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计划MicrosoftWord文档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9457604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计划Microsoft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教学计划Microsoft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教学计划MicrosoftWord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教学计划MicrosoftWord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教学计划MicrosoftWord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计划Microsoft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计划MicrosoftWord文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2人 。多数学生基础较为扎实,有一定的听话、说话和朗读、背诵的能力,但课外读书较少,作文水平还较差。从学习态度和习惯方面看,一些优秀生学习积极主动,有较强的上进心以及主动质疑的优点,在课堂上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一些成绩中等生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但尚无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另外还有一些学习“待优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缺乏热情,有偷懒贪玩的毛病。从心理素质方面看,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好,敢于竞争,有种强烈的上进精神;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有疑难不敢问,碰到困难缺乏毅力;另外有些学生贪玩好动,自制力差。本学期将针对本

2、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广度,切实落实课程标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二、教师自我分析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专业品质,娴熟的专业能力。其中,专业品质与专业能力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应该注重自身专业品质的发展,专业品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作为教师,就应该有博大的师爱与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丰富渊博的知识和完善的知识体系。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是陶冶人文精神,丰富人的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质的知识。所以今后,我要坚持做一个好的阅读者,能够以书为友,以书为伴,在古今中外的著作中汲取营养,

3、温故而知新,厚积而薄发,只有专业知识扎实、深厚、广博、精深,才能驾驭教材、课堂,做到深入浅出,真正消化理解,使之转化为智能,这样,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在这些方面,虽然从教以来一直在不断努力,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努力,完善自我。三、教学措施1课堂中力求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觉地接受知识,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2阅读教学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提升品味语言的能力;注重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重视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语感,为更好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4口语交际

4、的教学,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5继续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强化积累。注意积累课外读物中好地词语和句子,丰富自身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每周用一节课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以促进课外阅读。6、改进评价方式,注意情境性评价。7多为学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愿学,乐学。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实行一帮一原则。8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9、每教完一课,全面布置一次作业,并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兼顾两头,适当对待优生降低要求,而让优生“吃饱”。四、教材分析第一部分 教材概况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按专题分成8组;每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2篇,精读课文14

5、篇,略读课文14篇,选读课文8篇,口语交际、习作各7次有的合有的分,“大综合”:第六组;“小综合”:第二组,生字:写120个六年级不再安排认读字,“词语盘点”列出的词语:“读读写写”190个,“读读记记”137个。(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除去第六组的“大综合”,其它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

6、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本册教材8个专题:1.感受自然 2.祖国在我心中 3.心灵之歌4.珍爱我们的家园5.初识鲁迅6.轻叩诗歌的大门 7.人与动物8.艺术的魅力。二、教材的主要特点1、选文精美。入选中外诸多名家的作品:鲁迅、季羡林、赵丽宏、郭枫、李汉荣、梁衡、沈石溪 列夫托尔斯泰;不少课文“文学味儿”浓: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文体多样化

7、:诗歌、小说、散文、科学小品,就诗歌说,有古体诗、律诗、词、曲以及现代诗中的自由诗、十四行诗,还有儿童写的诗等。(阅读材料16)2、精心组织专题。 本册专题安排的特点:(1).具有“双专题”特征,即从内容和语文读写点两方面去考虑专题。(2).组元的角度多样。如“初识鲁迅”。(3).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感受自然”“轻叩诗歌的大门”。(4).关注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外部生活和内心诉求。 各个专题的读写点:感受自然:体会独特的感受,展开联想和想象/与以前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祖国在我心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心灵之歌: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珍爱我们的家园:读课文

8、时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初识鲁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人物描写的方法。诗海拾贝:综合性学习。人与动物:快速阅读,体会如何写真实、写具体/与以前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艺术的魅力: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本册教材读写方法学习的重点: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第一组第八组;2.读课文时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第四组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五组3、加强整合,导学有方 每个专题都自成系统:导 语 精读课文思考与练习略读课文连接语 口语交际习作 回顾拓展(1). 双专题”性质: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2). 导语:激发兴趣,提示、布置单元学习内容(3). 课后题和连接语:引

