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9450124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调研与对策分析2014年杭州市科技情报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41334M25】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二0一五年七月项目名称:杭州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调研与对策分析任务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计划类别:杭州市科技情报调研专项项目编号:20141334M25完成单位: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课题组成员:丁海兵 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朱威 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副教授 马晓军 浙江大学 博士杭州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调研与对策分析城市竞争力源于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围绕国家、产业、企业和产品竞争

2、力这四个层次展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突飞猛进,城市不仅在全球活动和地方事务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它们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城市在这种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其衰败或繁荣无不与该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减弱或增强紧密相关。而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市,是构成其域内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必要的外部环境,也是构成强大国家竞争力的根本。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决策者关注的重点。一、城市竞争力的意义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城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与其他城市比较,在要素流动过程中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以实现城市价值所具有的各种竞争优势的系统合力。城市综合

3、竞争力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是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具有五大特征:系统性、动态性、相对性、开放性与差异性。(1)系统性。城市竞争力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强弱取决于各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营造城市竞争力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始终把握系统的整体特性和功能,从而达到在整体上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目的。(2)动态性。由于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因素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导致城市竞争力的内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这就决定了提高城市竞争力将是一项长期性的任

4、务。(3)相对性。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强调与其它城市的横向比较因为只有进行比较才能体现出竞争力的大小。另一方面,随着作用因素的不断改变,同一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竞争力水平也各不相同。(4)开放性。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摄入能量和物质通过转化过程输出能量和物质,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而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指标随着时间阶段的不同作用因素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5)差异性。城市的竞争力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更强的引资能力、更好的人居环境、更多的发展创业机会、更优秀的人才聚集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竞争优势。因此培育城市竞争力可以从一定区域内城市的差别优势出发,权衡

5、自身在区域的角色定位,把城市间的纯竞争关系转变为竞争一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图1 城市比较优势与城市竞争力关系图2013年中国社科院发布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中国城市竞争力水平与理想状态仍相距甚远。若将各项竞争力水平的最高值1视为理想城市的标准,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城市与理想城市的状态相距甚远,各项竞争力指数均值多在0.4以下,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仍任重而道远。杭州无缘中国综合竞争力城市前十,而根据房价收入比、环境生态等指标的综合分析,杭州位居中国宜居城市第九名。城市综合竞争力是衡量城市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

6、其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发展的空间和前景还有多大?发展的瓶颈在哪?发展的突破点在在哪里?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其综合竞争力?这些问题对于浙江经济、乃至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必须建立在清晰地认识该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要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为进一步推进“杭改十条”贯彻实施,提升杭州城市发展综合竞争力,充分把握各类杭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优劣势,为突破制约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瓶颈,进一步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结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找到正确的切入点。针对杭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动态平衡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客观性的对策建议,对各

7、类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引导和规范。二、杭州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与体制机制新优势分析 前有上海、苏州,后有宁波、绍兴,杭州在当前长三角城市群激烈竞争的态势下,正通过空间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挥浙江“领头羊”的自觉和责任。(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01.16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5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067.9亿元,分别增长1.8%、8.1%和8.5%。人均生产总值103757元,增长7.7%。按国家公布的2014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6891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42.654.3调整为2

8、014年的3.041.955.1。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503.05亿元,占全市的59.8%。民营商贸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3228.62亿元,占全市的74.0%;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983.54亿元,占全市的46.9%;民营经济实现财政收入788.68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1.1%。年末,全市共有私营企业27.6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9%,个体工商户34.53万户,增长5.3%,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分别为222.96万人和72.01万人,增长19.4%和8.9%。(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日益完善 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

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7.79万人,占比由上年末的74.9%提高至75.1%;人口出生率为10.1。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7元,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32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55元,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7%和8.9%。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492元,增长6.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16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816元,分别增长4.9%和11.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5.1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5.4辆、空调201

10、.5台、家用电脑110.6台、淋浴热水器93.7台;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67.9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4.3辆、空调135.9台、家用电脑67.3台、洗衣机82.7台、电冰箱99.5台。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676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663.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3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40.21万人,增加17.93万人;参加职工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331.83、406.65、309.23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15.47、11.83、17.22万人。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7.0

11、7%和98.94%。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开工36534套,竣工36756套,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主城区推出经济适用住房2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2865套,全市新增廉租房货币补贴家庭569户。市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588元调整为660元,各县(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提高。 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2570家、老年食堂1092家,建设农村公益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40家。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308所,比上年增加27所,床位56131张、收养人员24061人,分别增长15.4%和0.1%。被列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938人,农

12、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2512人。开展第十四次“春风行动”,共募集社会帮扶资金4880万元。(三)城市建设先进,环境保护提上日程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05.53亿元,增长18%。地铁建设力度加大,2号线东南段开通运营,4号线首通段建成。城市快速路初步成网;萧山机场高速公路改建、文一路地下通道、环城北路地下通道、紫之隧道等重大工程加速推进。大江东、下沙、之江等新城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奥体博览城国际博览中心项目主体结构通过验收,主体钢结构安装完成。 全年杭州电网建设投入40.13亿元。新开工110千伏及以上输电工程24项,容量315万千伏安,线路361.52公里。全市用电量

13、640.19亿千瓦时。市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350万立方米。新建停车泊位53283个,累计建成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3538个,公交分担率有新提高。 通过省级生态市验收,累计建成118个国家级、131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顺利推进之江船工业遗址公园和“三江两岸”工程馆建设。市区完成截污纳管项目172个。推进重点污染行业整治,关停淘汰重污染高耗能企业298家,整治提升企业425家。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3.96%;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为80.9%。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28天,优良率62.5%,PM2.5年平均浓度为64.6g/m3,下降7.7%。至年末,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

14、.1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4%。垃圾分类小区占比由上年94.3%提高为97.2%。全年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6.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9%。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四)工业快递稳步发展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426.42亿元,增长8.6,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2805.25亿元,增长8.9%。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13.12亿元,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21.4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96.63亿元,分别增长13.0%、9.3%和10.5%。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27.9%提高到31.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

15、收入12462.36亿元,比上年增长5.4%;实现利税1490.68亿元,增长9.5%,其中利润876.28亿元,增长10.5%。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61%。(五)国内贸易与国际合作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8.73亿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其中商品零售额3451.15亿元,增长9.1%,餐饮收入387.58亿元,增长5.5%;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37.21亿元,增长8.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1.52亿元,增长14.2%。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2088.45亿元,增长37.0%,全市居民网络消费额899.55亿元,增长38.5%。成功争取国务院同意创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五金、电科类增长41.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9.4%,家具类增长34.8%,中西药品类增长16.5%,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4.6%,日用品类增长11.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0%,金银珠宝类增长1.4%,通讯器材类增长1.0%,汽车类下降5.6%。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79.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进口总额188.32亿美元,下降7.2%;出口总额491.66亿美元,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