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3章第2节应用创新演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432220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第3章第2节应用创新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部分第3章第2节应用创新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部分第3章第2节应用创新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部分第3章第2节应用创新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一部分第3章第2节应用创新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第3章第2节应用创新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第3章第2节应用创新演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下列关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 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一样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也是靠振针和复写纸 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是电火花和墨粉A .B .C .D .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是靠振针和复写纸在纸带上打点,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靠电火花和墨粉打点,所以均错误,故A正确。答案:A2. 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点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 .点痕记录了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 .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

2、量和形状D .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解析:当纸带在运动物体的带动下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留下一系列小点,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为 0.02 s,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尺子测量,这样点痕既记录了时间,又记录了相应的位移,A、B正确;我们利用点痕上的这些时间和位移信息来分析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D正确;根据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我们不能判断物体的质量和形状,C错误。答案:C3.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3 2 6所示。设各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i、S2、S3、S4、S5,相邻两计数点的

3、时间间隔为T,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图 3 2 62A . S2 si= aTB. S4 si= 3aT2S2 + S3C .打点2时物体的速度为V2=1 2D. si= qaT解析: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可知: S2 si = aT2; S4-si = 3aT2, 即卩A、B正确;又 因为2是1、3的中间时刻点,而中间时刻点的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C正确;因纸带的起始点的速度不等于 0,故D错误。答案:D4.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该同学在小车的后面连上纸带,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计算小车各个时刻的速度。某次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327所示。该同学已

4、在这条纸带上取好了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计数点的编号依次为 A、B、C、D、E,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他把一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线和计数点A对齐。图 3 2 7(1)根据该同学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判断小车与纸带的 (填“左”或“右”)端相连。用该刻度尺测量出计数点A、B之间的距离为 cm。(3)计算打B这个计数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vb=m/s。解析:小车做加速运动,所以打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由此可判定小车与打点密的一端即纸带的左端相连,由刻度尺读得A、B之间的距离为1.50 cm , A、C间的距离为3.60 cm ,vb = vacSAC_2T =3.

5、6X 10 2 m0.2 s=0.18 m/s。答案:(1)左(2)1.50 (3)0.185.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3 2 8所示,在纸带上选择 0、1、2、3、4、5这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 0”计数点对齐。图 3 2 8(1)从图中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并填入下表中。距离d1d2d3测量值/cm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m/s,小车的加速度为a=2m/s。解析:(1)注意估读一位数字,估读到0.1 mm。(

6、2)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等于1、3两个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即S13( 5.40 1.20)X 102V2=亓2 x 0.1m/s= 0.21 m/sa=(12.00 5.40-、赞:401.20)X 10 2 m/s2= 0.60 m/s2。(2T) 2(2 X 0.1) 2答案:(1)如下表所示距离d1d2d3测量值/cm1.205.4012.00(2)0.21 0.606.某同学用如图3- 2- 9所示装置研究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3-2 10 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求

7、加速度(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II方法 A :由 a1 = 21, a2= S32,S6 S5 a5= t,取平均值2a= 8.667 m/s 。3 2 10方法 B:由 a1 =1, a2= s5 s23 IS6s33T2 , a = 3T2,取平均值 a= 8.673 m/s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以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方法B中有。因此,选择方法 (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 (试举出两条)。解析:两种方法中,我们先不代入数据,通过公式的运算,比较哪种方法更合理。对方法Aa1 + a2

8、+ a3+ a4+ a55S6 S15T2从计算结果可看出,真正起到作用的只有S1和S6两个数据,其他数据都没用上。a1 + a2+ a3 S4 S1+ S5 S2 + S6 S3 ( S4 + S5 + S6) ( S1 + S2+ S3) 对方法B a =2=239T29T2从计算结果可看出,S1、S2、S3、S4、S5、S6六个数据都参与了运算,因此方法B的误差更小,选择方法 B更合理,更易减小偶然误差。本实验的误差来源除了上述由测量和计算带来的误差外,其他的误差还有阻力(包括空气阻力、振针的阻力、限位孔的阻力、复写纸的阻力等)、交流电频率的变动等。答案:见解析7.某同学用如图 3- 2

9、- 1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图 3-2 11打点计时a.安装好实验器材。b 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3 2 12中0、1、2、6点所示。c.测量1、2、3、6各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为:S1、S2、 S3、S6o图 3 2 12d 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S1 S2S1、S2、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匚S3t3S6 t6。仁以: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学与对应时间t的坐

10、标点,画出t图线。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试题:(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卜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F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O (填选项代号A .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刻度尺D .秒表E. 天平F. 重锤将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的位置如图3 2 13所示,则S2 =cm, S5 =cm o图 3 2 13请你在该图中标该同学在图3 2 14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 S t图线。图 3 2 14s根据t t图线

11、判断,在打 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o=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 a =m/s2。解析:本实验所需的器材为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开关、低压交流(50 Hz)电源、刻度尺。读取数据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纸带上的 点迹有时不整齐拖着个小尾巴,要以点迹的起点为准进行读数。S2、S5与2、5两点对应时间的比值分别为S2、甞,再结合时间就可在图中找到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从而t2 t5sss可描画出t t图线。从t t图线与t轴的交点可读出小车在0计数点时的速度。小车86 s4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可用a=虫 t4 =_10m/s2= 4.75 m/s2求出,当然方法不止 T0.04一种。答案:(1)A C (2)2.9913.20(3)图见解析(4)0.184.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