9、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注意突出单元学习重点(4). 词语盘点:方便学生自测自查。(5). 口语交际习作:结合单元知识积累,注重由读到写的迁移(6). 回顾拓展:归纳、梳理,适当拓展,引向课外交流平台:由中年级“我的发现”发展而来,引导学生回顾本组学习内容,交流在理解内容、读写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书屋: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体现由单篇课文到整本书的拓展阅读。4、资源丰富(1).资料袋;(2).阅读链接;(3).“课外书屋” 引导读整本的书;(4).插图;(5).“日积月累”内容的丰富性:1.情景相生形式:古诗名句2.热爱祖国形式:名人名言3.诚信形式:古

10、典名句4.保护环境形式:标语/公益广告5.鲁迅名言形 式:鲁迅名言7.动物形 式:古诗马8.艺术的魅力形式:成语第二部分 教学注意点一、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一、在纵向比较中把握教学目标:识字写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阅读:学习默读初步学会默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习作:意识和兴趣兴趣和自信有一定要求(具体、真实、分段表述、有一定速度等)口语交际:认真听请教、商讨抓住要点、转述;“应对”能力 二、在横向联系中把握教学目标:1. 累计识字3000个,全册写字120个。2.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 积累习作素材,习作内容具体、真实,40分钟能完成不

11、少于400字的习作,行款整书写规范、整洁。4. 能根据交流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三、在解读教材中把握教学目标:1.整组浏览:把握主要内容和各部分的联系2.“导语”和“交流平台”:提示单元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3.课文:把课文放在整个专题中;“内容”和“形式”综合考虑,合理取舍。4.习作:重视由读到写的自然迁移(不可急于求成)二、识字与写字教学1 本册没有认读字,课文中注音的字只要在这篇课文中能借助拼音认读,不需要单独巩固。 2 以字义为重点学习要写的字,有效地防止和 纠正错别字。 3 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减少机械的单字抄写。 4 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

12、行款整齐。 (1)重视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2)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3)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4)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心理基础。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概括能力的养成足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引导学生明确概括主要内容的要求:(1)、忠于原文。不能增加内容,不能改动情节,更不能评论。(2)、要点齐全。不能过于简单,要素不全。(3)、重点突出。区分概括主要内容和复述,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内容。(4)、尽量语言简练。抓住最能表

13、现主要内容的词、句、段稍加整理,连缀成文。 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教给方法:根据不同文体,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要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大意等做法都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方法应当是学生在实践中慢慢习得的,而不是上来就讲方法,机械地生搬硬套。否则,将与培养概括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 理清文章脉络:理清文章脉络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日后写作条理清楚。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横向” 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两大序列。 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文章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应当从整体上去把握,要避免抓住片言只语,轻易下结

14、论,避免断章取义。课文教学最好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做法。 设计好关键的问题: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不宜太琐碎 。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 ,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二)、 注重对课文的形象感受(1)充分发挥朗读的熏陶感染功能。 (2) “形象大于思想”,感受形象比抽象特点更重要。 (3)从“客观”的分析走向入情入境的体验和感悟。 (4)适当使用教学媒体,防止图解文本。文学用形象反映生活,潜移默化地起着对人的熏陶感染作用。阅读文学作品,应当多感性少理性,尽量避免过早抽象“人物特点” “思想品质”的做法。 (三)、从课文

15、中学习表达方法:(1)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表达方法,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2)细细体会表达的特点和好处,避免只讲修辞术语。(3)多读多背积累表达方法。(4)通过语言实践学习运用。 (四)、倡导一组课文整体推进。 (1)设立整组浏览课,或先通过阅读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任务和方法。 (2)注意传统课文在新专题中的新角色、新内涵。如少年闰土月光曲。 (3)发挥“回顾和拓展”的作用,在“交流平台”中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和总结。 “宜粗不宜精”,不过分讲求“整合”,避免使课文教学失去特色。(五)、 区别精读和略读:教材安排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比重正在加大。要区别精读和略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从程度上说,要求低于精读课文,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四、习作教学(一)、习作提示:主题较开放,要求较明确 1 感受自然 / 听音响想象 / 我的暑假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