对每个单元中每个构件的装配顺序进行研究确定。 其次,工艺原则:、并联尺寸链:对精度高的尺寸链先进行安装,有相同精度时,先对多数尺寸链的链组进行组装。 、串联形式:利用方便、简单的原则对装配顺序进行安排。 、装配

5、每个尺寸链的顺序:需要从基础尺寸链入手,先公共,再普通;先下再上,由内到外,由难到易,由重到轻的原则。 (三)设计装配工艺的主要方案 按照相应的规定,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系统图分析 系统内部各个独立部分之间的关系图表,即为装配系统图。对装配作业对象的组成、方法和顺序用系统图的方式来描绘,有助于指导生产和组织生产。但是,有一定的复杂性存在于装配作业构件形状尺寸中。为了能够将装配的顺序和关系表示出来,可以使用方框图,它不但可以将装配单元划分反映出来,对装配工艺过程也可以直接表示出来,有利于制作装配工艺过程、组织计划、控制装配和指导工作等方面工作的完成。并且还能够有效的简化一些复杂的装配设计,

6、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按工艺过程卡进行装配 【】 首先,准备工作:为了按照有关的规定来工作,要刮削相关的零件。因为这样能提升工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提高接触刚度和表面的粗糙度。检验中可对涂色法进行使用。对零件测量中,要修配大孔,用丝锥穿过小孔,对不需要涂漆的进行修刮。同时,在装配调整方位传动机构之后,各个零件和部件将拆装标记要做好,便于以后工作的推进。 其次,相关的要求分析:第一,在装配很多零部件中,对互换装配法进行使用。底座为基准件,需要处理好上平面和底座底面,满足平行度和平面度的要求,对平尺和可用水平仪进行检测。 第二,对零件进行旋转。例如,啮合间隙和齿轮等,装配中用修配法和调

7、整法进行,能够按照规定确定齿轮副侧隙,在将齿轮加工因素排除之外,和中心距偏差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齿轮的接触精度还会受到侧隙的影响,所以应该结合起接触精度对中心距进行调整。 第三,在测量误差的基础上,对装配精度予以参照,对于其中存在的种种偏差,利用修配法和调整法进行消除,之后对装配的精度进行检验,确保能够符合产品每项技术规定,之后打销、固定。 第四,在调整合格所有的机构之后,再紧固和密封所有的盖板,将机装调整合格之后,再实施电装。 第五、有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例如,在稳定平台一些比较复杂的装配中,对等级的要求上一般都比较高,通常的时候,都需要高级以上。进而对产品装配的质量上给予相应的保证,并且

8、很多装配,还应该有多人一同来给予完成。 第六、相关的环境规定。应该有防振和防尘的措施存在于工作的场地(装配间)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工作,防止对其健康上带来影响。 第七、在总装各个部件之间与总装以后,都要通过必要的试验和严格细致的检验,要将三检制度有效的落实到各个工序间当中,对工艺纪律需要严格的执行,确保工作能够顺理成章的被完成。 结语 以整个装配工艺的过程出发,从产品的性能、要求和用途入手,到设计装配系统图,之后对各个装配单元互相之间的关系和组成,按照装配系统图进行描述,对装配方法进行确定、对装配工序进行划分、对工序计划进行规定等。进而有效的指导生产,用最终装配工艺技术来保

9、证设计人员的目的要求。在工作中,要引导工作人员把握细节,促进工作正常推进。 参考文献 孙刚,万毕乐,刘检华,尚炜.基于三维模型的卫星装配工艺设计与应用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X(08). 朱文华,范秀敏,马登哲.从CAD系统到集成虚拟装配环境的数据转换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X(08).宁夏电力公司现役GW11-363型隔离开关为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生产,此类隔离开关因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缺陷需改造,而在动导电部分改造安装过程中如果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的话,将会出现很多问题,影响动导电杆的正常安装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宁夏电力公司现役GW11-363型隔离开关为西

10、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生产,此类隔离开关因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缺陷需改造,而在动导电部分改造安装过程中如果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的话,将会出现很多问题,影响动导电杆的正常安装和调试,势必影响改造时间。为了缩短改造时间,提高检修效率,就对GW11-363型隔离开关在改造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应对措施,并规范改造流程,从而提高GW11-363型隔离开关改造效率。 【关键词】隔离开关;改造;合闸不到位 宁夏电力公司现役GW11-363型隔离开关为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生产,为双柱水平伸缩式户外高压交流隔离开关,此类隔离开关因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静触头触指烧伤、合闸合不直、分闸卡涩、动导电杆拐

