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945715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29页例3 ,练习六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会写单位名称。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逐步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例如3主题图。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学

2、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全班汇报。【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 ,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二、探索学习1、教学例3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 ,每组几人?*每组5人 ,可以分几组?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通过解答这3道题 ,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 ,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5、看!又来了3位同学 ,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

3、里的小朋友说说。2、出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 ,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 ,为学生提供信息。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 ,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 ,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教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

4、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要练说 ,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开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害怕:有的结巴重复 ,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 ,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 ,扯衣服 ,扭身子。总之 ,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 ,面向全体 ,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 ,我总是笑脸相迎 ,声音亲切 ,动作亲昵 ,消除幼儿畏惧心理 ,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 ,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

5、式 ,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 ,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 ,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 ,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 ,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 ,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 ,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 ,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 ,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 ,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 ,口齿清楚 ,声音响亮 ,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 ,即使是某一方面 ,我都抓住教育 ,提出表扬 ,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 ,不断训练 ,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

6、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教学反思:宋以后 ,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学堂兴起 ,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 ,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 ,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 ,比方书院、皇室 ,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