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436819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世界 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 其中洋流分布规律是本节的重点 之一,采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分析地图后归纳出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表述简单、精炼,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突破。海水运动深刻地影 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体现了教材的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2、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a、 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风带

2、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图”;b、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c、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运用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 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运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4、教学重、难点:重点:世

3、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利用“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二、教学方法导-读-思-绘-结一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读图分析和小组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 分析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有助于引起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迁移。三、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授课过程第一模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设置悬念讲解故事“海上信使”:导入新课1994年3月26日晨,南非的德边维彻海滨,7岁的夏蒂随

4、父母在散步。突然,夏蒂发现海边躺着一只晶莹的漂流瓶。里面有一封中英文邀请信、一枚金光闪闪的“金钥匙”和一个用彩纸精制的小五角星,她被邀请参加于该年7月份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夏蒂成了幸运者中的一员,她高兴得跳 了起来。夏蒂应邀于7月23日来上海参加了少年儿童艺术节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参与想象,激发兴趣,与教师共同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海水的大规模运动洋流。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 着问题学习第二模块:问题设置学生活动问题导学,合作探究(10分钟)播放“洋流”多媒体动画。设问1 :怎样的海水运动才能成为洋流?展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设问2

5、 :怎样区分寒流和暖流 ?设问3:这么复杂的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呢?播放多媒体动画,演示洋流形成的过程。设问4 :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设问5 :洋流在流动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改向?根据风带分布图绘制洋流模式图学生读图提起有关信息,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回答设计依据以问题导航,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 意识和建构新知识的能力。第二模块:问题设置归纳总结 绘制简图(12分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全球洋流模式图”1 观察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洋流运动的方向怎样?(注意东西岸的洋流运动方向。)2 观察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低纬度海区,以副

6、热带为中心,洋流运动方向怎样?你能归纳出它们的规律吗?3 观察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洋流运动的方向怎样?(注意东西岸的洋流有何不同?)4. 观察对比以南纬60度(副极地)为中心的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高纬度海区5. 观察对比北半球印度洋海区洋流的运动特点学生活动学生读图,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归纳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将归纳出的洋流分布画成简单的模式图。(提示:注意纬度位置确定,可以利用 0度、30度、60度纬线。)动态调整1、用课件展示相关图表。2、视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设计依据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合作学习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从图中提取有效

7、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是高中新课程倡导的理 念,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地理能力。第四模块:案例分析学以致用(12分钟)问题设置选择典型习题供学生训练思考,进行精心评析。问题设置1、你知道俄罗斯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港为什么终年不冻吗?2、为什么寒暖流交汇以及上升流海区易形成大渔场?3、你知道哥伦布二次航海和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吗?4、 你能解释南极大陆土生土长的企鹅体内为什么有DDT农药?学生活动动态调整设计依据让学生根据收集情况或生活感受,说出海水的运动对周边环境的 影响课前布置收集相关资料的任务,提供了一些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 径。运用实际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信息的收集能,树立正确

8、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第五模块:精练精讲、巩固提高(8分钟)学生活动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节知识基础上,思考相应习题设计依据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讲解相应习题,加深对重点、 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第六模块:探究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探究拓展、引申迁移(1分钟)1、海水运动是大规模的,能量巨大而且无污染。设想如何才 能充分收集利用海水运动的巨大能量为人类服务?2、小组探究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利用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参与社会的能力。五板书设计渔场暖流增温增湿暖流0 N90 S30 N寒流0 90 N顺时针30S寒流60 S减温减湿逆时针全球热量平衡气候航行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