11、臂触指盘卡涩及触指弹簧老化缺陷需改造,而在动导电部分改造安装过程中如果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的话,将会出现很多问题,影响动导电杆的正常安装和调试,势必影响改造时间。为了缩短改造时间,提高检修效率,就对GW11-363型隔离开关在改造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应对措施。 1、GW11-363型隔离开关改造存在问题 GW11-363型隔离开关改造工作中,动导电杆改造的基本步骤是:拆除隔离开关连接引流线,拆除旧动导电杆,安装改造好的新动导电杆,手动调整动导电杆分合到位,电动分合正常,引流线恢复,而在我们更换调试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1.1新动导电杆安装时,对正瓷瓶孔时动导电臂不在分闸位,

12、在分闸位孔又对不正。由于此时主刀分位地刀合位,地刀闭锁主刀,导致操作瓷瓶无法转动,而强行将动导电杆对正瓷瓶孔穿螺栓会有什么后果呢?后果一,强行对正瓷瓶孔穿螺栓则动导电臂不在分闸位,因拆除旧动导电杆时机构在分位,安装时机构也就在分位,此时导电杆分闸不到位而机构分位势必因需要调整而浪费时间;后果二,重新调整后导电杆、瓷瓶、机构各部位已不对应,动导电杆合闸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前臂偏高或偏低,从而需要进行大幅度调整而浪费时间。 2、GW11-363型隔离开关改造问题应对措施 1针对问题一提出应对措施,新动导电杆安装前,主刀处于分闸状态,地刀处于合闸状态,主刀地刀联锁,应将底座上的主刀联锁与操作瓷瓶固定螺

13、栓松开,此时可摇动机构即摇动瓷瓶来对正处于分闸位的动导电杆的孔;如果仍然无法对正,需将联锁传动连杆调短即人为去除闭锁,即可随意摇动瓷瓶来对正动导电杆的孔。需要注意的是,孔对正以后需要观察闭锁连杆是否可以插入主刀联锁凹槽内,能闭锁才算过关。此时,隔离开关处于分位,而机构已不在分位,需松开机构与传动杆固定螺栓,将机构摇到分位重新固定即可。 2针对问题二提出应对措施,应设法给动导电杆一个支撑点,那么怎么找这个支撑点呢?需将机构往合位摇,同时,上空需工作人员用适当的力度将动导电杆推或拉入静触头,动导电杆在静触头的支撑力作用下,调节动导电部分调整螺杆自然轻松异常了。 3、整改措施 为了规范GW11-36

14、3型隔离开关改造工作检修工艺,保证检修工作安全、高效,特制定GW11-363型隔离开关动导电部分改造流程及检修工艺如下,并编入工作指导书,工作中严格按指导书执行。 3.1拆除旧动导电杆。同时,松开主刀联锁与瓷瓶固定螺栓以方便安装新动导电杆。 3.2安装改造好的新动导电杆。导电臂处于分闸位时安装,如果瓷瓶螺孔对不正,则摇动机构来对正螺孔,如果仍然对不正,则解除主刀地刀闭锁,再摇动机构对正螺孔,此时检查主地刀能否闭锁,如果不能闭锁,则继续摇动机构,对正螺孔即可。 3.3紧固螺栓。将导电基座与瓷瓶连接螺栓稍紧后拆除吊带,动触头头部系绳,手动摇机构至刚合位,地面人员拉绳调整动触头,保证动静触头中心线一

15、致,合闸位置时应成一条直线,紧固螺栓。 3.4手动合闸调试。手动摇至刚合位,首先检查动触头是否偏高或偏低导致无法进入动触座。如果是,则边摇机构边将动触头抬入静触座,以便给动导电杆提供一个支撑点,调节动导电部分调整螺杆,使动触头自如进入静触座。其次检查动导电杆是否水平。下臂不水平,则调节动导电部分双拉杆并拧紧锁紧螺母;上臂不水平,则调节动导电部分调整螺杆,保证上臂水平及动触头上、下外露部分应相等,并拧紧锁紧螺母。然后检查接触深度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调节动触头,使其符合要求。最后再手动分合数次,保证分合闸可靠到位,操作灵活无卡涩。 3.5电动分合闸试验。 3.6引流线恢复。由于接线端受力大小

16、和方向,会影响触头的接触,因此接上引线后,要检查触头的接触情况。应保证动静触头中心线一致,合闸位置时应成一条直线,刀臂应水平,动触头上、下外露部分应相等,并使每个触指都可靠接触。 3.7回路电阻测试。 3.8闭锁恢复。恢复主地刀闭锁,紧固主刀联锁与操作瓷瓶固定螺栓。 3.9地刀分合试验,并检查主地刀闭锁正常。 4、结论 (1) 徐家庄、侯桥、宁安、月牙湖等330kV变电站GW11-363型隔离开关完善化改造工作正在进行,通过对改造过程中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了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应对措施,但是,只有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才能做到改造工作按部就班,顺利完成。 (2)为了真正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我们制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