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环境保护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943517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环境保护(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十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法规任务一 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法规概述环境保护法: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环境保护法的内容:1.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要素,防止环境破坏的法律规范。2.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的法律规范。3. 防止自然灾害和减轻自然灾害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法律规范。一、保护法的范围、任务与作用(一)环境保护法的范围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范围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环境要素保护法; 文化环境保护法;环境管理、监督、检测及保证法律实施的法规;另外还有各种 环境标准,包括环境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二)环

2、境保护法的任务 根据我国宪法和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我国环境保护法有两项任务:(1)保证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2)保证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防治环境污染是指防治废水、废气、废渣、 粉尘、垃圾、滥伐森林、破坏草原、破坏植物、乱采乱挖矿产资源、滥捕滥猎鱼 类和动物等。(三)环境保护法的作用 环境保护法是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是推动我国环境法 制建设的动力,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的教材,是 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有效工具,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环 境保护活动的有效手段。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

3、现,是调整环 境保护方面社会关系的指导规范,也是环境保护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必须遵 循的准则,它反映了环境保护法的实质,并贯穿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全过程,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实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经济建设与环境和资源保护相协调称为协调发展,其主要含义被归纳为“三 建设、三同步、三统一”,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必须同步规划,同 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这个原则的主要含义是指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采取各种预防性手段和措 施,防治环境问题的产生或限制在最小的程度,尽量在生产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 而不是等环境污

4、染和资源破坏产生以后再去想办法治理。(三)污染者负担,开发者恢复的原则 污染者负担是指凡是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的单位和个人,都负有治理环境污 染和补偿损害的责任。开发者恢复是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单位和 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恢复、整治、更新和养护。(四)公众参与的原则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保护环境,不仅是公民的 义务,也是公民的权利。三、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环境保护法除了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一下特点:(一)科学性 环境的体系原则、法律法规、管理制度都是从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规 范总结出来的,并以科学的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为依据。(二)综合性环保法所调整的社会

5、关系相当复杂,设计面广,综合性强。其既有基本法, 又有单行法;既有实体法,又有程序法,而且涉及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民 法、刑法等有关内容。(三)区域性 我国是一个大国,区域差别很大,因此我国的环保法具有区域性特点。(四)奖惩结合我国的环保法不仅要对违法者给予惩罚,而且还要对保护资源 ,环境有功者 给予奖励,做到赏罚分明。这是我国环保法区别于其他国家法律的一大特点。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环境保护法是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一套比较完整的 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为制定环境保护基本法和 专项法奠定了基础。五个环境污染防治专项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

6、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污染防治法(1996 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0 年)为防治固体废物、噪声、水体、放 射性污染及环境评价提供了法规依据。环境保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资源、 能源的利用,因此资源法其他相关法规也是保护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 还有地方性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规章以及环境保护标准等。(一)宪法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和其他公害。国家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第九条规定:

7、“国家保障自然环境 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第 五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 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宪法中 的所有这些规定,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原则。(二)刑法刑法(修正后)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罪”第三百三十八条至第 三百四十六条,共计九条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凡违反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应负有相应的刑事责任。(三)环境保护基本法 环境保护基本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于 1989 年 12 月26 日颁布实施的,它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是环境保护专项法的基本依据, 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四)环境污染防治专项法 环境污染防治专项法是针对特定的污染防治领域和特定的资源保护对象而 制定的单项法律。目前已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 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共计五个 污染防治专项法,由全国人大常委员会批准颁布。(五)环境保护资源法和相关法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 源,特制订了森林法、草原法、煤炭法、矿产资源法、渔业法、农 业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法和野生动

9、物保护法等多部环境 保护资源法。相关法是指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及清洁生产促进法、 卫生防疫法等与环境保护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六)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组织制订并批准,为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或规范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及 程序而颁布的“条例”、“实施细则”,如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 环境管理条例(2006 年)、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990年)、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 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处于修订草案征求意见中)、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 年)等,目前已有 20余项。(七)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由国务院有关部委为加强环境保

10、护工作而颁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八)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地方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会制定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是对国家环境 保护法律、法规的补充和完善,以解决本地区某一特定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具有 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九)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我国环境法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法制管理的基 础和重要依据。环境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 排放标准等,其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十)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一般称为多边环境协定(MEA),属于国际公约的

11、一种, 是为了保护、改善和合理利用环境资源而制定的国际公约。国际环境公约的主体 除了国家之外,还有一些地区和国际组织。(十一)其他要求 其他要求是指产业实施规范、与政府机构的协定、非法性指南、污染性控制、 国家关于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和酸雨 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要求,以及旅游度假区、风景 区、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等。任务二 环境保护基本法及污染防治专项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一)规定了我国和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 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各级公安、交通、

12、铁道、民航管理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负相应的责任和权力。(二)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1)建设项目和资源开发项目实行的环境影响报告审批制度。(2)“三同时”制度。(3)对排放污染超标的单位,征收排污费制度。(4)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制度。(5)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防范制度。(三)对制度环境标准做出规定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由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制度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对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订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四)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法律规定环境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在国务院及有关主管部门和

13、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 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 放标准。已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应限期治理。”第十九 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五)保护农业环境的法律规定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 保护,防止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止植 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推广植物病虫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六)对违法应

14、负责任做出规定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的防止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 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 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第三十 九条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 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 关闭。”第四十二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 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时计算。”第四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 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的,对直接责

15、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于 1995 年 10月经全国人大八届十六次常委会通过,共六章七十七条。 与工程建设相关内容分述如下。(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建设生产工业固体废 物的项目以及建设储存、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建设项目环 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 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做出评价,规定防治环境的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 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审批建设项目的主管 部门方可批准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第十三条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确定需要配套建设固体废物污 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固体废物污 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影响环境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 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的验收应 当与对主体工程的验收同时进行。”(二)固体废物环境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章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做出规定:(1)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